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在地理知識與生活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從而在借助生活化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必備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獨立解決生活中的特定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為其后續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為了切實做好地理教學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工作,教師應該始終以聯系性的觀點看待地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合理地滲透生活化內容于課程之中,通過與不同機制的選擇性融合真正優化教學機制,創設生活情境以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有效性
地理知識與人們的社會生活實踐有著緊密的聯系性。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突出表現地理知識的生活屬性,能夠發揮出二者的聯系價值,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體驗,使學生真正獲取地理知識的同時,實現個人多方面綜合素養的有效提高。這將極大地突破教學固有的應試教育模式困局,打造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教學平臺,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學重要的實施路徑。本文將結合具體的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實踐,從媒體方式對生活資源的直觀展示、網絡形式對生活數據的調用整合、作業內容對生活實踐的直接引導三個方面淺析教師應如何有效構建生活教育情境,指導教師更好地搭建生活化地理教學平臺。
一、媒體方式對生活資源的直觀展示
如果要在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資源,教師應該首先搭建將生活資源落實在課程中的橋梁。與地理知識相關的生活資源,多與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特征與人文環境特征相關,比較宏觀,不像一些學科可以通過教具或道具引入教學資源。因此,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更應做好生活資源引入方式的研究工作,尋找能夠有效落實生活化資源的渠道,以此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而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對媒體資源的靈活利用,以數字化方式有效引入生活資源,以直觀展示的方式切實輔助學生建立地理知識基礎認知,使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有效性。
例如在《河流地貌的發育》這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對河流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相關知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教師除了在理論化教學內容的設計之外,還應從生活資源方面尋找真實存在的地貌特征媒體資源,作為課堂中的拓展資源,展示給學生,如長江、黃河沿途的地貌或者家鄉某條河流的地貌。在展示之后,設置疑問,讓學生分析思考視頻中各種河流地貌的成因。這種以媒體資源為渠道而構建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快捷方便直觀。學生對原本抽象的地理教學概念形成立體認知,真正從生活化資源的觀察中對地貌類型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基于媒體演示方式所展示出的直觀生活資源極大地豐富了地理教學課程資源,優化了傳統的教學內容表現機制,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理解、運用地理知識,不再僅僅機械地憑借想象理解知識,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地理認知素養。
二、網絡形式對生活數據的調用整合
網絡技術是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過程中在社會環境下得到廣泛應用的數字資源。它在信息整合方面有著明顯的技術優勢,能夠幫助人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快速地搜集到所需的資源與信息,真正提升人們的生活與實踐水平。在網絡形式的合理利用下,高中地理教師可以更為快速地對生活資源進行整合,以具有時效性和精確性的資源應用方式,切實在課堂中構建真實的生活資源情境,以此切實輔助學生的地理學習活動。
例如在《全球氣候變化》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搜集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的資料、數據等,將其作為課程中的延伸資源,設置疑問呈現在課堂,引起學生思考氣候變化的原因、影響。也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收集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的資料、數據,并在課堂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一系列資源在課堂中的落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夠在原本理論認知的基礎上更加貼近現實,進一步夯實了學生的認知體系基礎,并為學生生活中堅持地理知識的實踐提供了核心導向。所以,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形式對生活數據進行調用整合,構建出真實的生活資源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地理學科的學習,促使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
三、作業內容對生活實踐的直接引導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地理實踐力素養,能夠自主地開展一系列地理實踐活動。基于此,教師可以對地理教學生活情境進行延伸,通過對作業內容的生活化設計,直接引導學生在課后的生活環境中開展地理實踐,以此建立延伸的生活情境。這將在情境中鞏固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并使其在實踐環節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地理實踐力,進一步緊密融合地理知識與教學,最終真正推動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提高。
例如在結束《城市的地域結構》這一課程學習后,教師可以通過作業的布置,引導學生在課后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所處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進行簡單的調研。在調研活動中學生能夠將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與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進行聯系,通過生活數據的獨立收集以及分析的方式,最終真正深化對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概念和影響因素的理解。這不僅從認知層面優化了學生個人的知識體系,還真正強化了學生的地理數據收集與分析等實踐能力,切實在延伸生活教育情境中推動了學生個人地理實踐力素養的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當前高中階段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教師不再一味地追求學生單方面成績的機械化提升,而是要求其更加注重學生個人的學習素養發展,為此要求教師真正以聯系性的觀點創設生活教育情境,有效推動學生學生地理學習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段志波.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實踐與探究[J]. 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7(1):00156-00156.
[2]楊春梅. 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 速讀(上旬), 2016, 000(009):154-154,155.
[3]呂葉萍. 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中學版), 2018, 000(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