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涵 儲云鶴 路清秀 編輯/韓英彤
信用證是國際結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國際貿易中得到了廣泛使用。信用證是開證行有條件的付款承諾,相符交單是構成開證行第一性付款責任的唯一條件。銀行處理的只是單據,而非單據可能涉及的貨物、服務或履約行為。從表面上看,信用證項下拒付是開證行確定單據不符之后拒絕承付或償付,但背后的原因和背景卻不盡相同。
在信用證業務的實務處理中,絕大多數拒付是由申請人提出的。信用證是基于貿易鏈條上的貨物所有權轉移所涉及的款項支付。開證申請人在交易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要求開證行拒付不符單據則是其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
信用證處理的是單據,申請人因單據本身問題拒付的情況最為普遍,通常是由于單據某方面的瑕疵影響了申請人的權益。其常見的情況包括:(1)單據支取金額有誤,如支取金額與受益人實際發貨的數量不匹配,或未按信用證規定的金額比例支取款項,發票金額未扣減信用證規定的稅款或折扣等,導致申請人需多支付款項;(2)提單信息有誤,如提單顯示的收貨人有誤或未經過發貨人背書,導致申請人無法取得貨權,或提單顯示的卸貨港有誤,影響申請人提貨的時效,甚至產生額外的費用;(3)缺少必要單據或單據顯示的信息有誤,如發票、提單、裝箱單或產地證等單據未提交,發票金額、產地證上的合同號等信息有誤,均可能導致申請人無法清關;(4)信用證項下保函未提交或保函信息有誤,如信用證下要求提交履約保函以保證受益人按期發貨并保證貨物質量、數量與合同要求一致,以在受益人違約時,申請人可憑履約保函索償,若履約保函未提交或提交的保函中的金額、效期等信息有誤,會影響申請人的獲償權利;(5)驗收單據未經申請人或最終用戶簽署,或者簽署人不符合要求,通常是由于產品還未驗收,或者檢驗結果不符合要求、未通過檢驗等,申請人如果付款會導致其在貨物項下的權利受到損害。
信用證獨立于買賣雙方的基礎合同、不受其約束,但由于信用證開立的依據是基礎合同對結算方式的約定,因而申請人在基礎合同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借助信用證項下單據存在不符點而提出拒付的情況,在實務中也比較常見。此類拒付主要基于以下問題:(1)貨物質量或數量等有問題,如因貨物以次充好、品質不符合約定標準,少發貨、實際貨物數量與單據不匹配,機械設備的后期安裝調試驗收不合格等先行拒付,后買賣雙方再就貨物問題進行協商解決;(2)貨物發出后申請人或最終用戶未收到,出于對貨物質量缺乏信心而拒付,以待收到貨物之后再做決定;(3)申請人或其下游客戶因市場價格變動或其他情況變化,決定放棄貨物而拒付,然后將全套單據退還出口方,終結交易;(4)買賣雙方因修改基礎合同導致支付方式變更,由信用證結算變為電匯或其他證外途徑解決,需要通過拒付解除開證行信用證項下的付款責任;(5)因船期安排不當產生滯港費,或其他原因產生額外費用,買賣雙方就費用承擔問題溝通協調未果而先行拒付,待達成一致后再支付款項;(6)交易對手涉嫌欺詐,申請人查詢不到船舶信息,提出拒付,同時繼續查證,后續在基礎合同項下解決糾紛。
申請人因資金或內部管理流程問題,利用信用證項下的不符單據先行拒付的情況在實務中也比較常見。通常的情況包括:(1)信用證項下付款資金沒有到位。這種情況下申請人一般是處于供應鏈中端的企業或者是貿易代理商,當下游企業或被代理人的資金出現問題時,便無法備齊資金向信用證項下的出口方,也就是上游供應商支付款項。(2)申請人內部實行資金的統籌或集中管理,如某些大型集團公司要求下屬企業每月初上報資金計劃進行審批,如果批復金額未能全部覆蓋本月信用證進口到單金額,則會對未覆蓋部分的不符單據先行拒付,獲批后才能對外支付。(3)某些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用自有資金投資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信用證項下到期付款時理財產品還未到期,企業選擇通過拒付來延遲付款時間,等待資金到位再予以支付。(4)某些企業根據其內部流程規定,對于信用證項下含有不符點的單據均按先行拒付處理,通過后續的審批程序才能夠對外支付。(5)到期付款時恰逢匯率市場波動劇烈,在進口貨值較高的情況下購匯支付,會給企業造成較大的資金損失;為了規避匯率風險,申請人先行拒付,待匯率恢復平穩后再對外支付。開證行也會對不符交單先行拒付,在收到回復后再盡快完成款項支付。
在信用證業務的實務處理中,一般情況下開證行確定交單不符后,都會將單據存在的不符點告知申請人,并就是否放棄不符點征求申請人的意見。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即使申請人未表示拒絕接受單據,為維護自身權益,開證行也會主動發起拒付,先解除自身付款責任,后再進行處理。
規避風險是開證行主動拒付的主要原因。當受益人直接向開證行交單,開證行會向通知行或受益人的銀行查詢,要求證實受益人的身份及其他相關信息;到期承付前,如果沒有收到回復,為避免重復交單導致重復付款的風險,會對不符交單進行拒付,在得到證實后再支付款項。此外,在出現交單面函缺失重要信息(如付款路徑、交單行參號等),發出查詢而未得到答復的情況下,為避免款項支付或解付出現問題,
從上述對拒付背景情況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信用證項下拒付的雖然是單據,但背后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對于開證行來說,了解拒付背后的原因和背景,有利于完善業務細節、更好地把握與拒付相關的業務處理,維護開證申請人的權益以及開證行自身的利益和信譽。
在開立信用證時,開證行應保證條款措辭清晰明確,能夠準確反映申請人的要求,避免因信用條款模糊不清或相互矛盾,給后續的單據審核埋下隱患。在審核單據時,開證行應該本著審慎的原則,將單據所含的不符點一次性全部提示給申請人,避免錯漏,以使申請人能夠全面、準確地了解單據瑕疵,有針對性地進行后續處理。對于僅存在唯一不符點,且對該不符點能否成立沒有確切把握的單據,審核時應根據國際慣例、國際標準銀行實務以及國際商會官方意見進行仔細推敲斟酌、謹慎提出。因為,如果申請人因基礎合同執行出現問題或資金及內部管理出新問題而要求開證行以唯一不符點提出拒付,在遭到交單行、指定銀行或保兌行質疑后,容易產生糾紛,使開證行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此外,在開證行為維護自身權益,主動提出拒付時,除了應該按照上述原則,在審慎審核單據的基礎上提出不符點之外,還應該及時就拒付的相關情況與申請人溝通,取得申請人的理解和配合。
開證行還需要根據申請人提出拒付的各種原因,關注拒付之后的處理細節。對于申請人因單據瑕疵拒付的業務,應跟蹤受益人更正單據的情況,及時審核并通知申請人;對于申請人因基礎合同執行問題拒付的業務,應跟蹤交單行關于付款金額調整、單據處置以及額外費用承擔等方面的指示,并及時按照指示進行后續處理;對于申請人因資金或內部管理流程拒付的業務,應跟蹤款項的落實,盡快完成支付,同時引導申請人盡量優化和完善資金劃撥和內部管理流程。對于開證行因自身原因主動拒付的業務,應催促通知行、交單行或指定銀行盡快提供相關信息,力爭使業務得到盡快了結。
支付結算是信用證的重要功能,開證行應該本著合理審慎的原則處理信用證項下的拒付業務,在國際慣例和國際標準銀行實務的框架下,維護申請人的權益以及開證行自身的利益和信譽,保證和促進信用證業務的健康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