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力
摘 要:要想讓學生在接受教育階段逐步就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核心素養的相關價值理念,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對未來有益的技能和知識。由此可見,教師在初中道德與發展教育中必須科學合理滲透核心素養,切實提高教育的針對性,促進學生逐步改變自身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诖?,文章就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實踐相關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
一、 引言
受到應試教育影響,無論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高度關注考試成績,對道德法治之類的課程關注度不足。家長們過于注重孩子的排名和分數,忽略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這一背景下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問題,最大限度增強學生法律安全感,這無論對教師教學策略還是其他方面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教師應以生活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立足學生實際,以此為基礎優化教學活動,明確培養方向,逐步提高學生道德水平,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二、 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落后
教師要想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改變落后教育觀念,發揮新型教學模式的作用,使學生可以在正向的道德氛圍中健康成長。然而,從當前階段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可知,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上以灌輸知識為主;部分教師應用題海戰術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此一來,學生在沒有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記憶,整體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
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科目多且雜,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加之還要面臨巨大的升學考試壓力,部分學生在學習副科時主動性不高,他們錯誤地認為道德與法治學科考試所占分數較低,并不需要認真學習。在此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不高,甚至有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這些問題并不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道德素養。
(三)教學內容單一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主,并不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習結果。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機械地幫助學生記憶所學知識,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并不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學科來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因此與生活聯系相當密切,但教師并不注重結合生活,課堂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四)缺乏有效引導
部分教師為了迎合課程改革的需要給學生留出自主分析和思考的時間,但并不注重有效地引導學生,整個課堂都是學生自主思考。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深。
三、 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意義和價值
從學生角度分析,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其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且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不僅僅對學生自身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學校甚至對社會、國家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主動幫助學生區分是非善惡,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對學生而言,在此階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于其日后發展。從教育的角度分析,提升學生的道德品格會增強學生的紀律性,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從學生成長角度分析,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叛逆期,這個階段學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在學習階段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若這個階段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生很有可能誤入歧途。所以,教師要嚴格恪守道德標準,從學生學習生活到國家時政熱點,從小到大地給學生講解其中的法律約束和道德理念,強化學生對德育重要性的認知。〖HJ1.85mm〗
四、 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策略
(一)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很多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習慣于讓學生探討與道德法律有關的問題,這雖然可以達到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的目標,但是很顯然缺乏相關的案例。教師要發揮情景案例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了解自己身邊發生的案例,以此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標,通過與這些情景相關的實訓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揮情景案例的作用,學生可以有效擺脫教材束縛,強化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理解,在實踐中發散自身思維。所以,教師在案例實訓中讓學生發揮自身開拓性思維,對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以教學《憧憬美好集體》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讓同學們分小組表演話劇,學生在表演中強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掌握與理解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如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學習熱情,這可以為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強化學生理解能力
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多媒體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基礎。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可為學生創設更為直觀與生動的情境,強化學生記憶與理解。教師要在核心素養培養前提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輔助教學,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為具體形象,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清晰地理解抽象知識點。以教學“社會生活講道德”這部分內容為例,這部分內容主要講述如何建立多種道德品質,如待人之道、公共道德、為人處世等,雖然很多學生可能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但并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基于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正面的案例,教學生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通過給學生播放社會上正能量的相關視頻,讓學生以視頻中的故事為基礎,看懂背后的觀念,使其意識到怎樣才可以樹立正確的社會道德觀念。又如,在教學《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這部分內容為例,本節課內容的學習除了要掌握教材內容知識之外,還要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后學以致用。比如,“為什么我國絕大部分部門都帶有‘人民兩個字?”提出該問題后,筆者并沒有直接讓學生回答,而是讓學生自主思考,待同學們思考后筆者給學生講解:“主要因為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碑斎?,很多時候考試考查的知識點較廣,學生必須拓寬思路才能找到相關知識點。因此,教師要結合問題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如此學生才能在思考中強化自身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