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學生開始接觸和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階段這時候,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筆者在本文主要從“側重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關注語文課堂氛圍的創設”以及“重視課堂教學手段的采取”這三個方面,探究了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當前的社會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同樣也屬于一個不斷發生變化的狀態,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所采取的教學手段也應該不斷的發生著改變和創新。只有當教師本身的課堂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手段跟上了當前時代的步伐以后,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上得到更多的收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在明確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前提下,積極轉變和采取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最終促進學生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展開更加有效的學習。
一、側重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
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不能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由于學生普遍接受了老師所采用課堂教學模式較為片面的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能相對較差。所以,學校語文老師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語文興趣的養成。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比較新穎的特點來吸引學生的眼睛,通過向學生展示一些與語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者短視頻。
比如,在學習《軍神》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以此來明確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向,而學生在信息技術所展示的內容引導下,也就會提起一定的語文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接下來你們來自主閱讀本篇課文。通過閱讀,揣摩其中人物說話的語氣。”由此來帶領學生完成第一個語文教學目標。然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通過你們剛剛的閱讀,你們還記得沃克醫生是通過什么而發現劉伯承是一名軍人的呢,為什么要稱呼他為軍神呢?原因是什么呢?”由此再次引導學生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最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本篇課文中,有很多語句都是用來描寫人物的動作和神態的,而這些句子都是用來襯托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接下來你們再次閱讀課文,畫出這些句子,并且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積累到更多的語文經驗。
二、關注語文課堂氛圍的創設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會處于一個比較高的課堂地位,同時也具有著較高的威望,也不會主動的與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語文交流,這也就導致了教師難以掌握學生最真實的語文學習需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語文課堂氛圍的創設。教師應該尊重自身在語文課堂上的地位并且轉變自身的語文課堂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平等交流的位置上,并且注重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只有當與學生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語文交流之后,才能促進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語文成長。
比如,在學習《將相和》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談話導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是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成語,相信大部分同學都知道這兩個成語的含義,那么大家知道這兩個成語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嗎?”通過這樣的談話來引入本篇課文的學習。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內容去分析廉頗、藺相如等人物的心理活動:“當藺相如看到廉頗身上背負荊條,跪在自己門前向自己請罪以求原諒的時候,他們二人的內心都在想些什么呢?”由此引導學生可以通過分析文字而感受到廉頗與藺相如身上知錯能改,寬宏容忍的寶貴品質。
三、重視課堂教學手段的采取
語文知識的學習,是需要學生長久完成的,而這也就說明了,只有當學生掌握到了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以后,學生之后的語文學習才能變得更加有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手段的采取。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本身的語文學習階段比較少,單單只靠學生本身的能力是往往很難充分掌握語文知識的。教師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手段,讓學生組成語文學習小組,共同探究語文知識。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展開更加深入的語文交流,學生也就可以積累到更多的語文學習經驗。
比如,在學習《景陽岡》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學習本篇課文。其次,教師可以給各個小組布置語文學習任務:“同學們你們都聽過好漢歌嗎?這首歌曲講的就是梁山英雄之間的聚義豪情。本節課我們所要學習的就是《水滸傳》,是我國古點四大名著之一,通過本篇課文我們就可以去認識那些梁山好漢。”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共同閱讀本篇課文,并且探討其中的內容。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在學生的語文基礎之上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樹立學好小學語文這門課程的自信心,最終促進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學習變得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王玲玲.淺析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8(36):47.
[2]王曉蕾.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小學語文有效教學[J].中華少年,2018(36):193.
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馬莊中心小學?劉小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