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包括變化守恒、宏微結合、綠色應用、實驗與探究、符號表征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等。在文章中,作者認真回顧了以往教學實踐,主要以前四方面內容為例,就如何落實核心素養工作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9-0085-02
引? 言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能使學生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具備社會所需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受益終身。因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被納入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化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教師應加深對核心素養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做好核心素養培養工作,認真學習核心素養相關理論,深入把握核心素養的內涵,結合具體的初中化學教學內容,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將核心素養的內容有效地滲透至初中化學知識講解中,使學生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實現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變化守恒素養的落實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變化守恒知識的重要性,注重對學生變化守恒素養的培養。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認真講解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之間的區別,尤其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與理解,判斷其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從而牢固掌握基礎知識[1]。另一方面,質量守恒是化學變化遵循的基本規律之一,對加深學生對化學變化本質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授課中,教師應為學生深入剖析質量守恒,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原子的個數、原子的質量都沒有改變;還應設計相關的判斷題讓學生判斷正誤,如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后剩余的液體質量比反應前的質量減少了,是不是質量守恒定律,并進行相關講解,以加深學生對質量守恒的理解。另外,為加強學生對質量守恒知識的靈活應用,教師應注重收集學生出錯率較高的試題,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訓練,使其能夠靈活運用質量守恒知識分析與解答初中化學問題。如A 、B 、C 三種物質各20克,將它們加熱進行化合反應,生成D (其中B 是催化劑),當A 已完全反應后,測得生成的D 為32克,反應后的混合物中B 與C 的質量比為多少?對這道題,教師可要求學生認真思考解答,并讓學生代表上臺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變化守恒思維,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變化守恒素養的提升。
二、宏微結合素養的落實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從分子與原子角度研究物質構成與性質的自然學科。培養學生的宏微結合素養,有助于學生構建宏觀與微觀之間的關聯,使其更加牢固、深入地掌握化學知識。在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從宏觀角度講解物質的性質,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化學物質進行分類,認真總結各類物質制取方法及性質的區別,從整體上對化學物質進行把握。如教師給出以下現象,要求學生判斷是否為化學變化:海水曬鹽、玻璃打碎、蘋果腐爛、冰激凌融化等。另一方面,化學物質的內部結構決定了其性質,因此,在授課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分析物質的構成,認識分子與原子的區別。為加深學生的印象與理解,教師要注重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直觀呈現化學物質的微觀世界,幫助其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使其更好地分析與解答化學問題。
例如,在講解“分子和原子”知識點時,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授課準備,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生動、有趣地展示水分子的形成過程,直觀地展示水分子的構成。學生通過觀看動畫,可清晰地觀察到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這給學生帶來直觀的視覺沖擊,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教師還可以展示金剛石與石墨的結構的實物模型,讓學生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特別是介紹石墨的結構是層狀結構時,教師可以將兩個大小相同的書本放在一起,摩擦一下。這樣,學生就能夠很清晰地看到,層狀結構原子之間的作用力是很容易被破壞的。金剛石是立體的網狀結構,教師可展示一下類似的漁網兜,經過拉扯,漁網依然完好,以此讓學生實際感知網狀結構原子之間的作用力是非常牢固的,不容易受到破壞,也讓學生認識到即便是同一元素,內部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質的性質也大不相同,如金剛石硬度較大,可用于裁玻璃;而石墨較軟,有滑膩感,可用于制作鉛筆芯等。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宏微結合素養。
三、綠色應用素養的落實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又能給人類的身體健康及環境帶來危害。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應用化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經過研究,人們提出了綠色化學理念,對化學知識的應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應最大限度地控制化學反應中有害物質的應用與排放。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綠色應用素養的培養,向學生傳遞化學的綠色應用相關內容,提高學生的綠色應用意識。一方面,結合具體授課內容,教師先為學生講解綠色化學相關知識,讓學生認識到綠色化學指減少或消除危險物質的使用和產生;然后列舉相關的案例,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結合具體的化學問題,從綠色應用角度進行分析,解決化學反應及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結合人們的生產生活實際,設計有關綠色應用的化學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以加深學生的認識與理解,如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的化學知識分析以下觀點是否正確:垃圾分類回收,有利于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理念;研制合成新藥物,能為守護生命健康提供保障。顯然,化石燃料在燃燒中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不利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人類應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對于教材中探究燃燒條件的化學實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改進實驗,在相同大小的兩支試管中分別放進紅磷和白磷,并塞上橡皮塞,將其放入熱水中,讓學生分析改進后的實驗的優點,落實對學生綠色應用素養的有效培養。
四、實驗與探究素養的落實
實驗與探究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學習內容,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使學生更加牢固、深刻地掌握化學物質性質,對提升學生的實驗與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授課中,教師應認識到實驗與探究素養的重要性,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實驗與探究素養。一方面,教師應夯實學生的實驗基礎。初中化學中涉及很多零散的實驗內容,為了讓學生牢固記憶知識,教師應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認真講解初中化學教材中有關實驗的基礎內容,包括實驗器材的認識與組裝、實驗原理、實驗操作等,如在收集氣體時應根據氣體的溶解性、氣體的密度采用排水法或排空氣法收集。在收集危險性氣體時,教師應注重實驗的安全性。教師應合理安排實驗課時,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實驗的機會,使其在實驗中深化理解,及時發現與彌補學習中的不足。另一方面,為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有趣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制訂探究方案、分析探究過程、總結探究結論,使其感受探究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探究活動。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化學知識,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驗證某混合氣體(有H2、CO、CH4組成);要求學生自行組裝實驗器材,分析驗證過程中的實驗現象對應的物質,以鍛煉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與探究素養。
結? 語
總而言之,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內容,結合以往授課經驗,尋找切實可行的培養策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為學生深入、細致講解初中化學基礎知識,還應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化學實驗,使學生在習得化學知識的同時,提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朱萬菁.初中化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170.
作者簡介:朱麗洪(1978.8-),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