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也得到了社會各個層面的重視,高校的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卻成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難點。就業渠道少,畢業生就業觀不理想,學生的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的需求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高校輔導員去給予畢業生幫助,使其在心理和能力方面都更加貼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最終能夠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輸送更多的新鮮力量。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畢業生;就業創業
每年畢業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都會成為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因為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了學生畢業之后的去向問題,還直接關系到了這一高校的教育和招生問題,我國的人才培養問題,所以,高校輔導員務必要擔負起對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指導重任,給予畢業生更多應對社會問題的經驗技巧,讓學生能夠以更好的姿態去應對自身身份的改變,更好的去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一、畢業生就業創業面臨的難點
(一)就業渠道問題
就目前來說,我國畢業生就業市場中存在的供需體制還未徹底解決。公司方面,用人或者招聘的自主權不明確,畢業生所處的就業環境雖就之前來說已經有了極大地改善,但是對于一些細節問題還有待提高。同時,部分用人單位會對畢業生帶有一定的偏見,包括名牌院校,工作經驗,戶籍地甚至是性別,這些問題其實已經引起了社會上的熱烈討論,國家也制定出了相關的規章制定,擔任仍然存在用人單位不執行的漏洞。
(二)就業觀念問題
畢業生剛剛進入社會時,對于自己的職業選擇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觀念上的偏見,比如說認為別人的擇業標準是對的,是適合自己的;對于工作的期待值過高,“眼高手低”;過多地依賴于家長和其他長輩的幫助;少部分的畢業生還會因為自己在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用自身不成熟的態度看待社會,最終造成心理上的偏激[1]。
(三)培養模式問題
雖然我國整體的教育結構已經趨于完善,對于各個層次,各個方向的教學內容都給予了扶持,但是就高校教育的內部結構來說,尤其是畢業生的就業教育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疏忽。比如說部分學?;驅I中,學生的實踐操作課程所占比重較小,導致學生在進入用人單位之后,并不知道實際的工作應該從何下手;還有部分院校對于學生畢業的要求較為寬松,并未嚴格考核學生是否完成了該階段的課程,時候具備了工作的能力和心態等等,這些問題的融合使得學生并未成為“完整”的人才就已經走上社會。
二、高校輔導員進行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的策略方法
(一)對畢業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輔導
社會的壓力和學校的平淡勢必會給畢業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困擾,畢業生會因為網絡或者現實生活中鋪天蓋地的就業新聞而對自己的就業產生巨大的恐慌和恐懼,部分學生還會因為自己的要求過高而產證心理上的落差,進入畢業生常見的迷茫狀態,對學校,對家長甚至是對社會開始抱怨[2]。
在此時,高校輔導員就要盡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讓學生對自己,對職位選擇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比如,輔導員可以組織畢業生參加就業講座,從講座中了解當前的畢業生就業趨勢和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如此對自己的就業選擇初步明確。還可以鼓勵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不一定是針對就業的優點,比如說自己記憶力較好等等與工作無關的內容,讓學生認可自己,認為自己有可能發掘,值得發掘的優點。要鼓勵學生端正自己的心態,多肯定自己而不是否定自己。輔導員還要利用閑暇時間提高自身的心理輔導能力,多去關注當下的畢業生就業形勢,時刻準備為畢業生提供心理上的專業指導。
(二)對畢業生的就業觀進行輔導
在經濟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但即使是在如此自由的社會環境下,人們仍然要懂得辨別其中的利弊,尤其是剛剛完成身份轉化的畢業生,如果畢業生在走出校園之前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積極,抗壓的就業觀,那么極有可能無法在多維度的職場中生存。對此,輔導員在學生的大二或者大三階段就要開始向學生輸送正確的就業觀念,輔導員可以適時地組織一些就業輔導班會,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或者自己制定的發展方向,思考自己畢業后可以選擇的工作,自己可以在這一工作中發揮什么作用,自己的什么能力會讓這個工作選擇自己,自己在該行業能夠發展到什么高度等等,以此讓學生明確畢業之后的方向。在保證學生能夠每日的課程之后,輔導員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園內舉辦的活動,逐步打開自己的社交范圍,讓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初步發展。在學生進入大四階段之后,輔導員就要向學生普及一些求職的技巧和渠道,也可以將自己了解到得較好的就業渠道與學生分享,同時還要告訴學生一些在求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問題,比如勞動合同的簽訂,五險一金的繳納等等,讓畢業生懂得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3]。
(三)對畢業生進行個性化輔導
輔導員的工作其實包含了對學生思想、學業和生活等等多方面的管理,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觀察每名學生的特點,根據其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創業指導。此處的個性化指導,除了在學生臨近畢業之時進行具體的輔導之外,還要根據學生所處階段的不同進行不同形式的輔導,大一可以以宣傳為主,大二和大三可以有目的性的輔導學生參加一些活動,鍛煉學生的社會能力,大四就要對就業創業中的細節進行輔導。之后輔導員還要考慮不同畢業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性格特色,向畢業生推薦一些比較適合的職業。在學生畢業之后,輔導員也要定時地向詢問學生的去向,對于有就業創業困難的學生給予最大的幫助,盡可能地讓每一名畢業生都能夠順利就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每一名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去向關系到了一個學校的教育水平,社會的進步速度,學生的人生方向,所以高校輔導員要擔起就業“輔導”的重任,向學生傳授更多的就業技巧,讓學生能夠在校期間完成自身就業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夠擁有心理和專業的雙重就業保障。
參考文獻:
[1]杜俊良.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000(006):14-15.
[2]李云鳳,閔曉陽.高校輔導員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003(006):171-172.
[3]趙希軍.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作用分析[J].文存閱刊,2020,000(002):23,22.
作者簡介:陳穎(1986.02)女,漢,在職研究生,四川大邑人;研究方向: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單位:巴中職業技術學院 ;郵編: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