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必勇
摘要: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當通過有效提問,創新課堂教學內容,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從現階段的教學實踐來看,雖然教師已經認識到有效提問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實踐的時候還存在缺陷,如教師設置的問題不夠新穎,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影響了提問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討了有效提問的實踐策略,以期為初中數學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 ?有效提問? ?實踐
提問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將課本中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但是,受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教師選擇的提問內容過于陳舊,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一、把握問題基點,保證提問的有效性
在提問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找準問題基點,保證問題足夠新穎,確保向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時刻圍繞課本中重要的知識點,目標清晰明確,上一個問題和下一個問題之間具有潛在聯系,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不應該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對結果進行綜合闡述,創建完整的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如在教學“頻率估計概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問學生:“全班50位同學中很有可能就有2位同學的生日在同一天,這一說法是否正確?”學生聽到教師的問題后,一致認為這種概率出現的機會很小。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探索框架”,分別將學生分為6個小組:第一、二組采用理論計算的方法;第三、四小組采用統計的形式,做好全班學生的數據整理工作,小組長負責統計結果,這樣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提高了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第五、六組通過模擬實驗的形式去計算,模擬實驗主要是在計算機上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二、抓住提問時機,發揮提問的最大價值
在提問前,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優化問題,保證導向性和針對性,提問的時機可以是課前、課上,也可以在課后。總之,教師要靈活把握提問的時機,這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當然,教師不僅要注意提問時機,還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若在學生沒想好答案的情況下又提出新的問題,會導致提問過于密集,達不到思維訓練的目的。
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出問題:“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你們已經知道如何利用算式解決實際問題,那么,一個問題是否能用方程來解決呢?如果可以,應該怎樣做?”接著,教師比較方程、算式之間的異同點,引出文本內容,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方程,構建完整的數學模型,方便學生理解方程概念。
三、合理追問,拓寬學生的思考范圍
合理追問是對有效提問的一種補充和說明,能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因此,在初中教學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合理的方式和問題進行追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可以采用設問形式,提出第一個問題:“養牛場有30頭大牛,15頭小牛,一天需要用掉飼料675千克。但是一周后又購買了12頭大牛和5頭小牛,這時候一天需要用掉飼料940千克,試著分析一頭大牛、小牛每天吃多少飼料?”這個問題是讓學生利用方程組來解答。接著,教師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張阿姨估計一頭大牛1天需要18至20千克的飼料,一頭小牛1天需要8至9千克的飼料,如何來驗算張阿姨的估算是否正確?”這個問題主要是加強學生對問題的判斷能力。由此可見,設問是基礎,追問是對提問的有效延伸,得到方程解后,學生才能根據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圍繞教學目標,找尋學生知識探究中的盲點,接著設計完善的提問方案,找到課堂提問的節奏,并在有效追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錢曉宇.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國培訓,2016(22).
[2]劉慶曉,郭健,崔玲.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0).
(作者單位:江西上饒婺源縣太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