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鵬
摘要:隨著各大省份陸續開始進行新高考改革,新的考試模式與育人評價方式逐步在全國施行。再加上高校的擴招,高中學生規模有增大大的趨勢,這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后進生進入到高中教育階段。這種情況下,對后進生的轉化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后進生;轉化
一、后進生的現狀分析
所謂后進生,是指智力發展正常,但受環境中各種消極因素影響,有不良的心里特征和行為表現,在學習、思想品德等方面需要特殊教育的一類學生。他們身上具有成績不好,學習困難,厭學,行為習慣差,自控能力不強,易自卑,心理扭曲等特點。
根據不同的劃分依據,可以把后進生分為很多類型。有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來看的,也有從智力發展角度來談的,還有從心理行為來分析的。不管怎樣劃分,后進生通常有如下表現,一是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聽不懂,學不好,跟不上,考不好,有厭學心理。二是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較差。如上課不專心,作業不仔細,學習不主動,精神狀態不好等。三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意志力不強,缺乏自信。四是對父母、老師、學校和社會有抵觸情緒,在家不聽話,在學校時有違反校規的情況。
究其原因,首先,學生自身是最主要的。中小學生的各項生理、心理機能、智力發展迅速,處于身心急劇發展時期,許多新的東西突然涌現,他們來不及消化和適應這些變化,因而在心理上產生諸多的不良情緒。容易產生行為偏差,就會養成不良行為習慣或產生思想偏差。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家庭關系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后進生的家庭關系一般都不和諧,甚至出現家暴。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沖擊非常大,這樣家庭背景下的孩子會產生自卑、敏感、暴力傾向等特點。這種環境下一般產生的是思想后進生。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根據父母的教養方式不同可將家庭分為四種:民主型、專制型、溺愛型、放任型。除了民主型外,其余三種教養方式對學生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久而久之,形成后進生。再次,學校教育的關注力度不夠,社會不良教育的影響,也會讓后進生的特點逐漸形成并凸顯。一般情況下后進生在學校教學中都會被教師作為重點 關注對象,而這種關注并非積極向上,而是防止他們惹是 生非。有些學校對待后進生并不會給予關愛,相反對待他們都是一概而論,犯錯從不問原因,直接懲罰。有時懲罰的 目的并不是以教育,而是為懲罰而懲罰。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只重智育,忽視德育,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過程,使學生的品行發展滯后,思想觀念偏差,養成不良行為、習慣,淪為學業后進生。
二、新高考對后進生的影響
自2014年在上海、浙江兩省市開始試點,到2021年,全國已有16個省市宣布啟動新高考,后續將會有更多的省市加入進來。對后進生來說,新高考的實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高考突破了傳統的育人模式,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后進生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通過努力,可以摘掉后進生的帽子,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但是結合后進生的特點來看,新高考的選課走班模式將會拉開后進生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因為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選課走班可以發揮優勢,規避劣勢,而后進生在這點毫無優勢可言。所以,隨著新高考的到來,后進生的轉化任務艱巨。
三、新高考背景下后進生轉化的思路
新高考是大勢所趨,我們要結合后進生的特點及影響因素,想方設法幫助其轉化。首先,加強思想教育,轉變后進生的學習認識。利用新教材特點,調動后進生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增強后進生的學習動力,樹立學習的自信。其次,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想方設法讓后進生建立良好的學生和生活習慣,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用愛心開啟后進生的學習自覺,用耐心陪伴他們成長成才。再次,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立體化的教育網絡。讓家長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學校關注和培養這些學生,社會能正確看待他們。最終形成人人關心后進生的良好環境,發揮后進生轉化的整體效應。
總結
后進生問題要分析成因,找到根源在哪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正對性地解決,每位后進生產生的原因都不一樣,無論是教師、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需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愛及耐心,幫助他們走出“ 黑暗”。
后進生的轉化任重道遠,后進生的轉化是一份系統性工作,他需要學校、家庭和學校協調共進、三管齊下,共同幫助他們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建平,《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與改革研究》.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http://www.edu.cn/20020402/3024112—3.
[2]沈玉順主編,《走向優質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宋祖山,中小學后進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J].科研教育,2021(45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