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琴
摘要:小學階段有一門學科是非常特別又美好的存在,在很多學生沒有進入小學之前就有相關活動的經歷,那就是繪畫。涂涂畫畫是很多學生幼年快樂的回憶,小學美術教育能將學生的這份獨特的美好延續,以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繪畫能力,培育學生重要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內心豐富的想法以繪畫創作形式呈現,提升審美理解力和表現力,奠定學生堅實的素養基礎。
關鍵詞:小學美術;兒童畫創作;教育體會
小學美術教育中,兒童畫創作能凸顯兒童純真、爛漫的想法,培養學生美術學習理解力,使學生的創造性思想通過畫筆展現,這一過程是美術科學教育留下了重要痕跡,也是學生美育教育成長的軌跡顯現。教師通過美術教育指導學生進行兒童畫創作,如動物類兒童畫創作,能夠拉近學生與生活周圍的聯系,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使繪畫活動貫穿學生小學階段學習生活的始末,為成長增添一抹亮色,使學生創作出的畫作熠熠生輝。
一、當前小學美術中兒童畫教學現狀
(一)美術繪畫教育方式傳統,教學缺乏創新實踐
反思當前小學美術教育現狀,以兒童畫創作教育指導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較傳統,教學過程常常表現為一人一本書進行講解,缺乏教學輔助的應用,同時教學沒有與時俱進,將兒童畫創作中新鮮的、富有積極教育指導意義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小學美術兒童畫教學應立足學生美術學習與發展的實際,發揮小小兒童畫大大的教育指導作用,通過不斷創新的教育實踐嘗試打造高質量小學美術繪畫課堂,提升學生繪畫表現力,培養學生美術素養。
(二)美術繪畫教育缺乏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被動
傳統的小學美術教育中,對學生實施兒童畫教育本身是富有童真童趣的教育活動,但實際的教學過程卻缺乏對學生學習與實踐興趣培養,學生美術學習比較被動。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師不夠了解自己的學生,并沒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巧設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美術繪畫興趣;一方面在于兒童畫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教師在教學中涉獵不足,沒有將豐富、多元的兒童畫教育內容展現給學生。學生對兒童畫學習與認知停留在表面,學習內容有限,這使得學生美術繪畫學習顯得非常被動[1]。在實際的小學美術兒童畫教學中,教師要敞開學生的心扉,采用豐富的教育方式提高兒童畫藝術表現力,豐富兒童畫創作形式,不拘泥于任何繪畫的條條框框,不斷激發學生兒童畫創作興趣,提高想象、創作等重要能力。從而使學生熱愛兒童畫創作,積極主動參與到繪畫創作中,提高美術表現力,為學生美育培養打下見識基礎。
二、淺談小學兒童畫創作教學策略
(一)教授學生兒童畫繪畫方法,為繪畫創作做鋪墊
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明確學生繪畫學習認知發展規律,首先結合教學內容要教授學生科學的繪畫方法,使得學生今后的兒童畫創作中既能凸顯想象力與創造力,又有章法可依,通過兒童畫將美盡顯[2]。以兒童畫中的動物類繪畫為例,學生學習“魚兒游游”的內容,教師首先要教授學生了解魚兒的生活環境-在水中;魚兒的形體-有魚鱗、有魚鰭、有尾巴,搖擺著游來游去;發覺魚兒的特點,包括可愛之處、美麗之處等-魚兒在水中會吐泡泡,魚鱗有時因光的照射而五顏六色,很是漂亮;結合魚的形象進行大膽想象-美人魚、小鯉魚歷險記等都是重要的啟示。教師教授學生兒童畫創作要抓住動物特點,突出美感,再加入自己的想象與創造,將“魚兒游游”小動物兒童畫作進行展現。教師教育學生在進行動物兒童畫創作時,要鍛煉自己善于觀察的能力,抓住動物的特點,同時了解動物生活習性等,增加生活經驗,以源于生活認知的創作為兒童畫創作做加持。
(二)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豐富兒童畫教學活動
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在于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在生活中積極發現美,同時具備表達美、創作美的重要能力。因此,為實現小學美術兒童畫教學的理想教育效果,教師教學還應積極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以豐富的兒童畫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繪畫熱情,培養學生繪畫表現力。以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中“美麗的孔雀”為例,由于孔雀并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很多學生可能沒有見過真正的孔雀是什么樣子。教師兒童畫教學應順應學生生活實際,利用多媒體將孔雀的形象展現給學生。上文提到了兒童畫創作要抓住動物特點,了解動物習性,善于發現動物的美等,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兒童畫創作實踐活動,目的在于教育指導學生善于利用手頭工具將孔雀形象創作出來,激發學生繪畫興趣,提高美術繪畫表現力和創作力。學生觀察后發現孔雀的美是開屏的時候,美麗的尾巴好像扇子一樣,孔雀的形象也是驕傲的,仿佛它同樣能意識到自己的美。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素材進行孔雀兒童畫創作,如用稻穗做筆,蘸取顏料繪畫孔雀的尾巴;勾勒孔雀簡約、流暢的線條,將孔雀尾的花形用愛心代替等,教師不局限學生的繪畫想象和創作,看學生如何調動想象和創作力進行兒童畫創作。教師兒童畫教學一定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帶領學生多觀察,采用多種方式呈現畫作,以豐富的兒童畫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繪畫表現力,達到理想的美術教育效果[3]。
(三)營造兒童畫繪畫氛圍,增強兒童畫表現力
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在兒童畫教學中注重氛圍營造,能夠給予學生美的藝術熏陶。教師結合美術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呈現,為學生兒童畫學習與創作營造適宜的氛圍,使學生充分浸潤其中,既能使學生享受審美藝術的熏陶,又能從情境氛圍中給到學生關于兒童畫創作的點滴啟發,使得學生兒童畫創作表現力增強,提高美術素養。以“十二生肖”為例,此部分教育內容彰顯了中國特色傳統文化,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十二生肖的經典童趣故事展現給學生,學生則會對十二生肖相關的動物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關于自己生肖的繪畫,在其中加入屬于自己的特定元素,如有學生屬豬,同時這個學生可可愛愛胖乎乎,在兒童畫創作中可以將這一元素加入其中。教師善于挖掘兒童畫教學中的深層教育因素,將其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美術學習不再是孤立的學科學習,而能融入更多情感、審美等認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結語
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注重兒童畫教育,豐富教育方式,指導學生發揮自我想象、創造等能力進行繪畫,提高美術表現力,助力學生美術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陸德花. 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策略[J]. 青年時代, 2020, 000(006):245-246.
[2]郭永永. 淺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意義[J]. 讀天下(綜合), 2020, 000(001):P.1-1.
[3]梁愛琴. 小學美術教學的幾種模式[J]. 百科知識, 2020, No.777(0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