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
摘 要:國畫是中國的一種傳統造型藝術,國畫中有著很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并包含了深刻的美學思想以及哲學觀。國畫特別講究天人合一之境界,博大精深,備受我國人民的青睞,在國外也有很高的關注度。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命脈,同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源泉。國畫的挖掘以及傳承、發揚,是新時代的要求,能夠培養我國青少年的中華傳統情結。讓學生們從小就對國畫有一定的了解,并提升學生們的美術鑒賞力以及創作意識,可以讓國畫更有力地傳承、發展下去,故而,教師們應當對此有所準備,努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關鍵詞:小學生;國畫教學;傳統文化
一、基于書法練習來研究線條,夯實國畫基礎
我國書法是相當有底蘊的藝術,從中能夠很好地研究線條的變化美。在中國書法中,各類基本的筆畫均是不一樣的,其姿態能夠緊密地聯系于某一樣自然物。書法結構一般很有講究,需要具備真正的變化性,如此才能稱之為美。基于對點畫的長短、粗細、曲直以及點畫的間距、角度等,生成了結構上或者形狀上的變化,具有一種有層次感的變化美。書法章法所體現出的變化美,譬如文字的“仰臥斜偏大小長短”,墨的枯潤濃淡和節奏等所富有的變化,均和國畫有著近似的妙處。我國書法具有的流動性、不重復性、體勢與筆勢等,都和國畫相當接近。故而,借助于書法這種近似于國畫的特征,我們不妨將國畫教學同我國書法有效地結合起來,把書法具有的特點也運用于國畫中,將書法中講究的各種變化,比如筆力、體勢等的變化,融入于國畫的教學中,繼而讓學生們在持續的鍛煉下把握線條和筆墨的運用,夯實他們的國畫基礎。
二、依托名作欣賞,構建詩、書、畫融合的理念
國畫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門類,展現了中華文化和藝術的精神內涵。若想把國畫功課做好,必然要先了解一些古時候的名家,從他們的作品中去品味不一樣時期下的藝術特色以及國畫的筆墨情趣。因此,在小學的國畫教學中,教師不妨有針對性地去選一些明清時期、近代的國畫名家作品。譬如吳昌碩、八大山人等人的名作,筆畫、線條、構圖就算簡簡單單,也極富妙趣,體現出了他們作品的藝術美感。要讓小學生能夠在他們的作品中感受美、欣賞美,并且領悟美,以幫助他們思考生活中的種種物象,讓其在國畫的創作中能夠展現美。
國畫需要講究詩情畫意,要有境界和格調。王維就說要詩畫互有彼此,即詩和畫相融合。故而,筆者在小學的國畫教學過程中會要求小學生們“詩畫結合”地去學習,要在詩中讀出國畫美景,在國畫中找尋詩的深刻意蘊。如此一來能夠使得他們的詩詞領悟力有所提高,并且讓國畫教學能夠持續推進下去。基于對詩、書、畫的名作的深入鑒賞,學生們感受和體會我國文化的深刻內涵以及特別的底蘊,更為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對國畫用心繼承。
三、基于點和線的組合引導,在涂鴉中
找尋美和趣味性
點是國畫作者表達、宣泄其真實情緒的一個基本元素,是國畫形象的關鍵的構成部分。點是分大小、橫豎、濃淡的,能夠組合為各類不一樣的點。點的畫法能夠代表國畫的特點,以毛筆畫出的國畫能夠將自然造化所具有的那種神奇特性很有創造性地表現出來,并且兼具一定的書法性。故而,在點和線的結合上,國畫的造型理念也已逐步成熟。
在教小學生國畫的時候,可借助實驗方式來讓他們親身感受點和線的有關的創作技巧。第一,在宣紙上將大小不一、濃淡不一、干濕和疏密不一的點點出來。第二,讓他們用筆蘸上墨,然后畫出各種各樣的線。在此之后,讓他們蘸水,把點和線連接起來,之后將孩子們的作品通過大屏幕公開展示出來,互相地比較、評說,并引導小學生對他們的作品展開評價。學生們會發現他們在畫中所用的其實是國畫的最基礎的筆墨方法,繼而就能夠認識到點線書寫以及筆墨訓練活動的樂趣,并積極學習,從而使他們生成積極主動的訓練意識,強化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基于水墨的互相融合,讓學生們
體悟多樣的表現方法
國畫的創作是講究不少技法的。在此之中,針對水的巧妙運用,教師應當多加關注,要把水注入畫筆中,達到墨潤彩鮮的程度,可以將創作者的自然體悟感覺非常好、非常真地表達出來。水墨“因水而動,由動生變”,包含了潑、吸、漬、積與破等許多方法。唯有熟練之下才能真正掌握技巧,并在國畫的創作中伴隨著情感的持續發揮而真正掌握水墨和色彩的學問,駕馭好水墨及色彩,繼而形成有大氣勢、有勃勃生機的國畫作品。唯有用水方面講究,加強整個畫面的靈動感及韻味感,才可以將畫面中的整個虛實關系巧妙地處理到位,使得層次感以及空間感加強,筆墨情趣得以豐富,并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國畫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小學生們多加參照一些范畫來學習潑墨,嘗試自己去練習。首先,加入合適的水量,然后信筆潑之,要讓整個墨色特別自然地潑出去;然后,在畫面還未干的時候,要用濃淡的墨色再一次去潑之;最后,把學生們的成形作品公開掛出展示,讓他們互相去鑒賞、評說。每一位學生會有自己的用筆,而且水墨分量也是各異的,作品各具特色,富有各自的特點,這樣的嘗試能夠激發起他們對于國畫的學習欲。
五、將自然生活視作源泉,加強寫生,
積累更多的國畫素材
國畫源于自然,但是更高于自然,絕佳的國畫作品其實就是結合了自然物象和畫者個人的情感而得出的產物。爭奇斗艷的花草,變化的季節,均包含著一種神奇力量。國畫的教學不可以只是注重對范本的臨摹,不然就會讓學生們有比較大的思維定式,太過于依賴臨本的話,久而久之就沒有了當初的樂趣。故而,多多加強寫生,其實是國畫創作中的必要階段。教師要將學生們引領到自然之中,學會觀察自然中的萬物姿態,并體會物象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自己已經習得的筆墨技巧將其表現出來。比如說,學生們可以去觀察校內的花草樹木等,也可以多去看看家鄉的物象,并將其表現出來,要多加觀察自己身邊的各種物象,并體會自然之妙。學生受到教師的啟發以及引導,持續地去觀察,并多多加強寫生,能夠很好地將物象再現出來,并將客觀的物象慢慢升華為個人的體悟感覺、情感,然后開始真正地具備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為國畫的創作多多積累素材。
六、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國畫教學除了要應用和表達國畫的藝術語言外,還要讓他們了解、欣賞、創作國畫,有一種美的感覺和享受,繼而喜愛上中華傳統文化。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青島路小學)
參考文獻
[1] 馮國勤.少兒中國畫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探索.中國美術教育,1996(2).
[2] 邢玉新.國畫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小學教學研究,1993(4).
[3] 吳海榮.小學古詩詞教學與書法、國畫的有機結合[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2):1.
[4] 沈雙燕.蘇式課堂中寫意精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以教學《海濱小城》為例[J].考試與評價,2020(12):39.
[5] 李清媛.賞國畫,學傳統——小學美術課國畫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1):68-169.
[6] 張惠.探究小學美術課程中的國畫教學措施[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99.
[7] 羅星嬌.小學高段開展寫意國畫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0(28):79-80.
[8] 史玥瑤.談小學美術課程中的國畫教學[J].知識文庫,2020(1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