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摘要: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成樂于讀書的情趣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提高學生朗讀的質量,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方面。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詠的時候,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是每個語文老師都渴望的,但要想達到這個境界需要老師精心設計,需找辦法。
關鍵詞:朗讀;認識;示范;平臺;展示
一、語文朗讀教學上存在的問題
1、在日常的語文聽課當中發現,課堂上學生朗讀的時間明顯較少,很多時候教師的講解擠占了學生的朗讀時間,課堂上的朗讀更像是走過場。2、學生的朗讀興趣不高,而且朗讀面也比較窄,反反復復老師叫的只是在幾個好學生身上,其他學生不叫的原因是朗讀不熟練,教師怕叫起來讀浪費時間。3、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發現對于老師留的預習作業中的朗讀一項,學生們根本不重視,他們只認為寫的內容是作業,讀的內容只簡單應付了事,也是造成課堂上朗讀面窄、朗讀人數少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一節語文課上如果學生連課文都讀不通、讀不順的話何談理解課文,又怎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面對這些問題,如何改變現狀,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作為一位語文老師必須重視。
二、改變現狀采取的方法
(一)明確朗讀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重視朗讀。教師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朗讀的益處。朗讀不僅對學習有好處,對身體也有好處朗讀有利于開發右腦。因為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朗讀文章是語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這么說,沒有真正的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么真正的語感朗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于“排空”狀態,有利于記憶材料。朗讀有利于其它學科的學習,比如數學的解題如果有了大聲讀,效果一定更好,需要廣泛深入思考、記憶的學科如果運用了大聲讀,學習效率一定會很高。利于提高寫作能力。大聲讀他人作品是學習方式的一種。為了讓學生接受這些觀點,身邊的事例就是最具說服力的,所以教師要好好利用這些例子,邊講解邊舉例子,身邊的榜樣更有利學生去學習。
(二)教師的示范引領,熏陶學生的欣賞美的情感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在帶領學生賞析課文的過程中,如果能夠為學生提供準確清晰、洪亮流暢、飽含感情的示范朗讀,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感,避免讀錯字、讀錯句,還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并激發情感共鳴,尋找蘊涵文中的文字美、語言美、情感美的興趣。所以課堂上對于重點段落我一定要進行范讀,讀前一定做好充分的練習,以期達到最理想的效果,感染學生,引領學生。讓學生知道怎樣讀才是正確、流利、有感情,以及什么樣的內容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教師要反復講解、引導、學生要反復地練習,不要怕浪費時間,要給他們充分的朗讀時間。當然要想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那必須是在他們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才可以,所以朗讀也要和理解相結合,它們倆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只有理解了才能那好的有感情的來朗讀。
(三)學生品味自讀,激活學生感悟美的能力
在范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通過有感情地反復地誦讀,成為朗讀的主體,感受真切鮮活的形象,產生情感的共鳴,進而達到形象和情感融為一體。正所謂“文貴自得”“讀中有悟”,為了讓學生都動起來,讓課堂上有瑯瑯的讀書聲,改變參與面窄的現象。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四人小組,在組內分段讀、分角色朗讀、組長領讀等等方式使更多人參與進來,給更多孩子展示的機會。
(四)課內外并舉,提供學生展示美的舞臺
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對于讀的好的學生提供領讀、配樂朗讀等機會,給學生樹立榜樣。但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可展示的學生畢竟有限。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需要一個平臺給他們提供鍛煉和展示的機會,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方便條件。班級里有QQ群和微信群,于是我就利用微信群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每天朗讀的內容單獨發給我,我每天也都拿出時間認真聽完,聽完后和他們交流加以點評。讀的好的同學第二天我會放給大家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也讓他們認真對待讀的作業,不能敷衍了事。其次緊緊抓住學校的各項活動:藝術節的朗誦比賽、曲藝表演、讀書節的經典誦讀、“六一”兒童節的童話劇表演等,我都領著學生積極準備,帶領他們排練、反反復復地指導,努力給更多的人展示的機會。經過努力他們代表學校參加區里、市里甚至全國的比賽,在一次次的比賽中,獲得了一次次成功的體驗,這些體驗也讓學生對朗讀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自信。所以課堂上讀課文的人越來越多,瑯瑯的讀書聲又重現語文課堂。
(五)及時評價,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和找準目標。
課堂上教師的評價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極強的導向性、激勵性和調節性。教師一句鼓勵的評價,使學生第一獲得了成功的體驗,第二使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第三點燃起興趣的火花,使更多人也想去追求成功。當然評價不僅僅說其長處,學生的短處也要指出來,這樣才有利于他讀得更好,不斷向前。但是老師指出短處時,不要以批評的口吻來說,應以提建議的方式,學生會更愿意接受。
總之:要想取得成效并不容易,需要教師長期堅持誦讀,就會從感性上、從直覺上、從整體上去認識、去體驗、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動地消化和吸收;持之以恒地堅持誦讀,堅持養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的誦讀習慣,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就越來越近了。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朱建智.考試周刊.2019(19)
[5]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作用及其重要意義探究.讀寫算.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