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教師及學校逐漸意識到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學習主體,教師的作用更傾向于輔助功能,主要是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機動性與主觀性。而“導學—討論法”以其獨特的教學優勢成為教師主要應用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素養的升華,思想的轉變。本文以高職院校的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教學為例,將導學討論法應用于該教學中,并對該教學成果進行總結與分析,以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充分了解與掌握。
關鍵詞:“導學—討論法”;創新;實施
引言
“導學—討論法”在尊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基礎上促進教師引導作用的充分發揮[1]。該教學方法的應用離不開教師專業素質的建設,在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課程內容的提煉,完成對教學內容的總結與歸納,有效結合相關資料信息進行課堂主題的更新與確立,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學習能力及思考能力,加強對學生閃光點的挖掘,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重點及難點的掌握。
一、高職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教學現狀
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是一項十分注重實踐功能的課程,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顯著的專業性[2]。而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該課程教學時,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相關課程內容的講授,學生聆聽教師講授的相關理論知識,甚至部分學生看似在認真聽講,其實該學生的思想在進行天馬行空的想像,并未集中于課堂教學中,導致學生在進行實踐課程時缺乏相關理論知識,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只知如何進行實踐操作,卻不知是以什么理論依據支持該操作。因此該教學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導學—討論法”以其高度集中性與實踐性脫穎而出,可成為運輸管理實務的教學方式之一。
二、“導學—討論法”在高職運輸管理實務課程中的實施
(一)教師應加強對課程主題的更新
“導學—討論法”的有效應用離不開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師應充分了解及掌握教材整體內容,根據課程的重點及難點將其進行歸納與分析,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并將整體課程劃分為八個模塊,明確每個模塊課程應討論的主題[3]。此外,教師還應根據課程的效果及學生的能力,對課程主題進行及時的更新與調整;加強對學生特點的掌握,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對重點及難點的突破,加強課程內容的教學實踐,使學生充分掌握課程內容,提升教學成效。
(二)引導學生進行思想的轉化
首先,在進行課程內容講解的前一至兩天,教師應讓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預習,并根據自身預習內容建立相應的專題或提綱。其次,應加強對學生預習內容的檢查,并建立一定的激勵措施對其進行鼓勵,如記分鼓勵等,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最后,應組織學生進行專題的討論,引導學生在討論時充分發表自身的意見及看法,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感,避免“摸魚”現象的出現。此外,教師加強對學生發表意見的監督,在學生發表錯誤的看法時,引導學生回歸正確的認知,認真分析學生理解的錯誤之處,促進學生思想的轉化。
(三)加強教學模式的創新
教師在進行運輸管理實務教學時,不應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否則易使學生失去新鮮感,逐漸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性[4]。因此教師應加強教學模式的創新,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加強學生的協作能力;也可組織學生進行書面匯報,然后教師對其進行點評,使學生在集思廣益下了解到其自學時的未考慮的因素,促進知識掌握的全面性。教師還可創新自身的評價方式,促進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建設,如書面點評、利用郵件等網絡交流方式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點評等,使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并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改正。
三、“導學—討論法”在高職運輸管理實務課程中的應用價值
(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導學—討論法”的應用,除了依靠教師的專業素質及知識整合能力,還依靠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根據教師指定的主題進行教材內容的預習,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而學生在預習后與同學進行討論與交流,明確自身的不足,從不同角度加強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后續預習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學生在課堂討論時積極發表自身意見及看法,促進課堂開拓進取探討氛圍的形成,有利于優化學生的思維結構,逐漸形成與自身相適應的學習方法。
(二)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
高職運輸管理實務課程除了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還注重學生對相關實踐技能的掌握[5]。“導學—討論法”不僅可以應用于理論教學中促進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還可應用于實踐教學中,使學生在實踐操作前充分掌握相關技能知識,促進實踐進度的提升。此外,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踐,有利于學生在團隊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與特點,加強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充分發揮“三人為師”的重要作用,避免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的發生,促進二者的統一性建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教與學的一體化建設。
(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導學—討論法”可促進學生將專業知識轉變成技能知識,使教學模式由教法為主體轉變為學法為主體,學生由被動性學習轉變為主動性學習,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及主動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結構的優化,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突破實踐與理論的界限,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使其形成求實創新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結束語
課程教學仍是我國教學方式的主體,因此應加強教學模式的創新,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導學—討論法”的應用可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思維建設,優化學生的思維結構,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國家輸送全面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軍利,琚錚,馮育紅.“四步導學”,尋找教與學的最佳契合點[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08):90.
[2]李杰.“問題鏈·導學法”在高職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教師,2021(18):98-99.
[3]李莉.運用“焦點討論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新課程導學,2021(07):14.
[4]闕麗娟.胡格教學模式在物流管理專業《運輸管理實務》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21(02):77-79.
[5]袁婭婭.基于“學案導學”的高職對分課堂教學對策研究[J].職教論壇,2020,36(09):71-77.
作者簡介:孫霞克,(1989——),女,遼寧省莊河市人,漢,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