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小妹
摘要:新課程提出要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而言就需要確保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了解一定的信息知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樹立正確的信息價值觀,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信息素質基礎。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在教學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在教學設計階段以核心素養為目標和導向,將其自頂向下解構到教學目標、教學環節之中,做出高站位、寬視野的規劃。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現狀
當前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大數據時代也已經悄然到來,為了幫助學生們掌握基本技能,也為了推動國家的長遠發展,當前小學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小學生進行信息知識學習和信息素養發展的重要引導者,教師需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應當以自身專業能力的施展為導向,以課堂教學為途徑,以素質培養為目標,引導學生進行基于素養發展的知識學習。
一、學科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改革水平的逐步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學校積極推進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全面升級,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多元的設施支持和環境支持,有效保障了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高效性。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信息意識和計算思維,教師群體也會通過教學內容的有效創新來引導學生,激發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習慣。然而,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仍未能有效突破教條的講授方式,不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方面的自主性和主體性,致使學生群體在學科核心素養發展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策略
(一)豐富教學探究活動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常規的做法是由教師全面解釋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學生認真聽講、重復模仿每一項信息技術操作過程。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卻依然難以真正提升學生本身的信息素養,因為過于被動、機械,小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也不會利用本學科所學去解決現實中的學習、成長問題。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豐富教學探究活動,切實改善小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究行為,讓學生為了特定任務自主搜集信息、鑒別信息與使用信息,也能積極分享有效信息。
就如在“編輯演示文稿”一課教學中,教師就設計了幾項合作探究任務,即學會在演示文稿軟件中插入新的幻燈片;通過菜單編輯掌握插入文本框、藝術字的操作技術;能夠自主制作豐富的幻燈片。為此,本班學生需以5人小組的形式合作探究這幾項任務,認真觀察演示文稿制作軟件的菜單欄中各個編輯功能,合作探究演示文稿軟件的常規操作,積極積累自主學習經驗。在小組討論中,各小組通過調查網絡信息,結合教材內容可以自主生成新知意義,然后便可在小組交流環節展現本小組所設計的演示文稿,歸納插入幻燈片、文本框與藝術字的操作技術,完善探究結論,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同時,也可使其自主生成計算思維。
(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不管是哪門學科,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那就是抽離于生活,然后再應用于生活。對于小學的學生而言,他對生活還處于比較懵懂的階段,教師通過對他進行教學,其目的就是使其學會,拿到生活中運用,通過知識并結合自己慢慢得到的生活經驗,形成自己對大千世界的感知和認識,得到自己的感知,這遠遠比單純的學會知識更加重要。
例如,《簡潔的排版》這一節課,排版分為文字的排版和圖片的排版,最有難度的就是圖片和數字結合進行排版,但也是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教師可在這節課對圖片進行專門搜集,如共享單車的圖片,搭配的文字也是關于共享單車的內容,這樣,學生在做起來時不會覺得過于陌生,會更熱衷于做題。教師再加以簡單的指導,對字體、構圖、顏色等加以規定,學生即可做出具有美感的排版,對于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有一定作用。
(三)通過問題情境創設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養
所謂的問題情境創設,也就是指教師有目的、有意識的進行情境創設,使學生能夠在對應情境之中找到自身不足,讓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質疑,從而使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有效的培養。舉例而言,在學到搜索引擎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以迪士尼作為問題情境創設核心,要求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去上海迪士尼游玩的攻略,使學生能夠通過路線設計、門票對比、飲食住宿以及人流量情況等多種角度進行搜索,最終獲取與問題情境相關的信息。教師也要能夠在這個過程之中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對信息有效性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能夠結合本堂教學的重點內容生成一份令人滿意的WORD文檔。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能夠掌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明確解決問題的途徑,了解信息獲取的有效渠道以及解決問題必備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四)注重分層引導
目前,信息技術在我國小學教學體系中仍屬于一種新興學科,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會受到家庭環境、個人興趣、父母引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一個班級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往往呈現出多個層次。這種分層化形式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提高重視,在課堂上習慣使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學習進度比較慢的學生往往會感到吃力,并降低對信息技術課堂的興趣度,不利于日后的學習。而一些學習進度比較快的學生很輕松就理解了課堂知識,也會因此產生自滿、自負的情緒。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分層化的引導,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制定科學的課程內容,提高知識與學生能力之間的適配度。例如:對于一些基礎知識已經掌握得比較牢固的學生,教師可以分配難度更高的學習任務,并針對學習時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薄弱的同學,應該不斷深化基礎知識,使其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改變以往“吃太多”“吃不飽”的問題,在班級中營造出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總結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是提高他們基本能力的重要方法。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活動等方法,不僅能夠幫助老師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個人能力,并推動他們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霞.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J].新課程導學,2020(27):77-78.
[2]?周振興.信息素養視角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策略[J]. 數碼世界,2019(2):133-133.
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第二小學 浙江 義烏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