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教學是高中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著眼于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開展基于情境的、學生思維高度參與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詞匯深度教學,即始終依托單元主題情境,挖掘詞匯的學科核心素養價值,設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通過構建思維導圖,提高詞匯復現頻率來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達成。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詞匯教學;深度教學
【作者簡介】侯永梅(1985.10-),女,漢族,江蘇豐縣人,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濱學校,中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
根據筆者的課堂觀察和實踐,高中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往往弱于聽說、閱讀、寫作等其他課型的教學,在設計和實施指向核心素養培養的詞匯教學時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直接處理詞匯表,脫離單元主題情境,無法準確挖掘詞匯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價值;詞匯教學活動以講解單詞的淺層知識為主,缺少層次和系統性,無法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融合發展;詞匯教學活動以教師的講解為主,缺少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以及思辨過程等。這種教學模式下,高中生學習詞匯通常先拼讀音標,再跟讀錄音,最后再結合教師的講解進行讀背和抄寫,以此達到掌握詞匯的目的。但筆者在實踐中發現,這種傳統的詞匯學習方法不僅消耗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實際的掌握效果也并未達到預期的目標。本文結合具體案例,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實踐策略,分析教師如何通過深度教學,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在詞匯教學中的落實。
一、詞匯深度教學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論內涵
1.學科核心素養。《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構成。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要在具體教學中實現,詞匯教學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將教學目標定位在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2.深度學習及深度教學。美國學者莫妮卡和丹尼斯在《深度學習:批判性思維與自主性探究式學習》一書中提出,深度學習以培養“學會學習的能力”為主要目標。他們認為,深度學習的過程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更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溝通以及團隊合作能力,使學生最終成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者。該書還系統闡述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宰”“情景化”以及“按主題整合學科內容”為“深度學習”的核心策略。
簡言之,深度學習應是基于情境的、思維高度參與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學生要走向深度學習,教師必然需開展相對應的深度教學。深度教學應該是基于真實情境的教學,基于高質量問題的教學,基于學科內和學科間的融合性教學,基于高階思維的教學,基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深度教學”,學生“深度學習”,這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也是將學生核心素養落到實處的關鍵途徑。
3.詞匯深度教學。為實現詞匯的深度教學,高中教師應在備課時自己先樹立“詞匯深度教學”的理念,同時在教學中注重向學生強化“詞匯深度學習”的意識。這是實現“深度”掌握詞匯的前提條件。“詞匯”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并不簡單等同于“單詞”,而是在語言中所有的單詞和短語的總和,既包括單詞的音形義,又包括單詞的各種變化形式及其構成的短語和各種搭配等。因此,師生都必須明確:學習一個單詞, 不僅要了解其發音、詞性、詞義、近義詞、反義詞及固定搭配等,還應通過聽、說、讀、寫、看等活動掌握這個詞以及其短語搭配在實際情境中的運用。詞匯的深度教學要求教師要圍繞情境設計和進行詞匯教學活動,活動形式應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最終達成學生對于“詞匯”的真正掌握。
二、 實踐探究詞匯深度教學,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詞匯的深度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目前從事高中英語教學的教師應構建詞匯深度教學觀,不斷進行深度教學實踐探究。筆者認為,要實現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詞匯深度教學,教師可從下述四個路徑開展:
1.探究單元整體教學,深入研讀單元主題內容,優化教學流程。在備課時,教師通常會根據課型來選擇不同方式,如語法課、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等。教師上課時習慣了以課時內容為依據。盡管教師在備課時會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設出許多貼近學生的情境,可是其中一部分情境與單元主題毫無關系。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不斷從一個情境切換到另一個不相關的情境,這種缺乏系統和邏輯的情境切換表面上呈現出課堂容量大、學生收獲頗豐的優點,可實際上會讓學生感到眼花繚亂,不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整體感知,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最終導致課堂實效不佳。
實際上,高中英語教材通常是以一個完整的教學主題作為一個教學內容單元。教師在備課時應牢記單元主題,以此為一條主線,緊緊圍繞這個主線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在具體實施時,教師應該先深入研讀教材內容,設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整體安排單元教學內容。單元整體教學下的各個課型并非各自獨立的,應該相互融合且層層遞進,以一系列學生高度參與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案例1. 單元整體教學內容分析(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2 Unit 3“ Computers”為例)
本單元的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中心話題是“計算機”,本單元的聽、說、讀、寫、看等活動都將圍繞“計算機”這一中心話題展開。本單元教學活動將分為:詞匯、閱讀、聽說、語法和寫作。
2.依托單元主題,深挖詞匯的核心素養培養價值。新課標指出,詞匯的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背單詞,也不再是獨立的詞語操練,而是結合具體主題,在特定語境下開展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詞匯教學的目標也不再是僅僅掌握單詞的語音、詞法、句法等知識,而是通過相關的教學活動,最終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深入挖掘詞匯的核心素養培養價值,制定科學的詞匯教學目標。
案例2.落實核心素養的詞匯教學目標(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2 Unit 3“ Computers”為例)
(1)要求學生掌握與計算機有關的詞匯和短語的聽、說、讀、寫、看技能(指向語言能力)。
(2)通過分析、綜合、聯想、對比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指向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3)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對于科技創新的興趣和熱情(指向文化意識)。
3.師生繪制詞匯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情境,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梳理本單元詞匯。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先圍繞本單元的主題展開,然后以本單元的新單詞為各級中心詞,從而根據單詞的音形義向四周擴散,聯想自己學過的相關單詞,找到新舊單詞的內在聯系,將相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然后以此為基礎來預習新單詞,對于一些特別困難的詞匯,則會到課堂上再進行重點學習。當然,學生不必對每個詞匯都繪制詳細的思維導圖,應做到有簡有繁、詳略得當,教師可事先列出本單元重要詞匯。
呈現詞匯思維導圖時,教師應先展示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再出示教師事先做好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關注差異,進一步激發思維火花的碰撞。
案例3.制作圍繞單元主題的詞匯思維導圖(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2 Unit 3“ Computers”部分單詞為例)
先從“計算機”這一主題,分出“計算機的功能”這一話題,串聯起calculate、 simplify、sum、explore、 type、download等本單元所有的動詞詞匯。接著再以上述新單詞為各級中心詞進行展開,例如,calculate的詞性為動詞,掌握其基本意思為“計算”,同義詞有 figure up、count、屈折詞匯有 calculates(第三人稱單數)、calculated (過去式和過去分詞)、calculating (現在分詞),以及計算機主題情境下的例句一至兩句。
4.結合主題情境增加復現頻率,提高詞匯教學實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主題語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斷地復現有關詞語,其中包括教師自己的課堂用語、學生的發言以及討論用語。如在小組活動前,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討論中使用新學的詞語。只有多用,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詞匯。只有會用,學生才是真正地掌握了詞匯。
在本堂詞匯教學課結束之后,學生對于這些目標詞匯在本單元的學習并沒有結束。教師通過配套練習以及后續課程進一步拓展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并選取相近話題的閱讀文本來復現和拓展核心詞匯,從而保證學生對于單元中目標詞匯的鞏固和掌握。
案例4.重點詞匯在課堂活動上循環出現(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2 Unit 3 “Computers”為例)
活動一:呈現詞匯的英文釋義,要求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與釋義相對應的詞匯,畫出該詞出現的句子,反復朗讀。
活動二:要求學生把所學的詞匯應用于一個新的計算機主題語篇中,選擇正確的單詞完成語篇。
活動三:要求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盡可能多地把所學的單詞串聯起來,講一講計算機的功能。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詞匯深度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密切聯系情境,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它強調詞匯知識的建構與整合,注重詞匯遷移與應用。它要求教師認清深度教學的本質特點,進一步挖掘英語詞匯知識,培養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英語詞匯深度教學方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研讀教材文本,從單元教學整體出發,將新舊詞匯融會貫通,結合單元主題情境,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語境,啟發學生自主地開展詞匯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張學順,崔廣進.英語詞匯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10):56-59.
[2]張獻臣.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詞匯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8(5):28-33,3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MonicaR.Martinez,DennisMcGrath.深度學習:批判性思維與自主性探究式學習[M].唐奇,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