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梅
摘要:核心素養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已然成為教學的主流方向,核心素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善綜合素質,也可不斷增強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使其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本文將立足于核心素養,并提出初中政治教育效果的優化路徑,旨在促進學生政治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政治;核心素養;優化路徑
教師在政治的課堂教學中要格外注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育,促使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地影響下形成核心素養。初中政治學科作為一門思想教育的課程,在教學之中不僅可以將學生原有的認知面拓寬,還可為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基于此,教師要與學生的情況相結合,在此基礎上革新教學理念,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的同時,并為其構建生活化的情境,逐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革新教學理念,凸顯學生主體
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在教學之中所處的主體性地位,并且要在教學之中將其展示出,學生能主動掌握知識。當教師將教學的目標出示之后,學生便能自主的進入學習狀態,這樣可有效提升該學科教學的效率。基于新課標的指引,教師要重新梳理教學的思緒,立足于發展核心素養,將課程中一大半時間交還于學生,要結合教學的目標以及要求,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最好體現。
譬如,在講授《網絡生活新空間》時,為了能夠彰顯出學生是在教學中占據主體位置的,這時教師就可以“網絡給人們交際方式帶來哪些變化”為探究主題,再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以及探究,學生通過探究可以總結出來,人們借助互聯網后,不用舟車勞頓便可以跟朋友面對面聊天,也可利用互聯網進行購物、尋醫問藥以及休閑娛樂等等。還伴隨著一些弊端,比如,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制約了人們思考的深度,網絡社交也會疏離了現實中的人際關系等等。教師便可順勢告誡學生正確看待網絡帶給我們的影響。通過小組探究問題這一方式,除了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外,還凸顯出學生的主體位置。
二、構建生活情境,提升自主能力
政治的課程標準指出,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作為立足點,將其需求作為著眼點,又因為教學的內容跟生活間的聯系較為緊密。基于此要求,在教學之中,要建構出和生活較為相符的情境,如此便可將學生的興致激活,使其更為認真地學習政治知識。在教學時,教師可先對要教學的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構建出生活中的情境,從而學生的情感得以激活,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使學科的內容更具體、更形象,達到學生自己主去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以此來強化教學的有效性。
譬如,在講授《交友的智慧》時,教師就可構建此情境:小剛發現同桌最近有點不對勁,經常眉頭緊鎖,上課走神下課就發呆,小剛憑著對同桌的了解,知道同桌肯定是出了一些事,放學后小剛向同桌詢問發生什么事情,同桌支支吾吾地不肯說,在小剛的再三追問下,同桌不難耐煩地對小剛說:“你不要再問了,我不想說。”此時學生的興致被帶動了起來,教師再向學生提出問題,小剛要如何做,在是否要與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教師從學生較為熟悉的事物著手,將情境構建的更具體化,以此來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致,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以及思考的能力是大有益處的,可提升教學的效率。
三、組織課外活動,培養應用能力
課后活動可以對所掌握知識的一種實踐總結,它是對教材知識的深度延伸與補充。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換位思考,解讀學生實際情感了解他們的內心,根據實際生活為突破口,結合教材精心設計,能夠借助學生們現實生活中的喜好來開展課后思想道德的培育,引導學生一個問多種辦法解決得到不同結果的思維意識,最終目的是培育學生解題的能力,提升其思維的廣度以及綜合素養。
譬如,在講授完《親情之愛》后,可以“如何孝親敬長”為主題召開座談會,在座談會上所有的同學都可踴躍發言,談談自己是如何做的,有說當與長輩產生相悖的意見時,不要急于反駁長輩,而要秉持理性的態度跟長輩溝通,還有說要與長輩保持聯系,要經常與其溝通以及交流等等,通過座談會可使學生知道要如何孝親敬長。也可帶領學生到敬老院去,為院里的老人帶去一絲溫暖。如此既可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強化,又可使其積攢較為豐富的經驗,又能做到以培育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可將生活與政治理論知識進行一個較為緊密的銜接,不僅提升了教學的效率,也提升了學生判斷事物的能力。
四、結語
培育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是教學的本質,教授學生知識是為讓他們可以將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得到應用。為此,要立足核心素養,教師要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將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注重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在課堂的學習之中形成判斷能力以及正確“三觀”,并能有效地將知識應用于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徐湘平.談培養初中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途徑——以初中政治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9(51).
[2]劉文華.在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0) .
[3]李寒梅.立足核心素養的中學政治課堂教學改進研究[J].教育參考,2018(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