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萬年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如何做好班級學生的均衡發展,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加強化學用語和基本實驗技能的教學,密切聯系實際生活,用所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能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對于應對問題學生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策略;課堂教學反思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前應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已有知識及認知規律進行反思,才能在傳授和技能的同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融入到教學內容中。
一、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首先應思考的問題
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和實驗基本技能的教學,扎扎實實打好基層。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有意識地去鍛煉他們的思維應變,組織表達的能力,盡量讓大多數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多讓他們在黑板上寫板書,發表自己的觀點,動手操作及老師的小幫手。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使化學實驗教學情景集色彩、圖形、聲音動感等多樣特點于一身,使學生有置身于真實情景之感,達到良好的效果。
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近年來對環保、能源、食品安全等社會熱點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強,這就要求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學知識,盡可能多地接觸、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覺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思考生活中的問題。
如果說學生在第一個月的學習態度是一種帶有好奇心的學習的話,那么接下來的這個月的學習應該就屬于一種習慣性的學習態度,學生們經過一個月對各科任老師的考察,已經知道了如何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喜歡化學這門課的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去配合老師,去努力地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正是老師所期望的。反之,對學習對不感興趣特別對化學這門課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無所事事,表現出一種無聊的行為,甚至有時候會有意地破壞老師的教學工作,這也是老師所頭痛的。有一句俗語說的好:”一個老鼠壞一鍋湯。“ 甚至會產生多米諾效應。
二、應對問題學生的思考
現在的老師,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教師普遍認為學生難管,現在的學生大多因為貪玩,玩物喪志;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差;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效率差;沒有好的學習興趣,態度差。近幾年,父母為了生計,在外靠賣體力賺錢養家,很少回家,照料子女的責任就落在爺爺奶奶肩上了,在家里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玩就玩,想吃就吃,由著孩子胡鬧,這就是隔代溺愛吧,造就了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玩的好、就是學不好的”五好學生“。
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是由班主任和成長導師負責制,而我今年承包的學生就是九(4)學生羅俊元,羅俊元留守學生、學校名人,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積極性很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是不知所云,就是答非所問,總是引來哄堂大笑,書上沒有任何筆記,上課不是講話就是睡覺,還經常抽煙,與同學發生矛盾。總之,能犯的錯誤他都犯了,不該犯的錯誤他也犯了。本學期對他兩次家訪,但他改正效果不佳,每次走出學生家,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在校的種種不良表現,都會想到一個缺乏了父母愛的孩子,如何學會自制,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呢?又如何來談孩子的教育問題呢?
孩子的父母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忙碌地工作著,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認為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了,他們把老師看作是全能的保姆,管孩子的學習、管孩子的思想、管孩子的喜、怒、哀、樂。我不能責怪家長,他們已經很辛苦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希望,對老師信任的眼神,我們難道看不出嗎?可作為基層教師,我擔憂家長是否為了生存和經濟的發展,而欠下了對子女應有的愛、應有的家庭教育等無法彌補的帳呢?
為了學生的成長,我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我與羅俊元的父親取得了電話聯系,我勸他打工的機會以后還有,但是孩子讀書的機會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一是家長要調整好心態,用關愛和寬容融化孩子的內心。二是家長多回家與孩子交流溝通,做父母的不僅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更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三是家長要做長期耐心、細致的教育,以轉化思想。先教孩子做人,再教孩子做事,并讓他體驗一下工作的辛苦,感知掙錢的不易。四是老師想方設法做好孩子在校期間的心理疏導工作。
作為成長導師的我更不能簡單粗暴的教育,激化孩子的叛逆情緒和異常行為的產生,今后在學習上放低對他的要求,難題不會做,那就集中精力落實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上課不時找一些簡單問題讓他回答,增加學習的信心,重視培養他的責任心和獨立生活能力,教育他尊敬師長,懂得感恩。
三、關注學生成長的教育教學后的反思
通過對羅俊元的教育反思我們老師今后的教學,培養一個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遠比傳授一個知識點重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終生受益,而要改變一個不好的習慣,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師生雙方、學校、家長乃至社會共同的努力,為了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家長們關愛而不溺愛吧。
老師們應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保障。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思想認識,對待學生不能情緒化,應該用信心、耐心和誠心去感染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律能力。其次,應當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立場,嘗試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審視先前的選擇與行為,理解學生的思想,體驗和感受學生的行為,以便了解自己選擇與行動的實際效果,發現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再次,應該分層次教學,學生的水平有高有低,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大不相同,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分層次進行教學,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又不會傷害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
以上就是對近階段的反思,以求在反思中進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