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麗玲
摘要:對于中職舞蹈教學來說,學生舞感的培養非常關鍵,良好的舞感有助于學生在參與舞蹈練習時做到行如流水,主動協調個人的肢體動作,全面提升個人的舞臺表現能力,進而為個人的個性化成長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中職舞蹈教學;學生"舞感";培養策略
引言
在人類文明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人們對審美藝術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作為較為典型的現代化藝術形式,舞蹈備受關注以及好評,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在推進中職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許多舞蹈教師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調整教育教學思路和策略,抓住舞蹈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舞感,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著眼于不同的現代化舞蹈教學模式,真正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舞蹈人才。其中學生舞感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拉長戰線,盡量避免急于求成和揠苗助長,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師潛移默化的指導下全面提升個人的舞感。
舞感
舞感也被稱作為舞蹈感覺,主要是指舞蹈演員在舞蹈表現過程中,通過自主抒情以及藝術表情達意來表現的藝術美感,舞蹈演員對舞蹈表現手段的掌握能力非常關鍵。從微觀角度來看,舞感與舞蹈表演者個人的情感抒發能力、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密切相關,很多人通過舞感來對演員的水平進行衡量,作為一種重要的衡量標準,舞感對舞蹈演員個人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舞蹈演員需要關注個人舞感的綜合提升,保障自身能夠具備良好的素質。對于中職舞蹈教學來說,教師也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舞感,了解舞蹈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關注對舞蹈人才與綜合素質的進一步分析及研究。以舞感為基礎以及核心,明確舞蹈教學的重要方向以及策略,確保對癥下藥,真正實現舞蹈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充分凸顯中職舞蹈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價值
舞蹈對學生的舞蹈學習有重要的影響,在對舞蹈進行分析及研究時,教師需要著眼于這一特殊的藝術形式,關注對舞蹈精神以及舞蹈內涵的深入分析及研究,實現兩者的緊密融合作。舞蹈者個人需要深化個人對舞蹈的理解,利用完美的肢體動作來進行舞蹈作品的有效詮釋。即使是同一種舞蹈,不同舞者的表現形式以及所呈現出來的藝術也有所區別。對于中職舞蹈教學來說,舞感培養非常有必要,這一點對學生舞蹈成績的提升以及身體素質的提升有非常關鍵的影響。舞蹈教師需要留出充分的工作時間和精力,采取創造性的教育教學策略,著重培養學生的舞感,關注對舞蹈表現形式的進一步分析及研究,促進傳統育人模式的有效改進。著眼于新時代背景下中職舞蹈教學的新內容新要求和新標準,通過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深入分析及研究,逐步培養學生的舞感保障。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實現個人學習能力及水平的穩定提升。
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策略
舞蹈教學中學生舞感的培養有顯而易見的影響,教師需要盡量避免簡單直白的肢體教學以及理論知識學習,抓住新時代背景之下中職舞蹈教學中舞感培養的重點。深化學生對骨感的理解及認知,鼓勵學生將個人的思想以及情感融入舞蹈表現中,這一點有助于全面提升中職舞蹈教學質量和效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舞蹈綜合技能以及舞蹈表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和鍛煉。教師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關注對舞感內涵的分析以及研究,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確保對癥下藥。
鼓勵學生優雅的表達肢體
舞蹈表達與肢體對外傳遞存在明顯的聯系,前者離不開后者,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舞感,中職舞蹈教師需要注重對肢體表達方式的分析及研究,確保自己表達的完美性和優雅性,深化學生對舞蹈表演作品的感悟以及理解。如果學生的舞感較好,但是無法實現優雅的肢體表達,那么也難以發揮一定的育人作用。教師需要有目的、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肢體動作表達能力,完美詮釋不同的舞感,其中基礎形體基本功學習最為關鍵,只有夯實學生的基礎,才能夠逐步提升學生肢體動作的優美性以及靈活性。在日常練習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肢體動作,很多學生會出現肢體不協調和肢體僵硬等問題,教師則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模仿,學習舞蹈教師的各種優雅動作,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其中的技巧。在此前提上,舞蹈教師需要積極融入難度系數相對偏高的動作,盡量避免出現思維斷層,始終堅持循序漸進的育人原則。如果教師所設置的動作難度過高,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導致學生出現消極應對的情緒。教師所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盡量避免急于求成,在完成基礎性的主體訓練任務之后,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注重勞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全面發展學生的舞感,確保學生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提升學生環境適應能力
傳統的舞蹈教學備受詬病,不利于學生的舞感培養,教師還沒有擺脫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在講述知識點時比較機械和單一,沒有結合學生的主觀需要來進行研究,過于關注對肢體動作的簡單強調,最終導致學生對舞蹈的認知以及理解不夠充分,這一點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存在一定的聯系。教師需要針對性的強化學生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舞感,關注學生對外部環境的感知以及適應情況。舞蹈的群眾基礎比較好,備受觀眾的青睞,舞蹈表現形式比較豐富及多元,不管是舞蹈考試還是舞蹈表演都需要面臨外部環境。學生需要放松自己的心情,盡量避免過度緊張,在了解觀眾表情的基礎上積極呈現個人的舞感,關注對不同舞蹈作品的有效詮釋及合理表達。教師需要在日常訓練之中針對性的鍛煉學生的外部環境適應能力,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大膽想象,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確保學生能夠變得更加自信和主動,這一點對學生舞感培養以及社會成長都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及優勢。
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
舞蹈教師需要關注對不同教育教學策略的有效嘗試以及進行探索,以學生內心情感的準確表達為基礎,盡量避免簡單肢體動作的機械表達,學生只能夠進行低層次的學習。在鼓勵學生表達個人內心情感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學生的眼神練習要求,鼓勵學生利用眼睛來與觀眾實現交流及互動。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真實素材的分析及研究,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在此前提上,教師還需要及時關注學生的面部表達,促進面部表達訓練工作的進一步創新,加大面部表達練習的比重,充分實現面部表達與眼神表達之間的協調平衡,這一點對提升整個舞蹈表現的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如果能夠順利的完成這兩大目標,學生的舞感將會得到有效的培養,舞蹈藝術層次也會實現明顯的提升。學生能夠對舞蹈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及理解,在良好舞蹈美感意識的指導下積極詮釋不同的舞蹈動作,這一點對學生的舞蹈表現以及社會實踐有非常關鍵的影響。教師只需要關注對不同情境的深入分析,了解舞蹈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給予學生情感表達上的細節指導,保障學生能夠變得更加的主動,通過對不同情境的有效感知,逐步實現生動流暢的情感表達,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養得到了鍛煉。
結語
在推進舞蹈教學改革時,中職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關注舞感培養等的有效提升,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愛好,給予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讓學生能夠實現流暢的表達,保障學生能夠主動適應環境,這一點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以及中職舞蹈教學都有非常關鍵的影響。
參考文獻
劉壬. 關于兒童舞蹈教學中節奏感的培養研究[J]. 福建茶葉, 2020.
劉壬. 關于兒童舞蹈教學中節奏感的培養研究[J]. 福建茶葉, 2020, v.42;No.217(01):144-144.
言效臣. 高師舞蹈教學中對學生樂感培養策略研究[J]. 舞蹈, 2012(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