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泓濤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小學體育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合作意識的培養。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已成為現階段基礎教育中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合作意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成長,還可以讓學生在今后更好的適應社會和融入社會。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則需充分意識到對學生合作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加以合作意識的培養。本文將圍繞“小學體育課堂如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這一主題展開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合作意識;培養策略
前言:
在以往生育政策的影響下,現階段絕大部分學生都是在獨生子女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學生的自我意識會比較強,甚至常常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然而在當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才是發展的主流。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若想使得體育課堂更具教育意義,則需在體育訓練中融入更多“合作”元素,選取具有合作性質的運動內容,設計具有合作性質的體育游戲,開展具有合作性質的體育競賽。如此一來,既可以保證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又可以實現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體育課堂也將得到進一步升華。
一、優選合作內容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各種體育運動的學習都是這樣展開的:首先,教師要先將運動的技能以及運動的注意事項講解給學生;其次,教師會做出一個正確的動作示范。最后,教師會鼓勵學生結合動作口訣與示范動作,自己嘗試著進行練習。這樣一來,學生雖然能夠比較好的掌握各種動作要領,但是卻沒有合作學習的元素,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因此,若想實現運動教育與合作教育的雙重目標,教師即可在教學中優選具有合作性質的訓練內容,請學生進行合作訓練。
如在“前滾翻”動作學習中,教師即可在最后的前滾翻練習環節中,一改從前單獨練習的模式,而是請學生兩人一組,相互幫助、合作練習,這樣既可以保證前滾翻練習的安全性,還可以無形中增強學生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如此一來,在二人合作的前滾翻練習中,兩位同學就會很自然的形成一種責任感,知道對方前滾翻練習效果的好壞與自己的幫助也是有關系的,而后便會在練習中互相幫扶,將自己的練習心得、練習技巧分享給對方,由此實現合作意識的培養。
二、組織合作游戲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哪一種體育運動的學習,動作技巧的掌握只是第一步,若想真正學會某一項體育運動,常態化的體育訓練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在體育訓練中,大部分訓練內容都是由學生一個人來完成的。這樣雖然可以體現訓練的專項性,但是卻是乏味無趣的,是無法實現合作意識培養的。因此,為增強體育訓練趣味性,在訓練中對學生施以合作意識的培育,教師即可設計出具有合作性質的訓練游戲。
如在“跑步”訓練中,為訓練學生手腳協調能力,教師即可將動作訓練與合作培養二者融合到一起,組織學生進行“二人三足”合作訓練游戲。這是一個需要兩個人相互配合的游戲。首先,一名同學的左腳要和另一名同學的右腳綁在一起,而后二人要相互用胳膊搭著對方的肩膀。其次,兩名同學要像一對連體雙胞胎一樣,一起邁腿,一起向前進。在前進過程中,兩個人的步伐大小要一致,節奏要一致,胳膊擺動也要一致。若是沒有達到以上要求,兩個人就走不起來。最后,在相互配合、協調之下,學生便會慢慢的適應彼此的節奏,統一了步調。一開始只能慢慢走,最后也可以在訓練中逐漸跑起來,由此方可在無形中實現合作意識的培養。
三、開展合作競賽
眾所周知,體育這一學科本身就帶有一種競賽性質。每當訓練到一定程度后,為展現自己的訓練成果,學生就會不自主和其他同學進行比較。那么在這一競賽性質下,為實現體育教育與合作教育的雙重目標,教師即可定期開展具有合作性質的體育競賽活動。這樣一來,既可以體現體育的競賽本質,讓學生在競賽中得到體育技能的提升,又可以無形中實現合作意識的培養。
如在“拔河”體育競賽中,就可以充分體現運動的力量性與意識的合作性。一方面,拔河是一個“力氣活兒”,若想贏得拔河比賽,每一名學生都需要大力的拉拽繩子;另一方面,拔河又具有很強的合作性質,只有大家同心協力,朝著同一個方向,跟上同一個節奏,一起用力拉拽繩子,才能贏得拔河比賽。如此一來,在拔河比賽,既可以實現力量訓練,又可以完成合作意識的培養,體育教學會更加高效。
總結:
總而言之,盡管體育學科并非那種“知識性、道理性”的學科,但是通過體育運動的開展,也可以傳達許多教育意識。因此,若是想要通過教育,讓學生成長為一名懂得合作、愿意合作的現代化人才,體育學科也可以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通過合作運動、合作游戲、合作競賽的開展,助力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相信在體育課程的有效設計下,定能實現運動教育與合作教育的雙重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郭林曼.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20(13):46.
[2]高琴.小學體育課堂學生合作意識培養措施[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