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田田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成為了新時代的重要教學思想,要求老師摒棄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正視學生的能力差異和基礎差異,以學生的實際學情作為開展課堂教學設計的著眼點,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要將分層教學、合作教學作為因材施教的表現形式,利用分層教學與合作學習來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的素質發展。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采用合作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角度展開論述。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與合作學習的含義與聯系
所謂分層教學是指老師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儲備、能力水平、潛力傾向等方面情況將學生劃分為水平相近的群體,并進行區別對待,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指導,從而實現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重要表現形式,需要老師將學生、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鞏固練習、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實施分層,確保分層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是一種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新型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是使學生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共同學習任務而開展的互助性學習,通常合作學習中學生采用的分工合作的方式,通過組內的互幫互助,來實現學生的優勢互補和取長補短,從而使學生更加高效的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合作學習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是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與分層教學并非相互獨立的兩種教學方法,而是相互依存和促進的關系,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依賴于學生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如果在分組不科學或隨意性過強,則合作學習很容易流于形式,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分層教學中也常常融合了小組合作,能夠促使學生借助合作探究來更加高效而完成分層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合作學習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綜合分析實際學情,科學劃分層次和小組
在小學語文分層教學中,科學合理的劃分層次和小組是實施因材施教教學的前提,也是直接影響分層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對學生實施分層不能僅憑借學生的日常成績作為分層標準,而是需要老師在實施分層前先全面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如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認知水平、知識儲備、性格特點等情況來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不同的層次,然后結合學生的層次來進行合作學習的小組劃分。A層以學習能力強、思維能力強、認知水平高而且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基礎掌握扎實的學生為主,這類學生通常也是語文課上的優等生,不論學習能力還是學習態度、學習效率上都很優秀。B層學生以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較高,認知水平一般,基礎知識掌握較扎實的學生為主,這類學生通常在班級占據的比重較大,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順利的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態度、學習效率上都較好。C層以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知識儲備都較差的學生為主,這類學生通常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問題,無法在課堂教學中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需要老師進行反復的引導和講解,因此也是需要老師重點關注的學生群體。
學生所處的層次并非一成不變的,也會隨著能力的發展出現層次上的變動,因此老師也要定期對學生結合實際學情來進行層次調整,同時為了避免分層教學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對學生實施隱性分層會更好。當學生科學劃分層次后,老師可以將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來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小組內都包含了三個層次的學生,而且小組間的學生能力情況相對均衡,這樣更有助于開展組間競爭,同時也能夠使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出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的教學效果。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組內進行職責劃分,確保組內每個成員都能夠真正參與進合作學習中來,使合作學習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當對教學目標分層之后,還需要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分層,由淺入深,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身語文水平,同時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下,進一步提升班級的整體水平。
例如,在教學《山行》這一首古詩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并將他們分成小組,每個小組中都有A/B/C三個層次(學習能力依次降低)的學生均勻分配,讓A層次的學生帶動B/C層次的學生去學習,其中C層次的學生主要針對古詩中的生字生詞進行學習,理解詩中的情感;B層次的學生則在這一基礎上,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自然景色去描寫的,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體會作者在場景中的心情;A層次的學生則需要在教師地引導下對古詩進行相應的拓展學習,與其他同題材的詩詞聯系起來,激發他們對古詩詞的學習欲望。最后,教師可以留個每個小組成員一些時間,讓他們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相互溝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僅提高了他們的交流能力,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個性發展。
(三)小組合作的教學分層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即可以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促使他們自主探究學習,同時更有利于促進分層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和滲透,發揮出分層教學的價值[3]。
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學習,并要求每個小組成員都明確好各自的分工任務,先閱讀課文,然后由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對我們的有什么啟示;文章的寫作特點又是什么等,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如此這樣,學生就會在相互討論中對相關知識獲得初步了解,即使有些學生并不能完全掌握文章內容,但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分層教學工作的開展,提高了分層教學的效率。
總結
在合作學習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教學中,學生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高效的完成知識學習,同時也在互幫互助中豐富了學習體驗,提升了學習效果,使學生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共同發展,構建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 黃麗斯.合作學習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探究[J].兒童大世界,2019(011).
[2] 葉俊杰.小組合作學習中“后分層式”教學的探索[J].黑龍江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