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瓊
【摘要】指向核心素養的勞動教育是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生活條件逐漸優越的現代社會環境下,針對小學生勞動精神與技能的培養卻有所疏忽。因此,強化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十分必要。但目前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五育并舉”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尚未完善,如何適時開展更科學有效的小學班級勞動教育實踐工作仍有待進一步探究。筆者結合本校小農田的體驗活動,簡單分析當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班級勞動教育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再結合“五育并舉”理念和班級實際提出優化策略建議,以盼能給同樣情況的小學班級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班級勞動教育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及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勞動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指示,要求學校主動、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勞動之中,并組織學生完成校園內的基礎勞動工作。在此明確要求之下,教師更需要主動承擔起“勞動教育”的任務職責,提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促使小學生在班級勞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習得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素養和核心素養。
一、新時期的小學勞動教育實踐
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突出“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小學階段強化勞動教育的基礎工作,對于學生意識行為習慣的養成意義重大。勞動教育是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教育工作的基礎。加強小學生勞動教育既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發展,又有利于促進學生勞逸結合,確保體力與腦力的合理分配,更有利于學生德育工作的高效推進,磨煉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優化學生“尊敬勞動、熱愛勞動”的價值觀體系,促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班級勞動教育實踐途徑
德智體美勞是素質教育推行的關鍵內容。“勞動”作為其中一環,在內涵意義上已經賦予了新時代的內容,超越了傳統“勞動”的范疇,更需要對學生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意識等多方面進行培養。小學教師要立足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組織小學班級勞動教育,促使小學生在多樣化的勞動教育活動中,增強小學生對于勞動的興趣,促使小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三觀”,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一)加強學生勞動觀念的培養
要轉變小學生輕視勞動的群體行為,就必須及時解決他們的主觀思想意識。離開了勞動的社會是無法實現持續發展的。當前美好和諧生活的點點滴滴都離不開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為此,學校要積極重塑小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到“勞動”的意義,不僅關于個人成長更關乎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的建設。要重視校園內勞動文化的建設與傳播,全面解釋“勞動”的真正內涵,提升勞動教育的精神品格,形成崇尚勞動的校園基調。在本校開展的“小農田”活動中,每一個年級的學生都需要參與到“小農田”的建設之中,進行全面的農田開發——種植——維護——收成等作業。在每一個階段之中,教師都需要引導小學生充分關注其中的價值內容。例如,在開發階段,讓小學生感知因為自身的汗水付出,讓普通的田地成為肥沃的農田的成功喜悅;在收成階段,小學生看到碩果累累,自然而然強化了勞動的收獲感,認識到“勞動”的意義,感知“勞動”之下的價值與成就感,更為主動投入到勞動之中,形成熱愛勞動的品格。
(二)優化班級勞動課程,強化勞動意識
班級勞動課程是培養小學生勞動習慣、勞動技能的主要途徑。在傳統的勞動課程之中,教師多是以組織學生打掃課室或校園的衛生為主,此形式之下雖然是有“勞動”的成分所在,但是更多是流于形式之上。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教師可以創新勞動課程,將傳統的集體勞動轉變為個體責任制的勞動模式,小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勞動作業,并在每一組中安排不同的“工作人員”,專職負責勞動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初步將勞動意識、勞動責任滲透到小學生之中。在本校“小農田”活動中,教師需要落實每一塊農田、每一種植物都有對應負責團隊。以3-5人為一個團隊,其中1人為總負責人,記錄組內所有人的勞動情況,其中1人則為勞動監督,主要負責監督管理同學勞作是否到位,其中1人則為勞動管理員,主要負責對大家的勞動提出意見,如,哪里是否還可以改進、哪里還能夠做得更好等。“工作人員”實現輪崗制度,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驗到不同的角色,以及培養對應角色之下的勞動素養。另外,從“工作人員”的命名上,班主任要關注到彼此的平等性,不能讓小學生從命名中感到職位的高人一等,需要建立平等意識,關注到角色本身的職責內容與教育意義所在。
(三)關注專項勞動教育,習得勞動技能
勞動技能的提升,能夠強化小學生勞動興趣、勞動自信的生成,同時能夠有力推動小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勞動活動之中,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小學生獲得適應其終身發展的勞動能力和勞動水平。因此,在班級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重點關注專項勞動教育的課程開展,以專項教育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特定的勞動技能。小學階段,專項勞動教育更多是從生活實踐出發,關注小學生生活的勞動需求、勞動特性。教師可以從基礎做起,在“小農田”的勞動活動中,教導小學生更多的專項技能。例如,種植環節上,如何播種、每一次播種的數量、植物與植物之間的播種間距等;日常的維護管理上,每一天應該澆多少水、需不需要施肥、出現黃葉的應對辦法,等等,讓小學生習得對應的種植技巧,小學生會因為耕種技巧的獲取而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從而更為主動參與到勞動之中。專項勞動教育,還能夠從小學生所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創造更多勞動體驗活動,例如,讓小學生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作物進行種植,或者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了解更多創新的農田作業方式等。
(四)家校同步勞動教育,主動參與勞動
家校共育,主要是指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引導力量,實現學校教育的延展與深化。在小學班級勞動教育的過程之中,教師更需要發揮自身橋梁的作用和責任,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相關的勞動教育溝通,讓家長充分理解小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鼓勵家長積極引導小學生參與到家庭勞動之中。在“小農田”活動上,教師可以積極邀請家長一同參與到勞動之中,與小學生一同種下一個植物,或者是一同感受收獲的快樂。另外,家長也可以以學校的農田作業為基礎,在家中用小花盆進行家庭環境上的“農田”拓展,不斷深化小學生的勞動意識,鼓勵其主動參與。
三、結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勞動,不僅僅意味著實際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著智力的發展,意味著思維和語言的修養。”當前,勞動教育成為了一股新型教育潮流,要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勞動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寬廣是一種共識。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能夠促使小學生在班級勞動的過程中獲得探索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造力等的發展,還能培養小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環境的積極情感。教師作為實施班級勞動教育的主體,應該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勞動教育觀,勞動優先的學生教育觀,促使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勞動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汪丹.正心立德 勞動樹人——論勞動教育視角下的“五育并舉”[J].名師在線,2021(7):55-56.
[2]陳曉慧.注重生活中的勞動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勞動水平[J].新課程導學,2021(5):59-60.
[3]周旋.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勞動教育初探[J].江西教育,2021(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