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市場對韓語的需求比較大,傳統的聽、說、讀、寫教育模式難以滿足市場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學生也很難勝任崗位對能力的需求,基于此,當前社會對韓語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采用韓語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模式展開韓語教育相關工作,使學生在韓語學習的過程,語言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夠共同進步。本文從創新創業教育角度著手,分析了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發展現狀,然后探究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策略。
關鍵詞:韓語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教育融合
2015年10月教育部提出,“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將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思維養成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按照高質量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調配師資、改革教法、完善實踐、因材施教,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從文件中規定能夠看出,在當前時代中,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學生專業課的結合,是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一種方法。但是由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的融合在國內開展的時間比較短,相關經驗與依據不足,所以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改善。
一、創新創業教育概述
創新創業教育即雙創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創新思維、創業意識以及創造能力為核心,但是不以創業為唯一就業目標的,培養具備高素養、高就業競爭力和創新創業應用能力人才的素質、能力教育[1]。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雙創教育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創新創業是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應該與社會經濟發展形成對接,教育就是融合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展開的教育活動,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具有明顯的時代屬性。國家對創新創業愈發重視,高校教育的目標在于契合行業生產需求、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校中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既有利于完善人才傳輸鏈,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率[2]。
二、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發展現狀
韓語專業術語文化教育類的一門分支學科,該專業主要面向市場中小微企業以及翻譯行業等,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韓語基礎以及靈活應用語言能力等,使學生能夠掌握從事文秘、翻譯、行政、導游等類型工作的專業知識。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立足于社會,從市場需求、社會需求角度。制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在雙創教育背景下,韓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于初始學生語言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業能力協調發展,樹立“韓語+能力+素質”的人才教育觀念,充分體現出我國高校育人的特點[3]。
三、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問題分析
(一)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認知不足
韓語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中,存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認知不足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學生與教師對創新創業政策認知不足,很多高校教師尚不了解學校為學生制定的創新創業服務政策,學生也不了解學校中創新創業政策對自身能夠帶來哪些收益。創新創業教育既是一種模式,也是一種理念,要想徹底實施某一種模式,就需要做到認知層面的改變。其二,學生自主創業意向不夠明確。對于學生而言,韓語專業學生就業面臨了專業不對口、薪酬不理想、環境不滿意等諸多問題,導致學生心理與現實之間會產生較大的落差。韓語專業學生找一份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就出現了未充分就業現象,在韓語專業就業難的社會困境背景下,學生對自身是否需要自主創業、是否能夠自主創業的規劃存在較多不確定性。
(二)課程教學融合程度低
目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與韓語專業課程的融合度比較低,部分高校教師表示,韓語專業已經開展了創新創業類課程,但是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也比較生硬。校園中創新創業教育的教材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學生普遍對教材中創新內容比較關注,但是教材中的內容難以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創新、創業的內容。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方面也存在問題,一般一周僅有1節課,課程內容以理論教育為主,因此整體比價枯燥。除此之外,雙創教育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在教學方法上也存在問題,目前教師以問題探究、案例討論等教學方法為主,在現代化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體驗式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應用比較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無法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與環境,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
(三)韓語教師創新創業培訓程度低
互聯網中有研究表明,接受過創新創業培訓的高校教師僅占20%左右,由此可見,高校教師自身創新創業理念、能力也存在水平有待提高的問題。從教學角度來看,韓語專業教師更加注重韓語專業教學內容,在韓語教學集備中也能夠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高校韓語教師的專業水平毋庸置疑。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與企業均發生了變化,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師型”教師才能夠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即教師要同時具備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的能力。韓語院系會不定期舉辦創新、創業比賽,但是在比賽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不足,這就會直接影響到活動的舉辦效果。校園為教師提供的培訓不足,教師自身的水平難以完善,其在教學過程中,均難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韓語專業教育良好融合到一起。
(四)教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額度最佳途徑,但是大部分韓語院系中創新創業額度硬件設施不夠完善,教師難以為學生創建真實的場景,所以大部分教師在結合創新創業模式授課時,并未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去感受,僅在班級中采用分組教學方法,假設一個創新情景,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創業體驗。
四、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策略
(一)明晰育人理念
韓語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模式可以采用TLAA的育人理念,其中T是指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韓語專業學生L是指培養學生韓語的基礎語言能力;A是指培養具有附加專業優勢的韓語語言專業學生;后一個A是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4]。基于TLAA育人理念,從校園、教師以及學生三個方面,共同明晰育人理念。
在校園方面,應該制定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制度,從制度角度對教師與學生進行引導,使創新創業理念能夠與校園文化融合在一起。比如在校園內設立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在中心設立辦公室、宣傳部、創新創業規劃部等等,然后由宣傳部負責學生創新創業成功案例的宣傳,由規劃部負責跟蹤學生的創新創業規劃等,實現一人一檔案的管理模式,對學生創新創業進行全面的記錄[5]。
在教師方面,教師應該不斷豐富自身韓語專業知識,在知識儲備量擴大的同時,更新教育理念,切實做到在韓語教學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比如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雙語字幕視頻壓制的探究與實踐》項目中,教師就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對漢語與韓語字幕進行創新,使韓語的視聽說也能夠得到創新,在此過程中,學生視頻剪輯、視頻制作以及韓語翻譯等能力均得到了鍛煉。
在學生方面,學生也要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不斷提升自身對自主創業的認知水平。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學習韓語的同時,也可以對自身擅長或者感興趣的領域進行開發。除此之外,學生應該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破畢業、就業這一閉環思維,為自身提供更多創新創業的機會。比如近幾年跨境電商如火如荼,韓語專業學生可以利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法律知識等開展跨境電商的創業。
(二)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學校教學的核心在于科學的體系設置,在課程體系設置,應該充分體現出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才能夠使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更好的融合。以XX職業學院為例,其現有的課程體系如下表1所示。
從上表1的課程設置能夠看出,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類教育屬于兩個不同的模塊,缺乏關聯性,因此在課程設計方面,需要進行調整。
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一~二學期中,可以設置韓語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創新創業通識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盡量引導學生形成與韓語相關的創業意識,使學生對韓語相關的創業內容有所了解。然后在學生的第三~4學期中,加深韓語教學的難度,開展韓語核心課程以及實踐類課程,即“韓語+”的培養模式,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如商務方向就選擇“韓語+商務”、旅游方向就選擇“韓語+旅游”、翻譯方向就選擇“韓語+翻譯”,通過這一培養模式,能夠明確學生發展方向,熟悉自身未來從事領域的專業術語等等。最后在第五~六學期中,對學生進行分層孵化實踐,幫助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工作中。分層孵化是指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孵化方法,其一,具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提供“頂崗+項目”的實踐,使學生能夠多學、多做、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創業愿望不強烈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使自身專業知識能夠不斷豐富與完善,能力也可以得到鍛煉。
(三)構建師資保障制度
在韓語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師資隊伍支持,因此需要構建師資保障制度,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其一,人才引進,高職院校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引進“雙師型”教師,如引進企業中的創業講師等,豐富教師團隊。引進企業講師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校園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打破傳統教師觀念的束縛,為學生帶來新的觀點、新的理念等,其培養出的學生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滿足社會中企業的需求。
其二,為教師提供培訓機會,通過培訓提高教師韓語專業能力以及創新創業水平。學校可以組織韓語教師參加區域開展的創新創業交流會、講座等,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就能夠加深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除此之外校領導還可以鼓勵教師投入到創新創業實踐中,切實將韓語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生開展的創新活動中,教師應該進行跟蹤指導,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能夠有所收獲。
其三,激勵措施,為了促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還需要為教師提供激勵措施,比如為教師提供創新創業空間、為優秀教師設立工作室等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使教師能夠融入到創新創業環境中,了解創新創業環境最新的發展動態等。學校可以為優秀教師提供獎金、榮譽等獎勵,提高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中,也能夠更加積極。
(四)構建創業孵化基地
韓語專業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具有一種語言優勢,對韓語專業學生可知雙創教育的同時,應該拓展學生韓語的服務能力,教、學、做一體化的教育模式最為理想。構建創業孵化基地有如下幾種:
其一,韓語+創業孵化基地模式,學校可以為學生創業設置產業園、孵化中心等,即為學生的創業提供場所、基礎設施等幫扶,以此吸引學生了解創業、主動加入到創業的隊伍中;校園可以為資金方面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創業啟動基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減免政策等,緩解學生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學校應該鼓勵校園中韓語教師、創業指導教師等對學生進行全過程指導,為學生提供理論層面的支持。
其二,加強校內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在韓語院系中建立韓國文化體驗館、情景模擬訓練室等,在韓國文化體驗館中,韓語專業學生能夠感受到韓國文化氛圍,在真實環境中,學生對韓語語言、文化的理解能力也會有所提高;情景模擬訓練室可以對職場進行模擬,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下學生專業知識,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其三,校企合作,校園可以與市場中的企業加強合作關系,將企業作為教學的第二課堂,要求學生到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去實踐學習,使學生將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充分應用。
總結:總而言之,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最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當前的發展仍然屬于“仍重而道遠”。國內高等院校在采用這一教學模式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基于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現狀,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從思想觀念、課程體系以及實踐活動等多個方面探索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的發展路徑,促使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專業教育的發展能夠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 鄭偉. 韓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初探[J]. 人力資源管理, 2018(7).
[2] 馬犇.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 000(015):30.
[3] 錢駿.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互動融合模式研究[J]. 教育探索, 2016, 000(011):84-87.
[4] 孫佳琳, 楊思遠, 侯曉亮,等. 基于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探討——以制藥類專業為例[J]. 現代教育論壇, 2021, 4(6):29-31.
[5] 劉桂香, 馬長世.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機制探索[J]. 教育與職業, 2017(20):70-74.
作者簡介:劉珍:1989.12; 女;民族:納西族;籍貫:云南省麗江市;職稱:中級;學歷:碩士;研究方向: 韓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