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之魂,民族之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貫徹十九大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就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多次做出了重要指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重大主題和重要使命之一。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因此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學科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把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深入融合,培養學生的認同意識,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中職語文? ?融合
引言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命脈,是民族精神的底色,是塑造中華魂的來源,對于培育學生熱愛祖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傳統文化是當今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同時,非常契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因此,讓傳統文化回歸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意義。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文化素養,還可以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和世界觀,使之成為素養較高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適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因此,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這幾年舉行的傳統文化大賽 極大地促進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積極性。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帶入到中職課堂教學當中,帶入到中職生心中,陪著他們一起成長,并把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下去意義非凡。
二、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中職學生基礎太差,同時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教學力度也不重視。教師只是在教學時為學生進行古詩文內容的翻譯,詞語解釋,然后要求學生背誦,沒有深入理解古詩詞內涵,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傳統文化意義和精髓。同時為了教學進度而忽視傳統文化教育,這種不重視,以及缺乏統一組織和備戰方案,導致在參賽中成績不夠理想。
三、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具體方法
1. 以聽說讀寫為載體,滲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
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語文基本知識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訓練,還要深人挖掘文章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從教材中深入挖掘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教師需要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注意語言文化滲透因素。讓學生直觀體會到漢字的文化底蘊,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針對性地為學生介紹古典書籍出處,然后讓學生自行查找理由,之后由該名學生針對此方面內容向其他同學展開溝通交流。開展國學知識競賽,漢字聽寫大賽,充分利用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結合專業特點,開展聽說讀寫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 以文言文教學為載體,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時期人類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經常是以書面的形式進行展示。教師應該從這些文言文入手,讓學生通過翻譯的方式來理解文章內容蘊含的美感,從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把文言文融合到中職的語文課堂當中,可以使學生有新鮮感,被文言的魅力所吸引。例如學習《勸學》、《師說》、《蘭亭集序》等等時,這些文言文蘊含著較為豐富的文學內涵,包含著作者的文學素養,引導其進行了解,學生可以加強文學鑒賞能力,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3.以古詩詞為載體,滲透強化中華優秀文化
職業學校語文教材中節選的古詩詞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流傳下來的經典佳作,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展現詩歌內容,學生了解到詩詞內容。另外,可以引導學生用古詩詞改編歌曲借鑒央視《經典詠流傳》的模式,讓學生自由發揮大聲唱出來,在創作中強化對古詩詞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加強學生的古詩詞背誦訓練,通過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古詩美,從而幫助學生從詩詞中感悟文化。
由此發現,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把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語文課堂進行相互融合,從課本知識入手,重視基礎,知人論世,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刻意義,將每一年的素質文化大賽與平常的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將中華傳統的優秀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的語文課堂中,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增加學生自身的文化自信感和民族歸屬感,從而完善現有的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劉娜娜.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文學教育(上),2018(10):105.
[2]陳佳美,楊軍,高延平.語文教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與策略[J].漢字文化,2018(17):54-56.
[3]黃泳莉.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小學教學參考,2020(15):20.
[4]田玲.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J].學周刊,2020(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