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楊希
摘要: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小學美術課程標準的四大學習領域之一,其內容的學習覆蓋蘇教版美術大部分課程,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基于此,本文從以下的內容進行闡述,希望能對小學美術的學習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美術;造型表現;案例研究
引言
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科學定位課程目標,所以在“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造型技能方面的培養,更使學生在學習中對美術產生足夠的熱愛和探究欲,通過造型傳達自己對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
一、研究的目標、方式方法及有關實施過程
(一)研究目標
通過對“造型表現”課型的學習,提升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增進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發展,為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
針對校園內三升四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進行調查,通過調查的方式確定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法
對蘇教版美術四年級上冊課題中的相關案例進行研究和分析,探究課題研究度效果,保證課題研究的準確度。
(三)實施過程
1.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
基礎技能是任務開展的第一步,該過程主要是學習美學的相關理論、適合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的書籍,為后期階段的實踐工作打好基礎。
2.不同材料、類型轉換產生不同效果
在本階段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將教師所教學的內容進行動手實踐,通過對比的方式,尋找相關的答案,并認識、了解相關的美術語言,在實踐中要主動的對工具的使用進行學習和掌握,通過多種不同的展示方式,將學生見到、想到的事物展現出來,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具有足夠的興趣。
3.實施階段增強案例的研究
在探究中首先確定需要研究的年級,從中挑選一個班級進行案例研究,未被挑選到的班級采用平時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比較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相關內容研究。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多種不同的案例進行實踐研究,找到提升小學生“造型表現”能力的途徑。
4.歸整資料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相關教學內容的研究,將相關的研究資料進行整理、歸納。
二、研究的成效成果分析
通過有關的分析和實踐發現,要想提升學生的造型表現力,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從課時層面為學生的創造條件
美術課程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課程,其相比于語數外的學習時間是相對較少的,由于該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動手實踐,因而,將一周原本分散的兩節美術課合在一起,這為學生的美術學習和思考流出更充裕的時間,使學生可以靜下心來,捋清楚學習的思緒,更好的完成對欣賞的評述,這也是教師更好的發現學生在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的方案,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這一方式的教學受到家長和學校的廣泛贊揚。為學生的美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條件,有助于促進學生的造型表現力提升。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其很多的色彩和靈感都來源于生活。要想使學生的作品內容更豐富,具有現代感,就需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積極貼近生活進行創作,這種方式的創作能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將相關素材融入生活中。
舉例說明,在四年級上冊《車(一)》的學習中,教師通過vr技術三維立體為學生展現很多具有現代感的汽車,其次,也為學生展示很多運用繪畫表現出來的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探究教師展示的車與生活中你所觀察到的車之間有什么不同,通過在自己的觀察和教師的展示,將你所想象的車繪畫出來。學生通過觀察和借鑒,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生活感,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三)給予學生更多感悟作品的機會
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及閱歷的限制,使學生的知識學習經驗缺乏,因而,為拓展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眼界,增長更多的知識,需要為學生的學習創建更多感悟優秀作品的機會,幫助小學生了解和掌握美術作品的基礎語言表達。在對作品的鑒賞中,我們認為將作品放到課堂中鑒賞,學生通過觀察別人的作品能提升自身的造型表現力。
(四)注重學生的寫生訓練
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教師在引導學生寫生時使學生深入大自然,通過細致的觀察體會生活的多姿多彩。在《會說話的手(一)》中,學生需要觀察自己和別人的手,現場對手進行寫生,訓練線條的粗細、疏密變化對美術作品的影響效果。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對學生積極鼓勵,使學生忠于自己的感受,不斷展示自己眼中的事物,使學生做出的作品更具有個性化的色彩。
(五)加強教師課堂中的示范作用
美術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在視覺方面,不僅需要學生仔細的觀察,還需要學生善于理解,靈活掌握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對小學生的美術課堂進行研究發現,學生往往存在教師講了很多內容,學生總是一知半解的情況,而教師通過示范的方式,能使學生快速的理解相關內容,起到了“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效果,這種方式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助于學生的造型表現力提升。
(六)促進教師自身水平提升
在小學美術的課堂學習中,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能促進學生的精力集中,使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教師也通過學生在學習中反映的情況,不斷的進行總結、反思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斷改善自身在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從客觀層面分析,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也更為突出。
結束語
總而言之,開展“造型表現”教學要注重對小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通過各種教學方式,激發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愛,重視小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不斷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和學習狀況,改進自身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和實施,逐步完善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缺陷,提升小學生教學所具有的實效性,實現小學生發展中的綜合素質提升,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何亞妮.小學美術”造型·表現”課教學案例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0):213-214.
[2]陳蕊.小學“造型·表現”課教學案例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7):222-222.
[3]朱雯.情境教學在小學美術“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實踐應用[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4]孫長紅.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造型·表現』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3):153,155.
[5]洪丹喬雨.案例教學在“造型·表現”中的應用——以長沙市城區小學為例[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