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全紅 朱春霞
摘 要:基于新課程標準,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應該優化實際小學數學教學,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為學生創造相應的教學情景,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在此基礎上,文章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綜合素養;實踐研究
新課程標準下的培養目標能更好地反映時代發展的重要要求,培養具有強烈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學生,小學數學教學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與創新,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都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與策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應該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遵循新課程標準的最新要求。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引導
在教學初級階段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對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相對缺乏,而一些教師在進行核心素養教學的過程中,同時也采用了團隊合作的培訓和學習方式,但往往是急功而入,學生有足夠的經驗,學生就會回答,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有些老師鼓勵學生在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及時尋求幫助。然而,學生只會盲目地詢問老師和家長。
(二)小學數學教學缺乏重視
近年來,優質教育在我國教育界已得到高度重視。教學的實質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缺乏對生活教學的重視。例如,許多老師會在課外數學練習活動中分配一些作業,但老師卻沒有同時遵循學生的數學練習,對作業的完成情況了解不多,也無法對作業進行科學評估。另外,課堂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點,數學實踐僅作為教學建議。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將逐漸弱化,最終忽略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而將全部精力集中在學習教科書知識上。這種教育模式的結果是,學生的學習脫離了現實生活,他們無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三)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夠完善
目前,仍然有一些教師認為,在使用小組教學方法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了限制,對學生學習的干預太多。有的教師仍然采用“老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理念使數學學習流于表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激發出來。教師過于武斷的教學方法也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也有一些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由于缺乏學習的動力,在互動的討論中,使學生缺乏參與度。
(四)落后教師的教學觀念
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許多數學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核心素質與道德思想有關,數學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的理論知識與道德修養無關。這是錯誤的教育觀念。小學數學教師應認識到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邏輯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一些教師同意鼓勵核心教學教育,但在鼓勵的方式和語言的使用往往是相對僵化,缺乏靈活性,也沒有達到目標,對于學生,首先鼓勵效果好,但到后期學生會慢慢習慣了這種平淡無奇的贊美,這就對教學沒有很好的效果。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策略
(一)轉變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習慣
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很多小學生思想狹隘、單一,往往思維模式固定,不知道如何轉變觀念去思考問題,其實就是思維的靈活性,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一個固定的觀念到多個觀念的思考,從理清知識的脈絡。讓小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通過提出更多的問題和解決更多的問題,他們可以發展小學生的思想,提高他們的思維靈活性。
例如,在解釋應用程序問題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應用程序問題:“團隊A、團隊B和團隊C攜帶一堆貨物。A隊需要10天獨自攜帶,B隊需要15天獨自攜帶;C隊需要12天獨自攜帶。”根據這些條件,你可以問什么樣的問題?小學生一開始經常會想到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三支隊伍需要多少天才能走到一起?此時,學生可能不會問很多問題。我及時提示:三個團隊一起推后2天后,這堆貨物完成的百分比是多少?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們立即進入問題情景,問了許多不同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培養小學生發散思維。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當學生提問時,他們是在思考,而思考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基于此,我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了幾組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圖片,如游樂園中的旋轉木馬、路上疾馳的汽車、精致對稱的建筑等。在向學生展示這些圖片后,我沒有提到任何具體要求,而是讓學生根據這些圖片提問。一開始,學生們很困惑,不知道從什么角度開始,所以我給了他們一個例子。例如,關于旋轉木馬,您可以問一些問題,例如為什么旋轉木馬被稱為旋轉木馬,以及旋轉木馬的特征是什么。在我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們一個接一個地問問題,比如:房子的左右兩邊是一樣的嗎?半折疊能完全重合嗎?汽車運動軌跡的特點是什么?等待學生們一直在無意識地思考數學問題。通過這樣的提問練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得到很好的提高,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三)課堂探究,融入“生活圖景”,讓學生易于理解和學習
在教授混合操作的操作順序時,一些教師直接將“先是乘法和除法,然后是加減法”和“先是括號”“當這些操作順序直接灌輸給學生時,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在教授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愛的東西作為例子,例如,在一個快餐店里,一個8元的漢堡包和一個5元的可樂,并詢問學生可以購買這些食物的數量。然后加一杯可樂,問:“你現在付多少錢?”學生的回答是“8+5+5”或“8+5×2”。討論“8+5×2”怎么計算?一些學生說先計算加法,另一些說先計算乘法。經過討論,他們同意先計算5×2。老師馬上問為什么要先計算9和2的乘積,學生們自然地根據具體的例子解釋:因為他們買了兩杯可樂。如果他們先計算8+5,然后乘以2,他們將得到兩個漢堡包和可樂。使學生樹立學習、提問、積極探索和實踐的精神。這樣的課堂總結設計升華了全班的數學教學,也讓學生們能夠迅速地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