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張凱

【摘要】廉潔文化引導大學生認識腐敗行為、培養廉潔意識,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本文基于設計思維理念,在中國文化英語課程拓展活動的設計中融入廉潔文化。參照設計思維理念,引發學生主動思考校園的腐敗亞文化,并提出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以期培養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和未來職業環境下,自覺踐行廉潔自律的美德。
【關鍵詞】中國文化英語課程;設計思維;教學設計;廉潔文化
【作者簡介】鄭海燕(1974.04-),女,廣東汕頭人,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和中國文化研究;張凱,昆明理工大學。
一、引言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明確規定:各締約國均應開展有助于不容忍腐敗的公眾宣傳活動,以及包括中小學和大學課程在內的公共教育方案。對青少年進行廉潔教育已成為高廉潔度國家和地區推進反腐敗工作的重要經驗[1]。
“廉潔”的意思是“清廉、清白”。廉潔思想包含了公正公平、清白不貪的意義 。廉潔文化涉及兩個層次,一是廉潔的知識、理論、信仰,二是其表現形式、行為準則、價值取向、相關的文化等[2]。廉潔的反面是腐敗,廉潔文化的普及有助于預防腐敗行為。不同腐敗形式的共同點是:濫用公共權力、以牟取私利為動機、不合法、不合理。概括地說,腐敗行為最終會侵犯公民合法權益,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腐敗行為也是構建法治社會的一大障礙。
二、大學生學習廉潔文化的必要性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廉潔文化無疑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
一直以來,大學校園都會受到政治、經濟與社會的影響。校園外的腐敗風氣也蔓延到了校園,大學的腐敗案例主要涉及學術腐敗、學歷(文憑)造假、職務犯罪。發生在校園中的腐敗現象與大學精神相背離,對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由此部分學生可能出現信仰危機、缺乏正義、漠視法紀、不尊重知識等深層危機。大學腐敗亞文化本質是腐敗的前兆,是腐敗發展的端倪。具體說來校園腐敗亞文化表現為:食堂浪費嚴重、復雜的關系網、學生會的經濟學、生活消費攀比和誠信缺失。
將廉潔文化內容引入課堂的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廉潔意識,自覺抵制腐敗、舉報腐敗。提高民眾的反腐意識的重要保障是,普通公民對腐敗行為的零容忍。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是社會的棟梁,因此,提高大學生廉潔意識具有特殊的意義。其主要功能有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凈化社會環境,建立懲治、預防腐敗體系,構建和諧社會。
三、中國文化英語拓展活動設計中的廉潔文化融入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下文簡稱《指南》),中國文化英語課程包括中國文化、中國與英語國家文化對比、跨文化交際等內容。結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以下主要介紹如何在課程拓展活動中融入廉潔文化。目的是要將廉潔文化滲透于高校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使廉潔文化滲透到學生頭腦中,豐富廉潔教育途徑,實現渠道的多樣化。
1.設計思維理念。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指人們在遭遇復雜的現實問題時,能夠綜合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能,通過設計與思維雙螺旋結構的相互依賴與促進,不斷生成新的問題解決策略,進而創造性地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案。”[3] “將設計思維切割成觀察理解、分析總結、頭腦風暴、原型設計、測試五個環節,讓設計思維的過程更加可控。在觀察理解環節,設計師通過觀察、深入訪談、切身體驗等方式對設計對象進行全方面深入了解;然后通過分析總結發現,確定關鍵問題和設計機會點;通過頭腦風暴環節,發散思維大膽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在原型設計環節,將篩選的想法可視化,以模擬測試想法的可行性;最后,測試環節將所有元素整合,進行仿真模擬。”[4]
《指南》中“教學要求”對發展目標有較詳細的描述,明確提出“能夠對不同來源的信息進行綜合、對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結論或形成自己的認識。”
因此我們主要討論課程其中的一章“中國哲學思想”的課堂內和課堂外拓展活動的設計,達到學生主動學習,并深入了解廉潔文化,為抵制校園腐敗亞文化提出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2.設計思維在中國文化英語拓展活動中的應用。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是“通過對比中西方文化,訓練學生跨文化交際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文化意識與思辨能力。”
本章課程思政部分及拓展活動的主題為“大學校園的廉潔文化與反腐敗”。設計思路:教師提供學生專題研究所需的一些理論知識閱讀材料,兼顧中國共產黨在反腐倡廉的成功經驗、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豐富遺產、全球典型高度廉潔國家的有益做法,為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撐。參照“設計思維”的五個環節(即觀察理解、分析總結、頭腦風暴、原型設計、測試),來設計課前、課中、課后活動。幫助學生達到創新性產出任務的教學目的。
(1)課前:理解觀察、分析總結。
1)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例如:什么是廉潔文化?你對中國古代的戒貪立廉史有何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廉政建設取得了什么突出成績?還有什么困難?我們可以從北歐三個高度廉潔國家借鑒什么?通過觀察,你認為校園中存在什么樣的腐敗亞文化現象?如何應對?)。教師挑選優秀的、具有權威性的中英文閱讀篇章,兼顧古今中外的廉政建設、反腐等相關內容。閱讀任務的目的是,了解中國古今的廉潔文化、反腐倡廉建設成果和西方北歐三個高廉潔國度(丹麥、芬蘭、瑞典)的反腐及廉政建設舉措;同時,引導學生閱讀時事新聞,例如《紐約時報》2020年7月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撰寫的文章The Cult of Selfishness Is Killing America(“自私病”讓美國抗疫一敗涂地)。
2)學生通過初步反思課外閱讀的內容,對校園內師生的各類行為進行觀察和分析總結。
從設計思維理念五環節看,課前主要涉及理解觀察和分析總結。學生在回到課堂之前,完成閱讀任務,通過觀察、思考、切身體驗等,形成自己對活動主題“大學校園的廉潔文化與反腐敗”的初步認識,分析總結發現,確定關鍵問題和設計的機會點。
(2)課中:頭腦風暴、原型設計。
1)教師檢查學生的課外閱讀完成情況,同時了解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概括中文閱讀材料的重點,針對性地講授所選英文閱讀材料的語言點、文化背景、長難句等,為深入話題的討論奠定基礎。
2)圍繞主題“大學校園的廉潔文化與反腐敗”,展開小組討論,即頭腦風暴環節,發散思維大膽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包括拓展活動方案實施的形式和目的,如:在校園公共走廊、圖書館或教學樓等展出文字和圖片;通過學校網站或公眾號展播圖片、視頻和文字說明等,宣傳廉潔文化、提出校園反腐倡議。具體方案包括小組所聚焦的問題,調查問卷設計、展示活動等。學生對小組討論結果進行小結,教師給予評價和指導。
課堂討論,主要回顧設計思維中的理解觀察、分析總結環節,學生基于課前閱讀,對“大學校園的廉潔文化與反腐敗”主題中的研究對象(大學校園文化、大學生)進行調研,找到符合小組成員興趣的、富有創意的報告題目。在教師的幫助下,進一步明確研究話題所涉及的具體內容、對象及范圍,避免題目過于寬泛,研究不具體,不具實用性。尤其要針對校園廉潔文化推廣和應對校園腐敗亞文化的實際困難,找準切入點。接下來是原型設計環節,將篩選的想法可視化,以模擬測試想法的可行性。
(3)課后:測試。測試環節將所有元素整合,進行仿真模擬。小組按照確定下來的方案,開展展示活動,并通過數據、文字、圖片、視頻等,記錄小組的活動設計、方案創新點、展示過程、反思等情況,最終形成口頭或書面報告(小組口頭匯報15分鐘或小組書面總結報告2000字)。
最后,小組撰寫反思日志總結和反思拓展活動。梳理拓展活動中各環節的經驗和不足之處,小組之間相互借鑒、提出改進建議。對建設校園廉潔文化、抵制校園腐敗亞文化提出自己的見解,反思廉潔理念、廉潔精神對當下社會的積極效應。設計思維理念的五個環節為本課程拓展活動提供理論支撐,避免課程思政教育僅局限于書本和課堂,缺乏創新性和實踐性。
四、結語
只有大學生群體對腐敗持有“不能忍”“零容忍”的態度,我國的反腐斗爭才能取得最終勝利。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雙管齊下,促進廉潔文化融入校園乃當務之急。
本文采用的設計思維五個環節,對中國文化英語課程中的課程思政的融入有一定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開展課程思政中廉潔文化理論的拓展教學環節。設計思維讓課程思政拓展教學的環節得以改進,學生通過觀察理解來促成學習,為拓展活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2.有利于發揮學生在課程思政拓展活動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符合《指南》中發展目標要求,培養了學生高階能力,使其從被動學習者轉化為主動學習者。具體說來,學生能夠對不同來源的信息進行綜合、對比、分析,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和現象,給出自己的客觀判斷和合理性看法。
3.有利于加強中國文化英語課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標。設計思維關注創新性,關注發現問題和構思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一過程。當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是高校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足。創造性思維所要解決的是尚未解決的、尚未認識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問題。引入設計思維,可以從觀察理解的角度出發,通過小組頭腦風暴等方式定義問題、創意思考,在課堂上發表各自見解,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思考反思所得出的結論。如此,來提升大學生創造性思維。
總之,中國文化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秉承《綱要》的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在深入學習廉潔文化這一過程中,來增強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培養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誠實守信、公道辦事、開拓創新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任建明,王方方.我國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全覆蓋目標及實現對策[J].河南社會科學,2020,28(03):112-118.
[2]尹世尤.廉潔文化與中華民族時代精神培育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3.
[3]林琳,沈書生.設計思維的概念內涵與培養策略[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06):18-25.
[4]孫葉青,石書臣.將設計思維引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