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玲
摘要:新課改倡導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學生的體驗感,從而有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成績提高。為了更好落實教學目標,高中數學教師也應大力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讓高中生的學習體驗明顯加深,以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本文對高中數學課堂體驗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實踐進行了研究,希望可以為高中數學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方法;運用實踐
前言:
體驗式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高中數學教師應用此方法時,要注重將新知識與生活融合到一起,應用有效策略推動高中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才會讓他們的學習感受、體驗更加鮮明,對數學知識更加深刻的記憶,讓高中生的綜合能力、學習成績,都得到進一步提高。
一、創設生活情境,簡化解題難度
高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階段,教師務必要增強高中生的體驗感,讓高中生可以對數學新知識有更鮮明的感受,才會讓其對數學新知識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數學知識中所包含的概念、原理等,高中生也會扎實的記憶。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指導效果,教師可以用創設生活化情境的方式,來引入數學題,讓學生對題意有更深刻的體會,會有力促進高中生學習和解題效果提高。同時,也會讓數學課上的氣氛更有活力。高中生對題意更快速的理解,應用所學的知識點也會更加靈活,在潛移默化中,解題的難度也會隨之降低。
如,《分類加法計數原理與分步乘法計數原理》這部分知識與生活有密切聯系,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但教師單純講解其中的概念知識,高中生就較難理解。并且,會增加許多抽象感。如,教師可以講解完分類加法計算原理和分步計數原理后,就可以結合生活來創設問題情境,幫助高中生理解這一概念。如:“某班有男生30名,女生24名。要從中選出男、女生各一名代表班級參加比賽,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然后,再引導高中生分析:“選一組參賽代表,分兩個步驟:第一步選男生,第二步選女生。”。之后,再引導高中生結合理論知識去分析,就會使高中生快速領悟到問題答案。同時,也會讓高中生深刻體驗到其中的解題技巧。或者,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融入問題時,將相應的圖文,生動的展示在課堂上,讓高中生視覺受到一定的沖擊,也會讓高中生的體驗感更強,并且會有效刺激高中生的思維,讓其快速融入到生活化問題情境中。
二、引導深度合作,增加學習體驗
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加強對高中生的引導,讓其通過自主探索、學習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教師必須要促使高中生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會進一步落實讓高中生通過分析、感知、理解等過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會讓高中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高中生去深度合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促進高中生深化學習過程,讓他們對數學知識有深度的體會。
如,在《排列與組合》的數學課堂上,要讓高中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并且,可以用兩種原理準確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師需要發展高中生的思維能力,并同步培養高中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發展情況來引入:“隨著社會發展,先進技術的應用,使得各種問題解決的方法多樣化,排列組合這一章都是討論簡單的計數問題,而排列、組合的基礎就是基本原理,。用好基本原理是排列組合的關鍵。”。然后,教師再導入加法原理。此后,再引入練習題:“從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車,也可以乘汽車,還可以乘輪船。一天中,火車有4班,汽車有2班,輪船有3班。問一天中乘坐這些交通工具從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然后,再播放對應的圖片,讓高中生兩人一組,共同分析練習題,并解答。通過合作,會讓高中生深入去剖析,并且會促進高中生之間知識互換,從而時一步增強高中生的體驗感。當高中生紛紛解答后,教師再對練習題進行逐步的分析。并且,讓高中生對比與自己的答案、解答過程有哪些異同之處,就會讓高中生的印象更加強烈,同時增強學習體驗,明顯提高學習質量。
三、指導深度預習,鼓勵演講數學新知識
高中數學知識邏輯性強,往往僅通過課堂上的學習時間,高中生并不能深刻掌握其中的知識,或者會造成知識遺漏的現象。與此同時,也會直接影響高中生對數學知識的感知。鑒于此,教師可以指導高中生提前去預習課程。并且,要設計指導預習方案,讓高中生將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遇到的不能理解、領悟的數學知識單獨記錄。之后,再通過課堂學習來解決。通過這樣的過程,會讓高中生對數學知識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而且,對于新知識的知識點也會更加清楚的記憶,會有力幫助高中生堅實數學基礎。
如,在對《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及其應用》的數學知識講授前,教師就可以指導高中生提前預習,并且同步思考:“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含義是什么?它的參數統計意義是什么?最小二乘原理是什么?”等問題。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高中生主動來回答不同的問題。此后,教師再就高中生所遇到的問題加以講解。接下來,教師再讓不同高中生嘗試擔任“教師”的角色,去講解這節課的數學知識。并且,讓其他高中生繼續以學生的身份去聽課。當“教師”講解后,再讓高中生分別發表他們對課程講解的看法、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會讓高中生快速融入到知識的探討中,并顯著增加體驗感。當對一名高中生的“講解”評價后,教師再讓其他高中生來講解,并不斷指導高中生所出現的錯誤。就會讓高中生高效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同時,還讓數學課更加活躍,有效調動高中生的思維。對于其學習水平提高,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結:
高中數學不僅是高考中十分重要的科目,同時也與生活有更多的聯系,是促進高中生綜合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課程。教師在開展體驗式教學時,要注重聯合生活化內容共同教學,并且要積極引導高中生共同探討新問題,讓高中生可以將自己當作是課堂的主人,才會進一步促進其學習效果提高,讓高中生的體驗感更加充足深刻。
參考文獻:
[1]王靜.淺談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資源,2020(03):15-16+26.
[2]戴蘭娟.“體驗式”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19(0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