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弘
【摘要】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學生統籌管理的實踐效果,因此學生自主訓練意識不強。為了轉變這一情況,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訓練興趣,融合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元評價手段,針對學生在游戲中參與的積極性進行科學指導,在游戲中融合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幫助學生在訓練中明確個人定位。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小學體育;教學應用
引言:開展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運用游戲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在游戲中增強身體素質,在合作與競爭中理解體育競技內涵,在多樣化的體育訓練過程中提高自主體育訓練意識。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融合課程特色和學生學習興趣,設置有效的游戲環節,充分調動學生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訓練情況優化訓練方式結合形式多樣的游戲評價,提高學生課程目標性學習。
一、借助合作游戲提高訓練的有效性
選擇合作游戲類型時,教師可以根據體育項目訓練類別的差異為學生篩選出符合其身體素質訓練及興趣愛好的內容,真正體現學生自主參與的實踐效果。比如教師教授跳繩這一項目時,可以通過合作游戲讓每個小組進行多人跳繩,通過組間成員的配合掌握一定的跳繩節奏,這樣能夠通過組間成員的帶動性增強每位學生自主訓練的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同小組間多人跳繩數量的比較,從而激發學生組間競爭的意識。此外為了提高合作游戲環節的豐富度,教師還可以增加形式多樣的互動環節,比如小組內進行多人跳繩時,可以通過組內喊口號,采取頻率一致的抬腿動作提高成績。也可以讓小組內每個同學進入跳繩區域,跳滿三個后換下一位同學,教師可以伴著學生輪換節奏播放具有韻律的鼓點,這樣依次循環能夠讓參與的學生發現體育運動的韻律美。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跳繩和做游戲增加組間學生互助的體育合作意識,當小組成員容易在集體跳繩中出現絆繩等現象,其他學生可以根據其失誤類型找出針對的解決方法,通過帶領學生熟悉節奏,幫助每位成員發掘自身運動潛能。在這種合作游戲參與過程中,每名同學都能體現出運動的自主性,在競爭的環節中,小組實現了有效的合作互助,推動每位學生自主進步。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合作游戲對學生體育訓練主動性的激發效果,通過課程教學內容與游戲環節緊密契合的方式,增強學生集體活動的有效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參與到學生互動游戲環節,加強師生間溝通學習,促使組內每位學生在游戲中都能找準自身位置,充分發掘訓練潛能。
二、體現分層差異,創設游戲平臺
學生在符合其身體素質目標的游戲中能提高自主訓練的成就感,同時結合分層游戲對學生能力的逐步提高,能有效避免大班化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不均衡發展的忽視。比如,教師教授立定跳遠時,有些學生彈跳力不強,成績不夠理想。此時教師就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等級將其劃分不同層次,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以其身體素質和發展潛力設置明確的游戲目標。然后教師可以開展跳房子游戲,通過學生投擲骰子,確定需要跳躍的格子數。在這一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約束骰子點數,針對跳躍能力不強的學生,每次起跳超過4格為滿分,而水平較高的學生,每次跳躍數需大于等于5格得滿分。在這種分層技術標準的設置中體現出對不同學生能力的差異化要求,學生在實踐參與過程中感受到分層積分帶來的公平性。許多水平較低的學生在傳統互動游戲中參與度不高,而在分層游戲中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從而拉動學生課程游戲參與的積極性。這樣既能鼓勵水平較低的學生實現自我突破,同時也對水平較高的學生提出了超越自我的挑戰目標,在這種分層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起跳過程給出針對性建議,比如在立定跳遠中可以通過手臂擺動增加后腿彈跳力,部分學生一開始掌握錯誤的教育方法,比如手腳不協調,只依靠腿部力量自然難以取得好的成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掌握規范的跳躍動作,并在游戲競爭中依據自己的目標不斷挑戰自我。
三、優化評價模板,提高游戲比賽激勵性
小學體育課程中運用游戲化教學需要教師掌握科學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在游戲中提高對自我訓練成就的信心。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游戲總結過程中,充分聽取學生訴求,便于優化游戲環節,提高游戲內容,完善評分標準,使其更適合學生體育興趣培養和自身能力突破。為了提高游戲教學總結的質量,教師需要在游戲開展過程中認真考量每位學生表現,及時維護游戲秩序,這樣在評價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針對每個成員提出差異性評價,滿足小學生求贊心理。比如教師教授羽毛球時可以通過小組間雙人混打的方式開展體育游戲比賽,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所學羽毛球發球擊球技巧,嘗試使用高遠球扣殺的方法提高小組得分,教師參與游戲評價時需要依照規范的羽毛球比賽規則,提高學生姿勢動作的規范性,同時針對游戲過程中不公平的現象進行及時制止,避免學生因為求勝心理過強,違背體育訓練初中當兩組進行比賽時,教師還可以站在中立場為比賽學生提出戰術上的建議。比如如何通過扣殺和高遠球混合的方式擾亂對手接球節奏,如何通過步法移動提高接球的準確性。教師為其他學生進行比賽過程講解時,可以舉出臺上學生表現的事例,進行現場指導性教學,讓其他學生及時掌握規范的姿勢技巧,在后續的小組間比賽中提高學生賽場實踐效果,當游戲結束時,教師可以針對每位學生的表現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激勵式評價為基礎,增強學生自主訓練的信息,同時根據學生在比賽現場出現的問題以及值得鼓勵的現象,進行科學客觀的指導評價實踐效果。
結論: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體育教學變得越發重要,教師應該將體育游戲與小學體育教學相結合,改變教學模式,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提升專業素養,為學生樹立更好的榜樣。通過體育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斌.趣味田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1):3.
[2]范丕讓.游戲視角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實踐[J].讀寫算,2020(36):21-22.
[3]諸藝軍.巧設游戲,優化課堂——芻議游戲活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20(5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