阮思靜
摘? 要:一個成功的家庭教育需要以良好的親子關系為基礎,如果家長與孩子之間不能夠和諧相處,那么家庭教育的結果也勢必不會使人滿意。共情與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家庭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兩個部分,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到共情與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使家庭教育水平不斷提升,促使孩子主動學習,不斷進步。本文將從共情與心理暗示的概念出發,闡述共情與積極的心理暗示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舉例分析他們在家庭教育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家庭教育;共情;心理暗示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5-0029-02
The Application of Empathy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in Family Education
RUAN Sijing? (Binbei Primary School,Xiame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A successful family education needs to be based on a goo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f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not get along in harmony,then the result of family education is bound to be unsatisfactory. Empathy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ues are two very important parts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process. Parents must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impact of empathy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ues on their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family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amily educat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ncourages children to learn actively and make continuous progress.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concept of empathy and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expound the role of empathy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in the process of family education,and give examples to analyze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family education.
【Keywords】Family education;Empathy;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所受到的最初的教育,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未來成長發展的影響也最大。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傳授者,是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引導者。一個好的家庭教育能夠決定一個人未來的發展成功或是失敗,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當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 緒論
(1)共情的概念
共情一般也被稱為同理心或是投情,共情這一詞匯主要是指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去感受對方的心理世界,其中包含了三方面的含義:1.提出問題的人根據回答者的回答,來體會對方的感受與想法。2.提出問題的人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與積累的知識,將回答者的經歷與他的生活經驗和他的個人特征結合起來,從而對回答者的思想進行理解。3.提出問題的人使用一些高情商的詢問方式,將自己的內心想法傳遞給對方,使對方感同身受從而做出反應。共情的過程需要提出問題的人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不能幫助回答者來進行判斷或決定他的想法,或在交流的過程中過分強調自己的情緒。共情并不是隨便散播同情心,而是為了幫助回答者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解決回答者的心理障礙。
(2)心理暗示的概念
心理暗示主要是指受到心理暗示的人感受到了其他人的想法與思維方式甚至是情緒,隨后自身也被這些因素所影響到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西方心理學家認為,暗示是人們在生存與發展過程當中最常見也最簡單的一種條件反射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被主觀思想所決定的假設,雖然并不一定存在,但在你的主觀思維當中它已經被認為是存在的了。受暗示性是人所具有的一項固定的心理特征,人都會有意無意的受到外界所帶來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本質是人體所生成的一種自我學習能力與保護能力。將一個人放置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時,這個人會不自覺的被這個環節所影響,逐漸被“同化”,這是一種環境對人所產生的心理暗示,促使人在無意間根據周圍的環境進行學習。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為人提供積極向上的動力,使人始終具有樂觀的心態,同時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3)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主要是以人所出生與生活的家庭為主要環境,由家長作為主要的教導者所進行的一種教育行為,家長通過刻意或是無意的方式將自己的經驗知識與言行舉止傳授給孩子,從而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與未來的發展。現代對于家庭概念的解釋一般為:在實際生活過程當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與教育的一種行為。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作為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與品質。來自家庭的教育具有長久性的特征,它能夠對一個人的未來產生重要的影響。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僅僅是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逸、享受的生活環境,或是讓孩子不斷奔波于不同的特長興趣班當中,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養成善良、誠實、富有責任感、樂于助人等優秀的品質。良好家庭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選擇了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但家庭教育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家長的態度與觀念,因此,家長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