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麗
摘要: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在美術學習中也有著重要地位,初中美術課堂開展國畫教學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但在實際的國畫課堂教學中,因為多種因素影響等原因,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應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國畫學習的進程。基于此,本文對初中美術中國畫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期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國畫實踐能力,將所學的國畫知識靈活運用起來。
關鍵詞:初中美術;中國畫課堂;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104
一、采用多媒體進行美術國畫鑒賞學習
教師為學生講解中國畫時,因為中國畫涉及到的元素較多,教師只是通過理論講解無法讓學生具體理解相關因素,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樣能讓學生了解到多樣化的中國畫,進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比較有名的中國畫,然后為學生講解為什么這幅中國畫會被人喜歡,這樣能加強學生對中國畫的具體了解。教師還可以對中國畫的背景進行講述,這樣能保證學生對中國畫感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國畫的認知。教師在為學生講述《梅竹言志》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中國畫的意境等方面引導學生去探討中國畫,這樣能增加學生對中國畫的鑒賞能力。當學生清楚怎樣的中國畫是得意之作時,學生鑒賞能力會不自覺地提高,在進行中國畫創作時,也會注重中國畫的創作技巧,進而提高學生中國畫創作能力。
二、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美術國畫探討
學生中國畫實踐能力較差,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習慣在創作中國畫或是鑒賞中國畫時,身邊有教師去進行指導,這樣學生會不自覺地放松對中國畫知識的掌握,在遇到問題是,會下意識地尋找教師,以此來獲得教師的幫助。但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作意識,學生自己進行創作時,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創作情況。
教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應該給予學生一段時間去進行獨立思考,養成學生脫離教師幫助的習慣,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是才會自己去進行解決,而不是去尋求教師的幫助。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筆墨千秋》這一課時,教師在講解創作技巧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創作。剛開始學生自己進行創作室會非常不習慣,而且因為實踐能力差,學生也會出現不知道怎樣創作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當遇到問題是去和小組成員進行探討,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也會有自己的想法,這在一定情況下就加強了學生中國畫實踐能力。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創作情況,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能讓學生在創作時有一定的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生創作實踐能力。
三、利用情景教學進行美術國畫教學
教師采用情景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認同感,進而提高學生中國畫創作興趣。教師采用情景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對身邊景物進行觀察,提高學生對身邊景色的關注程度,當學生近距離觀察景物之后,學生對于中國畫創造也會有一定想法。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寄情山水》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去公園進行寫生,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進行構圖和確定繪畫內容,這樣將增強學生對國畫知識的運用情況,進而提高中國畫知識的實踐創作能力。
四、根據學生美術國畫基礎進行教學
教師在中國畫教學中,除了為學生講述筆觸使用方式和創作類型的理論性知識之外,教師還應在在課堂中融入一些實踐性知識學習,這樣教師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加強中國畫教學實踐知識。同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還應關注學生的中國化基礎,當學生的學習沒能跟上教師的教課速度時,教師應當適當減慢授課速度,這樣才能讓基礎不好的學生跟上教師授課進度。此外,教師還可以讓中國畫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組成小組,然后在小組內互幫互助,這樣才能保證提高學生中國畫基礎,讓所有學生的基礎都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五、結束語
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中國畫知識時,除了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之外,還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應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對中國畫進行鑒賞,這樣能提高學生對中國化的鑒賞水平,有助于學生創作時,對自己的畫好壞情況進行判別。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近距離觀察自然界中的景色,這樣能提高學生對自認景觀的了解程度,在進行中國畫創作時,能讓學生自己對中國畫創作的想法融入進去,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中國畫創作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對中國畫教學方法不斷進行創新,提升學生學生中國畫知識實踐能力,促進我國傳統文化傳承。
參考文獻
[1]王麗敏,趙萬國.中國畫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文化月刊,2018(07):162.
[2]周洪文.探索中國畫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0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