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曲
摘 要:新高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是指教師對在整個高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進行的全面總結和分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情,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與素質的提高。而在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的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具體化、考核方式的科學化。本文主要研究新高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新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新高考;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新體系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新一輪的全國考試制度中,數學作為一門必修的學科,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而在這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與掌握,卻忽視了對數學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這也就使許多教師把重點放在了數學的基礎上,卻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塑造和引導。
一、相關理論概述
所謂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的評價和反饋,是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最終結果的總結,也是檢驗教育質量與效果的重要手段。評價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過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客觀的判斷。在新的“課程標準”中,考試被定義為“為了使所有的人都能得到發展,必須給每個人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的評價對象,而不僅僅是對這個人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考查與評定。”在目前看來,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評估。(二)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性。(三)數學課堂教學的總結。以上三個部分,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內容。
二、新高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新體系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不斷地深化,新一輪的全國卷的總則的目標是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和未來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并將其列為國家的重要任務。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國開始推行素質教育,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越來越重視,這也就使得數學課堂教學的地位變得尤為突出,而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更加凸顯出來。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主導著整個課堂,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感悟,從而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只知道一味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內容,卻不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理論與方法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只會使學生的創造力得不到充分發揮,以及引發創新精神的匱乏等一系列的不良現象。
(一)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缺乏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主動參與、勤于思考,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人,注重每一位同學的發展和進步。然而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的專業水平有限,對每個班級的情況不甚了解,導致很多學生得不到適合自身的教育。
(二)新高考下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不徹底性
新高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僵死的學習狀態,而應從本質上進行改變。例如:在傳統的數學課程中,教師在備課時,往往都是根據教材內容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水平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塑造;而新高考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則是以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為目標,注重對知識點的講解與鞏固;同時,在實施“題海戰術”的過程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落實到具體的解題方法和策略的設計上。
(三)教師的教學理念老套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是以學生成績來作為評價的標準和依據,而這種觀念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很多教師都認為只要學生考試合格就可以了。雖然數學課堂的學習對于大多數的高中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由于其枯燥無味,再加上現在的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方法進行授課,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而且還使數學課堂變得乏味,不利于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人才。
三、新高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新體系構建措施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是指教師在一定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有組織、有目的、系統地對整個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判的實踐活動。新高考下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非常關鍵的部分。而如何才能把這一個個步驟做好,就成了當前的首要任務。在學校方面,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其綜合素養。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最后一點,也是最為基礎的那一步,即從教材的內容出發,設計出更加合理的數學教案。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習的效率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一)建立科學合理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講解知識點、布置作業、進行練習題來完成教學任務,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新一輪的課程標準要求,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數學的學科特點出發,根據每個學生學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
在現代的數學課堂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羅森塔爾效應”來解決,例如:當一個人受到鼓勵和暗示后,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獲得知識。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從以下三類進行課堂評價:1.基于能力的考試:主要包括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綜合分析問題的技能水平、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等。2.以分數為主的考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將期末的成績作為衡量的依據;二是將平時的成績作為參考的內容來評定。這種方式不僅能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能客觀反映出一個人的整體素質。3.以行為的表現為基準的考試:即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以及其他的記錄來確定考評。
(二)實施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活動
在新高考下,教師在課堂上應設計好不同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數學問題,從而達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來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讓學生思考并提出合理的猜想和見解,進而培養出創新思維能力。
而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與鼓勵,使其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習慣。重視對知識點的講解與鞏固,使其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為后續的復習打好基礎。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如案例法、行動研究法、情景模擬等,以幫助學生產生初步的認知沖突,激發起其探索求知的欲望和信心。教師可以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口頭和書面評價法。1.口頭形式的評價方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口授、板書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師要將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多種多樣的手段來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考查,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2.紙質或電子化的評價方法。由于新一輪的教育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輔助自己的教學工作,而這也是一種新型的評估技術,它可以將不同的信息轉化為一個完整的數據結構,并利用計算機的存儲功能,對每一次的成績都以數字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方便了管理,而且還便于分析,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改變課堂教學評價理念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不難發現,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以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為標準的。而隨著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地要求對每個人的全面考核,這也就使得考試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單一的書面考查,而是多樣化的綜合考查。
而在這種新的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滿足更多的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新穎的命題形式,比如:“數學史”“素質”“活動與體驗”等。這些試題的內容需要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并且通過試題的分析來驗證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應該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并及時反饋,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使整個課堂變得更加精彩,吸引更多學生參與課堂評價。具體操作程序為:1.學生自評。由教師根據學情,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并對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出疑問,讓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促進學習。2.學生互評。在課堂上,請每個小組的學組長和其他成員一起對本組的情況做出點評,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也可以讓其他組員給出相對應的意見或建議。在互相比較中,共同進步。3.反思評價結果(或要求)。將本組的錯誤記錄下來,然后由大家將所寫的錯題整理出來,最后形成互改的結果;若是沒有出錯的則是經過重新修改的部分;若是仍有失誤的則為有效。最終確定有效的評定方案。當然這種方法也不是一種絕對的方式,只有在不斷地交流中,才能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總之,要想使教學過程更加高效,就必須建立起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結束語
本文主要論述了新高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往往把教師作為主體,而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成效的實現。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引導和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徐生平.高考評價體系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25):93-94.
[2]劉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教學評價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1(07):33-34.
[3]張翠紅.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J].新課程,2021(0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