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婷
摘要:地理課程是一門內容涵蓋面廣、實用性突出的學科,也是高中階段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新時代的地理教師,要注重地理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科特點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拓寬教學的途徑,通過組織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成為一個享受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完成這一學科的學習任務,推動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從開展情境教學、組織研究性學習、利用多媒體教學幾個方面論述了拓展高中地理教學途徑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模式;新途徑
引言
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課堂上,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運用能力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使得教學活動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為了更好地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幫助學生找準學習的方向,堅定學習目標,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講解地理課程的實用性,強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進而打造更加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不斷為學生灌輸地理課程的理論知識,讓地理教學散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在新的教學途徑中促進教學的持續健康發展。在不斷加快教學更新的步伐支撐下,就能為地理課堂注入更多的生機和活力,讓學生能夠有更廣闊的自我學習空間,確保現階段的學科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
一、開展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站在學習者的角度挖掘的,對提高教學活力具有突出作用。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為學生預設特定的環境,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推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升,做好教學的鋪墊。[1]
比如,在學習到高中地理《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一課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上占據的主體地位,根據本節課程的重難點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首先,教師要指引學生借助教材了解不同的區域地理環境有何特點,挖掘學生的開放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地理環境展開深入的思考,整合身邊的旅游案例為學生展開講解,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在這一環節組織學生圍繞“本地區旅游業的開發”這一話題展開深入的討論,并自由完成游客角色的扮演。進而引導學生在更開放的氛圍中增強互動,幫助學生了解更多旅游資源的類型、掌握自己所在地區自然景觀形成的主要原因,進而延伸到旅游行業與經濟、政治發展之間的關系。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就能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感知地理課程的魅力,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推動教學環節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在這種模式的支撐下,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也能更好地聯想到這門課程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主動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更好的從生活和課堂上吸取更多新的地理常識,不斷地開拓出新的學習途徑,讓學生有更多學習的成就感和積極性。
二、組織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教學的開展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鼓勵學生完成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高中地理教師要把這種教學模式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要為學生提供更開放的學習內容,引導其掌握更靈活的學習方法。
比如,在學習到高中地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一課時,教師要為學生傳授更多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優化教學的結構,幫助學生快速增加知識量,拓展知識視野。在這節課堂上,教師首先要借助環境保護的知識完成新課導入,要以某一地區的自然風景相關案例強化學生對地理環境與人類共生關系的認知。在這之后,教師要留出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完成合作學習,制定課外研究的實踐方案,組織學生在自己所在的區域范圍內研究地理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引導學生發揮主體地位完成深入探究。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在這一過程中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思路,及時為其解疑答惑。在師生群體同心同力的合作之下,就能讓地理課程展現出新的風貌,幫助學生更樂意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拉近學生群體之間的距離,在良性溝通中完成知識的梳理和歸納。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實地調研和考察活動中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最終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愛護環境,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順利完成現階段的地理教學目標。
三、開拓多媒體教學
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育領域也得到了廣泛運用。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這一教具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增加課堂的容量,推動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學習的本質內涵。[2]
比如,在學習到高中地理《地球的運動》一課時,由于在講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等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相對比較枯燥乏味,教師要加強對教學工具的運用,更直觀地完成新知識的傳授。在這節課堂上,教師要借助多媒體中的三維動畫把地球的全貌展現出來,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順利地導入新課,突出教學的重點。接下來,教師要以PPT為學生呈現地理教材中的內容,完成教學資源的整合,幫助學生在認知水平中完成學習的過渡,找到學習的方向。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留出足夠的時間完成知識的梳理,帶領學生聯系地球公轉聯想四季的變化,根據地球的自轉完成晝夜交替的思考。以更加動態的形式完成知識的傳輸,就能讓學生調動多感官完成學習的任務,讓學生學習的心情更加愉悅,學習的狀態更加積極。除了在這種模式下作為教學支撐之外,還要讓學生利用一些微課視頻及時的補充課堂上沒有理解的知識點,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途徑,不斷克服有限的課內時間對學生求生欲的限制。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更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讓地理教學變得多姿多彩。
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完成教學調整,探索全新的教學途徑。在具體的課堂上,要通過情境教學、研究性學習及多媒體教學為課堂增添更多的活力,幫助學生總結學習經驗,探究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且,教師還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及時的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進一步打造更高效的地理教學課堂,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確保高中地理教學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桂賢.中學地理教育的現狀分析與改進意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18(11).
[2]吉雪亭,劉琪.情景教學內涵和外延的研究[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