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
摘 ?要:班會是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科目的學習是為了保證學生知識技能的提升,班會的開展則是為了實現人文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制定不同的班會主題開展班會,促進學生個人素養的進步和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班會;班會設計
教書育人要注重細節,學生的成長才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其個人意識才能得到有效的建立。留守兒童是指父母在外務工或一方在外務工,另一方不具備監護能力且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班主任將留守兒童作為班會主題的主體,讓學生對社會現象有更多的了解,學生會更加努力地學習,以建設祖國為學習目標,發奮學習,提升自我。
一、目前我國初中班會開展現狀
(一)班會主題隨意,缺乏針對性
目前我國許多初中班會的開展都是走馬觀花,教師直接下達與學習相關的任務,并未將學生視作班會中的主體,更不存在與學生建立平等溝通。這導致班會的開展缺乏針對性,沒有表達出應該重點突出的內容,學生也不重視班會的開展,因而不具備紀律性。
(二)班會教育功能未得到重視
班主任對班會的教育功能不重視造成了無法借助班會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部分學生更是將班會當成了放松課,參與班會期間態度不端正,也未進行認真的自省。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班會開展有效策略
(一)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班會主題
班會的開展應當以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基礎,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溝通,促進學生的發展,解決學生的問題,開展德育教育。初中階段的學生年紀小,個人意識與價值觀的建立并不成熟,且對教師具有極強的依賴性,無法形成正向的個人觀點[1]。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班會,以激發學生的某種意識或培養學生的某項能力為班會主題,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例如,在開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班會時,教師就可以借助留守兒童的話題展開德育教育。教師:“同學們知道留守兒童嗎?伴隨著國家發展越來越好,我國留守兒童的占比正在下降,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像你們年紀一樣大,甚至比你們小的孩子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大家可知道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都是怎樣照顧自己的嗎?請看這段視頻。”教師為學生播放留守兒童自己洗衣、做飯的視頻,意在讓學生了解與自己年齡相當,甚至比自己還要小的孩子,已經能夠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意在讓學生反思自己。教師:“同學們,視頻中的孩子就是留守兒童之一,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他們要自己洗衣做飯學習,但是他們從沒有怠慢過學習,也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他們也依舊用樂觀的生活態度自己照顧好自己,認真地對待每一課的學習。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心,因為他們很明白,父母遠離家鄉就是為了給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他們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想為自己提供更優渥生活的父母,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照顧好自己,認真地學習,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具有針對性的班會主題能幫助學生反思自己,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良好的引導與培育。
(二)充分發揮班會的教育功能
初中學生玩心重,自我意識發育不完全,很容易在某些事情上失了分寸,教師應當借助班會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充分發揮班會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進步和發展。班會的開展形式應當是多樣的,這不僅能為學生帶來新鮮感,還能讓學生在不同主題、形式的班會活動中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與社會閱歷[2]。班會是教師與學生建立有效、平等溝通的絕佳時機,也是發現并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困難的絕佳時機。教師應當考慮并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班會中學習到對自己有益的知識。教師要讓班會成為發現、挖掘、強化學生潛力的平臺,為學生提供找到自我價值的途徑,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進步。在德育教育的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開展相應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到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道德思想水平。例如,開展“像XX學習”的朗誦活動,讓學生以贊美他人為主題創作相應的文章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立統一的創作標準。例如“像獨立自強的留守兒童學習”、“領悟留守兒童的獨立精神品格,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內容,意在讓學生在了解留守兒童生活處境的基礎上,讓學生更加地自立自強,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贊美留守兒童的堅強與樂觀。結束朗誦活動后,教師可以將優秀的朗誦稿件上傳到班級圈中,意在讓家長適當地放手,為學生提供鍛煉自己的機會,促進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建立。無論是什么形式的班會,班主任都要以德育教育為主,創設貼合學生生理特點的形式及內容,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班會之中,
結束語:
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班會主題,能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良好的引導與培育。充分發揮班會的教育功能,能幫助學生獲得尋找自我價值的途徑與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建立,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相應的進步與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太陽.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主題班會設計的結合點[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13(026):96.
[2]孔敏娟.班本課程對中學生自我管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教師版),2019,(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