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飛
摘 要:基于分析古詩文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首先分析古詩文中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審美趣味、治學精神及責任精神。其次分析出古詩文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既能深化學生對古詩文內容與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學生的人文素養與語文素養的同步提升。最后通過教師明確傳統文化教育目標;創設良好的文化情境;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三種方法,將古詩文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出古詩文的教育價值及功能,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從而真正將傳統文化繼承與弘揚。
關鍵詞:古詩文;傳統文化;教育方法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我國的文化瑰寶。而語文作為重要的一種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在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之中,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能夠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順應時代的要求與課改的標準,還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同時對學生的文化素養與語文素養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古詩文的育人功能,能夠將傳統文化與古詩文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實現學生的高質量古詩文學習。
一、古詩文中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一)審美趣味
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共同主題,就是對自然美的刻畫,這是人的主觀意識結合自然物固有的特點所形成的產物。往往作者審視自然景物時,便會將主觀情感付諸其中,生成天人合一的自然審美趣味。因此,高中語文古詩文之中,有很多自成一派的審美趣味。比如:人教版中的《赤壁賦》,作者蘇軾先是寫眼前的美景,渲染全篇的氣氛,醞釀情緒之后,以景襯情寫出人生歷程的曲折、無奈[1]。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教師要挖掘古詩文中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才能引導學生去把握傳統文化中健康的審美情趣,以此來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形成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熱愛。
(二)治學精神
精神力量始終都是傳統文化中永恒存在的精華。對于高中古詩文來說,有很多傳遞治學精神的寶貴理念,以此來引領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2]。比如:人教版中的《勸學》一文,其中心論點為學不可以已,有條理地闡述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內容及方法,乃至學習的目的。其中第一段點明學習的重要性,需要選擇好學習環境,第二段說明學習要專心,第三段闡釋學習的內容與方法,第四段總結出學習的目的。從而通過古詩文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形成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
(三)責任精神
責任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色,在歷史長河之下,中華民族面臨過多次生死存亡危機,而中華民族的團結一心,一致對外,促使中華優秀的文化不斷傳承。因此可以說,責任精神是勇于擔當的體現[3]。比如:人教版中的《離騷》一文,其屈原遭受到君王懷疑、小人圍攻及弟子背叛,但仍然為國家、為人民而擔憂,這其中的愛國情懷及責任感都是值得學生所學習的。
二、古詩文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通常情況下,傳統的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單向的知識灌輸,將其作為一板一眼的古代字詞翻譯教學,完全忽視古詩文本身存在的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因此,在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改正教師對古詩文意義的認識,以便教師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4]。由此一來,不僅能夠發揮出古詩文的教育價值與功能,為學生弘揚民族精神,讓學生獲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塑造其熱愛祖國及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還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除此之外,如若教師始終對學生一字一句地進行枯燥的講解,很容易造成教師講的乏味,學生學的厭煩的局面。而將古詩文作為學生感知傳統文化的窗口,既能深化學生對古詩文內容與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其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在學生的古詩文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更有助于獲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以此來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與語文素養,從而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三、古詩文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明確傳統文化教育目標
在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之中,根據課標對古詩文教學的要求,其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對文言字詞的理解、句法句式用法的理解、文章內容的理解三個方面,以此來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文言知識,進行獨立閱讀的能力,同時繼承與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5]。因此,可以說,古詩文教學作為一個立體的多層次、多角度的教學活動,所以在此之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就要明確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充分展現出豐富的人文內涵,加強古詩文的熏陶與感染作用,幫助學生獲得更加獨特的體驗,從而進一步增強古詩文教學的效果,達到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目的。
以人教版中的《離騷》一文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于學生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品味詩歌的藝術美,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而其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目標,則是讓學生領會屈原憂國憂民、執著追求理想的情操美[6]。由此一來,在學生析讀詩歌的過程中,既能鍛煉學生的古詩文閱讀能力,又能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同時幫助學生汲取富有營養價值的文化知識,從而塑造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真正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二)創設良好的文化情境
由于古詩文中的文言字句,畢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一定的難度,或者難以理解某句話的含義。因此,想要調動起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與熱情,教師就要根據具體的古詩文內容,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文化情境,營造出充滿傳統文化氣息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入情入境之中去閱讀古詩文,感受古詩文呈現的意境與體驗,或是質樸唯美、或是莊嚴大氣,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層次地理解古詩文的內容與含義,同時在這特定的情境之中,還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從而實現學生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比如:蘇軾的《定風波》一文,需要學生體會詞中反常合道手法的妙處,掌握詩人鑒賞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蘇軾樂觀豁達的情懷,學會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7]。因此,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應的音樂及背景圖片,引導學生配樂朗誦,帶領學生仿佛走進文中的意境之中,去感知文章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生活中歸途遇雨這件小事,所表現出與常人不同的行為與思想,從而看到一個從容鎮定、閑適灑脫、寵辱不驚的蘇軾,由此一來幫助學生進一步準確的把握古詩文中的內容與精神。
(三)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在高中古詩文教學之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可以為學生精心設計一系列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既能掌握相關的古詩文知識,又能獲得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感染,以此來感知古詩文中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進一步激發起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從而去自主地閱讀古詩文,挖掘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與閱讀能力,實現學生的語文素養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8]。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將古詩文改編成劇本,開展古詩文短劇的表演活動,以便學生細細品味與琢磨古詩文中的人物、情節及語言,更加透徹地理解文中描述的內容,這對傳統文化教育具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教師要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讓學生成為活動中的小主人,指導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古詩文,去感受古詩文中的語言之美及古典韻味。其次,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古詩文,為學生設置合作學習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與探討,共同去探尋蘊含的傳統文化。以人教版的《蘭亭集序》一文為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古詩文的閱讀,體會作者的情感與文章的旨趣,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認識到作者由樂到痛再到悲的原因,以及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眷戀與熱愛之情。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圍繞“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進行作者生死觀的正確評價,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去收集相關的資料,做好歸納與總結,促使學生從中獲得思想的啟發,感知到不要讓生命輕易地從自己的身邊悄悄逝去,從而幫助學生真正感悟到文中的傳統文化,便于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進而在多元的文化潮流中始終保持初心,實現學生的思想水平與人文素養的有效提升。
結束語
古詩文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更利于學生充分理解與認同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同步提升。通過語文教師將古詩文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效地結合,激發起學生對古詩文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古詩文過程中,去感知其蘊含的傳統文化,促使學生獲得思想的啟發與心靈的啟迪,能夠準確把握古詩文的內容與精神,以便學生汲取豐富的文化營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與道德觀,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凝聚力,從而確保學生真正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杜文凱.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芻論[J].成才之路,2020,000(012):44-45.
[2]王麗.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020(71).
[3]余軍平.古詩詞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9,000(004):40.
[4]彭麗燁.高中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60.
[5]王永春.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000(001):135.
[6]魏嘉慧.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分析[J].文學教育(下),2020,000(005):54-55.
[7]唐弘.探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語文課內外,2019,000(030):302.
[8]趙旭冉.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和方法[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000(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