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晨
〔摘 要〕區域地理是初中階段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初中生的區域認知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題研究小組通過精心設計大量區域地理的課例教學,試圖從實踐中探索出既符合初中學生思維方式和水平,又能飽含趣味性地完成本階段地理教學任務的教學模式,從而潤物細無聲地達成區域認知視角和方法的構建及區域認知能力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地理 區域認知能力 情境化
區域認知是指人們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是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之一。初中地理課程內容以區域地理為主,區域認知貫穿初中地理課程。
一、實際教學案例構思展示
1.真實情境貫穿
作為長三角地區的學校,我們的情境主題設置為“長三角吐槽大會”,并和學生達成共識:吐槽是種真愛,專業令人膜拜!吐槽,我們是用心的!地理,我們是專業的!
介紹槽規:全班分5個小組(衣、食、住、行、玩),由小組成員前期做相關資料整理,今在課堂中進行全班傾情展演,臺下同學用“地理眼”認真賞析。(說出各組展示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反映了長三角的哪些地理知識,用紙筆做好關鍵詞記錄)
2.小組結合PPT傾情展演(本文僅以“衣”組為例)
“衣”組劇本: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吐槽的主題是長三角地區的服飾。
甲:我們生活的長江三角洲在長江下游,具體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是南方才有亞熱帶季風氣候,東臨黃海和東海(指圖)。我們江南人心靈手巧,在服飾的用材和裝飾細節上很有考究。你比如說這蘇繡、南京云錦等那可是自古就全國有名,想當初一線女星在戛納電影節都穿著云錦禮服。看看這用料之考究,織造之精細、圖案之精美、色澤之秀麗,美如天上的云霞,所以叫云錦啊,簡直可以說此物只應天上有。
乙:你說會不會是長三角人對自己的顏值沒有信心,所以追求這些外表裝飾啊?
甲:別瞎說,你這么說也是在黑自己啊。
乙:哈哈,我可不是本地人,父母今年在這邊做生意,才把我帶過來上學的,我可是來自四季如春的大城市昆明,比這邊的氣候舒適多了!你說說,同樣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差別咋這么大呢?看你們這邊冬天冷得那叫一個瑟瑟發抖啊。
甲:額,你應該慶幸,好在你是來自中國的昆明,要是來自美國,還得適應這的“北京時間”,否則倒時差會讓你感到“白天不懂夜的黑”呢!
【教師引導,師生共評:學生用“地理眼”看出展演中提到了長三角的范圍和地理位置(包括相對位置、時差所暗示的經緯度位置等)、氣候及其對服飾的影響等。】
3.師生互評,提煉升華
小組整合組內意見,選出本節課的“Talk King Team”。(每組擁有一票,必須將票投給本組以外的其他小組,可簡述投票理由。)其他小組由教師評出“最佳專業組”、“最佳表演組”、“最佳幽默組”和“最佳創意組”。
每個小組都能通過切實的案例體會到自然條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當然社會經濟條件反過來也會影響到自然環境,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信在以后的區域地理學習中,大家會理解得更為深刻!
二、亮點分析
1.形式新穎,襯托內容。
全程以“吐槽大會”的形式貫穿于整個長三角區域地理的學習,與長三角的知識點襯托得當,學生對本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認識能視為一個整體,不突兀,不牽強。同伴的風趣展示也使得其他學生愿意參與,在觀看展演的時候更加投入,并積極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2.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學習能力得以實在提升。
本節課的課前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并安排了任務,但也僅僅是提供了每個項目組需涉及的知識點關鍵詞。如“衣”組,要求涉及長三角的位置范圍、氣候等內容。無論是課前的小組合作能力、材料分工收集與整理能力,還是課堂中默契配合、脫稿展示能力,以及學生對于關鍵信息的提取和表達能力,亦或是課后總結延伸能力等都能有著實的提高。
3.學習對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課程基本理念的落實。
此節課的設計用事實說明了生活中處處是地理,地理來源于生活亦可指導生活。這種感受是真實的,是潤物細無聲的,而不是直接灌輸的。真正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思考問題,關注自然與社會,使學生逐步形成人地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打下基礎。
思考延伸
1.前期學生任務的有效引導
上好一節這樣的活動課必須要有完善的課前準備,其中也離不開教師前期高效的引導。包括引導學生如何進行組內分工,如何緊扣主題中關鍵詞,如何形式多樣的呈現,如何做到“形神兼備”……此種教學模式初期,這種引導可能需做得詳實細致些,但是兩三節課下來,學生自當清楚流程和要點,并精益求精,樂在其中!
2.嘗試形成一種區域地理的教學策略
區域認知能力本就是一種綜合能力,對學生要求也比較高,怎樣更好提升學生解釋區域現狀、發現區域關聯、評價區域發展的能力,是我們地理教師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參考本節課的學生活動,我覺得可以把后期的區域學習多多放手于學生,相信他們的學習力與創造力,教師可以給出學生當前感興趣的主題情境,如用“吐槽大會”賞析某區域、借“爸爸去哪兒”認識某區域,玩“王牌對王牌”剖析某區域……這可以成為學習區域地理的一種“套路”,亦可以成為區域認知能力培養的一種策略。
專家點評
此節課的教學方式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平臺,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地理眼光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求知欲也相當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