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萍根
摘 要: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價值導向,在全球文化意識不斷碰撞的當下,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養,更能讓學生擁有歸屬感,使得學生主動地維護自己生長的土地。在為學生介紹歷史課程中的知識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從歷史學科的教育特點出發,挖掘實用性的教育手段,引導學生在學習基礎歷史知識之余,發展家國情懷素養,逐步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之才。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
引言
新課改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讓學生對國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初中階段的學生剛接觸歷史這門學科,教師要重視培養其家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初中歷史教師在重視課程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態,結合歷史文化和現代社會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歷史教學,將家國情懷作為初中歷史教學的重點部分,讓學生感受到家國情懷,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為學生以后的歷史學習打好基礎。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師在創設歷史情景時,要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置,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到課堂氛圍中來,主動地走近歷史,在思維發散中感受過往歷史中的家國情懷。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內容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情景創設,通過正確的手段方式,借助圖片、視頻、音樂等載體,將歷史中復雜的故事和情節展示出來,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同時,要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在情境展示中,將歷史的真相還原出來,注重對歷史人物的塑造,注重歷史的真實性,不能為了讓家國情懷突出而故意夸張、混淆歷史,尤其是要注重區分影視作品中故事情節的藝術渲染,避免讓學生對真實歷史產生混亂,這對歷史教學是有不利影響的。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教師在創設情景時,也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歷史知識,讓學生建立更全面的歷史框架。在課堂總結時,教師對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升華,抗日戰爭中數以千萬計的同胞以死抵抗,最終達成了十四年抗戰的勝利,才有現在的和平社會。學生們在這樣的抗日戰爭中感受到了怎樣的家國情懷?愛國,無私奉獻,無謂犧牲……通過這樣的一堂課,學生對抗日戰爭的情緒高漲,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從而達到了家國情懷培養的教學目的。
二、從社會起源中融入家國情懷
尋本求源一直都是國人的情感歸宿和價值追求,特別是從近年來華人華僑的祭祖之風看,人們都有著一顆宗族歸屬感,雖然這一時期的歷史內容并沒有詳細的記錄,但僅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兩個階段的部落傳說便不難看出,從社會起源開始,人類從部落或部落聯盟的形成和發展中就有了家國情懷的啟蒙概念。如在講授原始社會時期的部落斗爭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選擇相應的部落,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炎帝、黃帝聯盟部落,而只有少部分學生選擇了蚩尤部落,當學生按照理解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部落后,教師及時讓學生說出選擇該部落的原因,然后從部落格局的視角去讓學生體驗找到自己部落的那種獲得感和歸屬感,學生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家國情懷的概念。如此再進行一系列的延伸和拓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家國意識和愛國情懷,讓原本陳述遠古時代事件的歷史課堂,成為賡續學生家國情懷的優質課堂。
三、設立小組,引導自主分析
盡管家國情懷素養的本質要求是讓學生愛家、愛國,但是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也有屬于自己的成長過程和家庭生活背景,在教師結合歷史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定研究的話題時,學生所產生的愛國、愛家思想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不為學生設定相互交流的小組,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信息的交流,那么學生的思維也會走向極端,很難站在更加廣泛的角度看待家國情懷。所以,教師有必要圍繞歷史學科中的知識,為學生設定相互交流的小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使得學生可以借鑒同伴的意見,站在多個角度分析歷史知識,從而挖掘其中的家國情懷元素。
四、開展多種生活化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在歷史課中感受家國情懷來達到教學目的,讓歷史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同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日常的歷史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訪談、課外資料閱讀等活動。同時,可以找一些視頻,比如播放抗戰老人的采訪視頻給學生觀看,讓學生了解歷史中的烈士英雄為家國安康做出的努力和犧牲,使學生從他們的事跡中明白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是如何一步步戰勝重重困難,一步步謀求發展的,進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要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參觀博物館或紅色紀念館,讓學生們切身的體會歷史,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歷史知識,更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來自革命先輩的奮斗和犧牲,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與家鄉自豪感的同時,也使學生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總的來說,初中歷史教師應通過加強生活元素在歷史課堂中的出現頻率,以生活感染學生,加強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進而達到新課改所要求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家國情懷素養培養包含著諸多方面的內容,難度比較大。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歷史知識,提升學生的歷史能力,還需要做好家國情懷教育,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增強我國的整體實力。
參考文獻:
[1]王慧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研究[J].考試與評價,2021(03):114.
[2]郭揚.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4):147-148.
[3]韋月琴.初中歷史課堂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2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