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美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資源,開展特色化教學,提升學生民族文化認同,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意識等優勢。水族剪紙作為重要的本土美術資源融入黔南州小學美術教學,當前還存在著美術師資不足,校本教材、輔助資料欠缺等情況。針對當前情形文章提出借助水族剪紙工藝美術人員進課堂,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加強現有教師剪紙技能培訓,以改善師資不足;建設博物館研習所教學基地開展“第二課堂”以改善教學設施條件;打造水族剪紙示范課程、撰寫校本教材彌補剪紙教輔資料欠缺等措施提升教學效果,推廣教學經驗。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水族剪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6-069-03
【本文著錄格式】劉志勇.水族剪紙引入黔南州小學美術教學的路徑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08(16):69-7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黔南州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傳統民間藝術在黔南州小學美術課堂中的運用——以水族剪紙為例”(項目編號:2018A035)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非遺、民族美術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
(一)提升民族文化認同
受全球化,西方文化輸出及互聯網發展因素影響,異域文化與大眾生活變得更緊密,西方價值觀、生活思維方式也在不斷沖擊著人們。小學學齡段價值觀和心智還不成熟,對經濟主導下的西式娛樂、洋節、影視等文化的熱衷,曾出現了嘻哈、腐文化、二次元等癥結,導致年輕群體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忽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文化自信,在2016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小學年齡段正是價值觀塑造的重要時期,他們肩負著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如何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培養民族文化認同關乎國家未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美術是承載著民族精神情感的優秀文化和聰明才智的結晶。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美術等中國優秀文化資源的熏陶來引導學生塑造正確價值觀、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非常必要。學生只有在充分認識和感知到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和豐富內涵的基礎上才能自發地內化為自己的文化信念,進而促使民族自豪感的形成。將中國優秀的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融入小學美術教育,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民族文化熏陶,潛移默化的去感染學生,培育學生民族文化認同和自信不失為高效的路徑。
(二)豐富小學美術教學課程資源
民族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勞動人民生活的智慧,是人們在不同地域環境、文化生態中對美的追求,在生活中發現和創造的美,這種美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黔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門類繁多,發掘和整理好地域優秀文化資源,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小學義務教育文件中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要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美術資源融入小學美術教育,有利于改善課程教材資源單一現狀,豐富美術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其豐富的視覺素材、沉積的文化底蘊、生存的智慧和生活的美學有利于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便于形成地方特色教學優勢。黔南州作為民族地區,當地學生從小深受家庭及環境的影響,對地方民族文化、民族美術有著天然的親切感。通過地域民族美術資源在課堂中的介入,更能讓學生感受家鄉的民俗文化,親近課堂,感性體悟課程內容。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意識的培育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最為重要的是活態化傳承,關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經歷了博物館、非遺館的物質載體藏品式保護,非遺影像數據采集、書籍文字記錄,非遺傳習所中傳承人展演等保護方式的探究。隨著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經過多年的摸索,政府部門及非遺保護專家們也越來越意識到相對于靜態的被動保護,活態的傳承,讓非遺技藝在群體中傳播,讓更多的人去認識和傳習非遺文化更有利于非遺的保護和延續。
黔南州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州,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2019年現有國家級非遺14項、省級非遺58項、縣非遺級259項。[2]正如很多非遺傳承人表達了對老手藝式微的憂慮,現很少有年輕人對非遺技藝感興趣了,在傳承上出現了后繼無人的斷層危機。如何保護和傳承好這些寶貴的財富,讓更多的人能自主的去學習和發揚這些非遺技藝成為學界和政府工作的一個重要議題。學校教育作為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場所,創造一個與非遺共生的文化空間,有利于培養一批非遺傳承人。[3]小學教育是知識啟蒙和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學校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美術資源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形成非遺教育與保護的基層生態鏈,讓學生從小接受非遺文化和技藝的熏陶,有利于培育出非遺文化受眾的龐大群體基數,播下一顆熱愛的種子,未來他們也許會成為非遺的堅定傳承與守護者。
二、關于水族剪紙
國發[2014]59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族剪紙同回族剪紙、定西剪紙、靜樂剪紙、浦城剪紙、桐廬剪紙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4]水族剪紙是水族人民智慧和勤勞的結晶,是生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民俗活動中如喪葬、節慶、日常生活刺繡、織物紡染等都會應用到剪紙物品,它承載著水族審美情趣、文化信仰,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內涵。
三、水族剪紙引入小學美術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一)美術師資薄弱
首先,在課題前期調研中發現小學美術科班出身的任課教師不足,同時美術專業教師還需兼任主科科目課程教學任務,部分小學也存在其他科目專業教師兼任美術教學的現象,美術師資力量不足是很多小學特別是邊遠山區小學的普遍情況。其次,作為師范院校科班培育的美術教師,他們在大學學習階段也較少接觸剪紙課程內容,主要的美術課程還是固定的國畫、油畫、版畫、素描、水粉、水彩等傳統科目,民族美術相關課程內容較少,一般涉及到也是通過中國工藝美術史論等課程進行理論的介紹,較少有設定某些民族美術類別的技法訓練等深入研究環節。調研中有教師反映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涉及到剪紙內容時,通常是根據教材教師自學自用,也有教師提到自身是少數民族之前有接觸過剪紙但不是很熟練,能基本應付教學所需。
(二)設施設備有待完善
近年黔南州不斷加強對小學設施建設的力度和財政支持,教學環境有很大改善。但也存在部分學校缺少專門的藝術展覽場所、美術活動室等情況。美術、手工課程主要是在課堂教室進行,不能保障師生更好地開展探索教學。此外,對于師生優秀美術作品的展示主要掛于樓道、走廊等空間,不利于美術活動的持續性和歷年作品的積累和保存,很難形成活躍的校園藝術氛圍。
(三)資源匱乏缺少教輔資料
黔南州小學美術課程使用教材為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版本,以近年使用教材版次為例,剪紙內容或與剪紙有一定關聯的美術課程有:一年級下冊《窗花花》;二年級上冊《剪影》《剪花邊》《剪紙賞析》;二年級下冊《折剪蝴蝶》;三年級上冊《剪雪花》;三年級下冊《巧折巧剪》;四年級上冊《剪紙喜花》;五年級下冊《剪紋樣》《剪紙人物》《剪紙中的故事》,從教材目錄看小學美術課程安排跟剪紙相關內容是比較豐富的,可見剪紙課程在浙美版教材中的分量和美術教學的意義舉足輕重。同時在調研中有教師提到學校圖書資料缺乏,閱覽室藏書少,特別是美術類書籍、剪紙內容的課程輔助教材和課外讀物少,導致剪紙課程延伸有困難,課堂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如果能有水族剪紙校本教材或相關課外讀物,教師則可以更好的依照各學齡段特點有規劃地循序漸進的開展深入教學,把各年級剪紙課程內容有效的串聯起來,展開剪紙系統學習。
四、水族剪紙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路徑
(一)水族剪紙工藝美術人員進課堂
水族剪紙是生活的藝術,水族婦女農忙勞作,閑暇紡紗、染布、剪紙、刺繡,她們從小耳濡目染,自幼跟隨長輩祖母姑嫂學習,剪紙成為水族婦女生活的一部分。多年勞作與技藝的打磨,水族婦女中不乏剪紙能手,如三洞鄉的潘娘妹、中和鎮的石蘭之、水利鄉的昊小麗等,其中翹楚奉合水族鄉的韋幫粉更是在國家級比賽中屢獲殊榮,剪紙作品多次被藝術博物館收藏和受邀國外展出,被譽為中國水族剪紙藝術第一人,水族的“金剪刀”。
學校開展美術剪紙教學可充分應用好水族村寨中剪紙能手們這些寶貴資源,積極開展民間手工藝人進課堂行動,豐富課堂授課形式,彌補專業美術教師剪紙技能不足,師資短缺現狀。讓手工藝人在課堂中講授她們作品的寓意,分享創作的歷程,作品背后的故事,進行剪紙作品的示范,教授學生技法的學習等。通過手工藝人們在課堂剪紙作品講解和實操中讓學生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剪紙藝術魅力,體會剪紙藝術的生命力,而不是鎖在玻璃柜的博物館藝術,提升學生對民族美術的理解,激發水族剪紙藝術學習的熱情。
(二)加強現有教師剪紙技能培訓
針對當前學校美術教師缺少相關剪紙技能的現狀,學校和有關教育部門可協商尋求不同解決途徑,有效促進教師剪紙技能與教學能力的提升。黔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很多小學引進的美術教師是貴州師范類院校培養的本土人才,他們在院校學習中經過多年地域文化的浸染對貴州民族民間美術有著親和力。同時部分小學美術教師本身也是貴州籍少數民族,他們也樂意去學習和傳播地域民族文化和非遺技藝。首先,上級主管教育部門要能夠統籌協調提供培訓機會,根據需要進行黔南州地區小學美術教師的繼續教育相關培訓工作,提升教師民族美術應用與課堂融合能力,掌握相關剪紙技藝和水族剪紙文化內涵。其次,學校要多提供教師外出交流研學的途徑,鼓勵教師自我提升,如到開展民族美術或剪紙特色課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兄弟院校學習交流等。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課程學習,多觀摩網絡優秀課程特別是一些高水平的網絡金課、網絡公開課等吸取營養提升自身能力和教學水平。
(三)視頻微課等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
作為伴隨電子產品成長的一代,學生對互聯網、多媒體、數碼產品接受能力強,多媒體教學方式受歡迎程度高,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現代多媒體教學媒介,在水族剪紙美術課程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線下線上結合豐富課堂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校有計劃地建設多媒體教室,購置多媒體教學設備等為教師開展多手段教學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同時加強基層教師網絡教學資源收集與利用能力的培訓,加強年齡較大教師與青年教師的交流,提高多媒體教學媒介的運用能力。加強網絡資源收集工作,如優秀的剪紙網站、剪紙藝術家作品資料、剪紙技法視頻、民族民間剪紙作品等數據資料的收集。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進行視頻觀摩學習,同時教師可以融合相關資料結合美術課程大綱開展剪紙講解教授。
(四)開辟校外課堂踏入鄉村走進生活
地域文化資源融入當地小學美術教學在地理、經濟、人才、資源等方面有諸多優勢。首先,學校開展教學過程中,方便師生進行水族剪紙的實地調研,近距離的與村落中從事剪紙手工藝人訪談交流等。學校可以與水族村落或地方博物館、研習所建立水族剪紙校外教學基地,便于多形式的開展剪紙教學活動。走出課堂,到鄉村去,到田間地頭去,學生們生性活潑好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學也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學校可以結合水族民族節慶日如蘇靈喜節、端節等開辟相關的校外研學課堂活動,讓師生們近距離沉浸式的參與到水族民俗生活中來,感受水族文化和藝術的魅力。感受水族剪紙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剪紙的藝術、生活美感。其次,通過校外研學課堂師生們進入鄉村走入生活更多的去親近自然、觀察自然。水族婦女們生活中的剪紙素材正是來源于她們對日常生活中所見所想事物的提煉,如水族剪紙常見動物題材蝴蝶、蟲、魚、飛鳥等;植物題材花草樹木、莊稼等無不是水族生活中周遭現實的世界再現。讓學生在研學中感悟水族婦女們對生活的熱愛,從自然中發現和提煉美,激發進行剪紙藝術創作的樂趣。
(五)針對不同年級群體有效開展剪紙教學
教育要符合學生智力和體能的發展規律,根據教育對象開展分層教學。正如在課題前期訪談調研中有部分老師就對低年級學生使用剪刀、刻刀等剪紙工具存在安全隱患顧慮,教師在剪紙課前可以對學生們進行安全教育和工具使用規范講解,課后進行工具統一管理等。低年級學生身體運動技能發展的還不是很完善,特別是對剪紙中一些精細動作的把握不夠準確。教師可根據各學齡學生段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安排和手工操作內容教授。如針對低學段年級學生存在的安全顧慮,水族剪紙課程內容可以采用剪紙作品賞析,學生剪紙、繪畫、手工撕紙、拼貼等多種方式綜合進行不同剪紙體驗的教學,既解除了安全顧慮也符合低齡學段學生動作不夠精細的發展規律。對中高學段年級可以剪刀、刀刻等不同形式工具剪紙嘗試,同時要激發他們的課堂參與性,開展開放課程等多種形式教學,如組織學生進行剪紙素材的收集、實物的分享、視頻、圖片查找等,學會分工與合作、進行自由創作等參與到教師教學組織中來提升學生的互動和積極性。
(六)打造水族剪紙示范課程、校本教材
學校通過一定的課程實踐教學沉淀后,可以組織教師進行水族剪紙內容教學的經驗總結、校本教材的撰寫、示范課程的打造,以便于水族剪紙美術課程系統性開發和教學經驗的有效推廣。通過校本教材的編寫和示范課程的建設倒逼學校美術課堂的優化。首先,學校積極動員教師通過課題申報的方式,如黔南州教育規劃課題、貴州省教育廳教育規劃課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等項目申報的方式開展水族剪紙小學美術校本教材建設研究工作。通過這些途徑可以獲得相應的課題研究經費,有利于項目開展、調研、教材、成果撰寫出版等經費的保障和支持。其次,課題項目組可以吸納兄弟學校、師范院校教師、相關教育專家、水族民間剪紙藝人等成員。以課題形式進行校本教材研究,有利于相關人才的組織、溝通協作、資源的整合,為校本教材的高質量完成提供多方科研人才的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EB/OL].(2016-05-17)[2021-03-26].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05/17/c_1118882832.htm .
[2]黔南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黔南州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EB/OL].(2019-01-09)[2021-03-31].http://www. qiannan.gov.cn/zwgk/zfxxgkml/zpfl/shgysy/ggwhty/201901/ t20190109_2176313.html.
[3]彭雪芳.以少數民族非遺為載體促進民族交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7-03.
[4]國務院. 國發〔2014〕59號 《國務院關于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EB/OL].(2014-12-03)[2021-03-2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2/03/ content_9286.htm.
作者簡介:劉志勇(1985-),男,湖南郴州,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文創產品設計、民間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