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
摘 要:小學生學習數學不能僅局限于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隨著我國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重點教學目標。小學是學生構建和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高質量完成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后續數學學習和成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和相關研究成果,針對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問題提出建議性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3-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34
數學邏輯思維是指學生能夠對數學現象進行觀察、分析、總結、概括等的能力,小學生的學習歷程比較短,學習習慣和學科思維的形成程度有限,所以需要教師在課堂活動中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培養。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學習階段的學生相比,小學生的可塑性強,在小學階段形成的數學思維能力將會直接影響其今后長遠的數學學習生涯,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具有一定優勢,同時也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教學舉措。
一、多向學生提問,引導其積極思考
多向學生提數學問題并引導其思考,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因為多思考、多用腦能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數學問題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數學問題的提出可以在課程預習、課堂內容教學時或結束后進行,以回答簡單的概念問題作為課前預習質量的檢測也是很好的方法,學生能夠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加深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在課堂中拋出的問題需要和教授內容有緊密聯系,提問能夠促使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索,并通過思考得出自己的理解結果;課堂內容教學結束后的問題是對教學內容的延伸拓展,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接觸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思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構建。
另外,教師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在授課前精心準備問題,以此實現培養學生學科思維的重要教學目的。具有引導性和啟發性的數學邏輯思維問題能夠使教學更加有效,因為僅僅讓學生記憶數學概念和數學問題的解答技巧是無法滿足教學要求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問題,然后在思索的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因此,教師需要拋出能夠讓學生沉浸于思考和探索數學知識的問題,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盡可能地嘗試和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置數學問題,因為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掌握的數學思維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需要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設置難度不同的數學問題,保證數學能力突出的學生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可以通過解答問題鞏固所學知識。
二、強化數形結合對學生邏輯思維深度的作用
因為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時間比較短,所以很多數學邏輯思維都未開始接觸或者形成。因此,為了確保小學生能夠順利通過數學學科的考核,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實現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不僅要求教師能夠靈活地將數學知識進行有機地聯系和總結,還要求他們能夠貫徹和落實數學邏輯思維培養的教學任務。
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各方面數學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為數學教師在應用數形結合的邏輯思維開展教學活動時,學生能夠緊跟教師思維,而通過觀察圖形、實物等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抽象數學思維。學生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能夠逐漸了解并熟悉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兩者的聯系,能從中發現和準確把握其本質,學生的問題思考方向和方式便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同時,教師還需要逐漸培養學生形象化圖形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數量和圖形之間的快速轉化,使學生的數學思維靈活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形成數形結合的思維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容易地解決部分數學問題,數和形在數學學習中是無法分割的兩部分,因此將數形結合作為教學思維,也是引導學生形成數形結合意識的有效方法。
三、創新教學模式,情境式教學引導學生思考
因為一些小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讓其專心致志地上完一節數學課難度比較大,教師需要實現的目標就是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少說話,少走神。為了能夠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盡快調整好心態和狀態,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數學課堂學習。一般來說,小學生大多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有極高的熱情和求知欲,所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不適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情境式教學能夠比較有效地解決學生在課上容易走神的問題,因為教師設置的情境往往與學生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學生會對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會樂于跟隨教師的節奏去思考問題。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前需要仔細準備課堂應用的情境。首先,需要保證教學情境與課堂知識有緊密的聯系;其次,教師需要在構建完情境后,十分自然地引出本節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最后,教師還需保證情境具有新意。有趣生動的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氛圍,創新性則能夠保證情境式教學的效果得到充分體現。
四、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緊密的結合
為了能夠促進學生對課本中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靈活地將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有機結合。如果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課本知識來源于生活,就能夠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有意識地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實際和理論的結合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思考數學問題時思維更加全面、合理和科學,甚至能夠靈活地實現舉一反三。因此,不斷強化理論和實際之間的聯系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教師教授完數學理論知識后,尤其要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多次實際應用能夠讓學生逐漸形成完善的數學問題思考方式和正確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