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摘要】近年來,國學教育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發現國學教學的重要性到落實和推廣國學教育,其發展無疑是迅速的,但在重視和發揮國學在教育中的作用同時,需要廣大教育事業工作者不斷地總結經驗,吸收其教育精髓,發揮其積極作用,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得現有的教育事業與傳統國學相結合,確保其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發揮真正的價值和良性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學教學;經典閱讀;有效性
引言: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語文教育不止是教會學生讀書認字,更重要的在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高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能夠擁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語文教育是否成功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社會生活中處理日常事物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模式和方法,語文教育的育人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尤其道理的,小學的教育階段是學生初步形成自我人格,道德品質塑造的重要階段,因此,傳統的的國學教育,閱讀名家經典對于小學教育發揮中著重要作用,如何才能借鑒前人的智慧,完善小學語文教育是廣大教育者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經典閱讀有效性的必要性
(一)經典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便捷途徑
學習的最初階段是模仿,模仿是快速獲得一項技能的最基礎和簡單的學習方法,正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重復和模仿的多了,自然能夠從中獲得相應的感受和所需的知識。經典閱讀之所以能夠成為提高小學語文學習能力的便捷途徑,是因為其所具有的文學價值以及社會價值,是經過社會變遷,經過時間的沉淀的,值得去深究,經典背后蘊含的價值可以作為豐富的營養為學生所吸收,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二)經典閱讀的教學過程的復雜性
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特點不能夠被教育者所忽視,也就是說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局限的,教育者不可能將成人的價值觀念完整的輸入給小學生,這也就造成了經典閱讀教學的現實難以高效實施的問題,經典閱讀的學習本身是存在困難性的,只有將經典閱讀在全面認知的前提下打破,在與學生的學習特點相結合,使學生能夠真正的吸收到經典閱讀背后的營養,才能夠使經典閱讀發揮真正的價值,有效的經典閱讀才是真正給學生帶來益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經典有效性的措施
(一)教育者研究經典閱讀,有選擇的教學
經典閱讀中的書目中,小學生可讀的書目繁多,教學者要從中再次進行挑選,這種書目的選擇和推薦,需要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任務和自己班級的教學實踐,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學生的書目,因為小學生的學習時間也是有限的,要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特定的任務,針對某一項學習或教育目的來指定書目。
其次,很多書籍是小學生可以看,但不一定看懂的,因為不同的年齡和認知階段在解讀一部文學作品時候,其感受和對其傳達的價值是不同的,在特定的年齡階段過深過淺的書籍帶給學生的不一定的有益的,正如《紅樓夢》其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但因為文學作品對人的精神的影響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紅樓夢》人物情感的復雜性就極不適合小學生品讀,例如書中林黛玉的性格描寫,如果學生喜歡上林黛玉的性格從而進行模仿,片面的解讀學習其多愁善感,則很容易對學生的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經典閱讀時,首先教師要對經典有深刻的理解,進而為學生進行選擇。
在挑選書目時,也可以進行節選,例如《紅樓夢》中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使自己日常的遣詞造句能力能夠有所提升,使得經典閱讀教育真正的落實到實處,發揮其教育作用。
(二)渲染氛圍沉浸式教學
并不是所用的經典閱讀都是有趣的,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經典閱讀的同時,要提高課堂的有趣性和學生的參與度,這需要老師進行精細的課堂設計。首先學生自行閱讀老師指定的經典閱讀書目,再由于老師引導完成整篇經典的深入閱讀,可以通過分角色閱讀,角色扮演,提前準備好文中需要的道具和場景,讓學生身如其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能夠使大部分學生理解到教師所要讓學生達到的對經典文章的理解的統一標準水平,也允許學生積極大膽的表達自己對文章的其他理解,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經典書目的閱讀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下,高效的被學生消化吸收。
在課堂之外,教師和家長要進行合作,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規定每周每月的指定書目的閱讀,給學生營造生活中的學習無處不在的氛圍,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學生的經典閱讀的教育。
結語:
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將課堂和課后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家長和教師共同作用下,將經典閱讀言傳身教,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個人品格的塑造,使學生不僅在學習中能夠有所收獲,更重要的是能夠在經典閱讀中收獲的學習方法和品格運用到生活中去,做自己做人做事的指導,另外經典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便捷途徑,教育工作者應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探索更多科學有效的可以提高經典閱讀效率的方法給學生。
參考文獻:
[1]肖功蓉.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分析[J].新作文:教研,2019,000(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