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保京
【摘要】小學是學生成長的起始期和關鍵期,同樣也是學生各種價值觀念形成的初期。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應該結合自身的教育特色,挖掘課外讀物中的德育元素,并通過自身的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在班主任和家長的雙重指導下,逐步提高自身的品德素養。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實踐
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過程,也是生活經歷不斷累積的過程。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初始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軌跡會伴隨其一生。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情況,從而讓學生形成高尚的品格。為此,在實施德育工作時,班主任應該注重多元資源的使用,拓展德育指導的路徑,將高尚的品德滲透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細節中,以便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
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改變以往灌輸式德育模式,轉換角色、找準定位,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德育教育主體性。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不能把學生視為教育的“附屬品”。正所謂“抬起頭來看形勢,俯下身去做教育”,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悉心聆聽學生的訴求和心聲,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德育實踐中。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思想都不夠成熟,知識積累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師要用通俗易懂、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德育教育,避免空洞的理論灌輸,將德育教育和班級管理、學生工作融合在一起,發揮德育教育的滲透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自身的言傳身教作用,做好學生的榜樣。因為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則是學生模仿的主要對象,因此教師要在德育工作中注重發揮表率作用。教師要認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工作積極主動、為人和藹可親,個性陽光開朗,舉止得體文明。這些都會成為學生模仿學習的好榜樣,也是實現德育教育融合滲透的有效途徑。
二、培養良好的班級風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班風學風建設是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載體,良好的班級風氣能夠起到激勵和約束作用,提升班級德育效果,實現“環境育人”。班主任可以將班風建設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項課題,鼓勵學生共同參與。比如在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讓學生參與到班級制度的討論中,通過學生共同討論最終確定班級管理細則。這一過程中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提出的意見或建議體現出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這樣的班級制度必然是民主的、平等的,學生會發自內心地主動遵規守約,違反紀律的情況明顯減少,不但降低了班級工作難度,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民主議事能力,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以此激發學生的團體感、榮譽感、責任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也能夠體現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成果。
三、切實提高學生的自律性
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開展對于培養學生的自律性有著重要影響,而自律能力也是衡量一個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指標之一。學生懂得自律才能克服生活和學習中不良習慣,培養起良好的行為規范。比如生活中自律,能夠幫助學生執行科學的作息時間,不偷懶、不貪玩、不熬夜、不賴床,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習中自律則表現為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堅持自主學習、不抄襲、不拖延等,自律是一個人成長成才必不可少的優秀品質,也是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過輪值制度鍛煉學生的自律能力。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擔任值日生,管理班級的日常事務、收發作業、搞好班級衛生等,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往往能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意識。輪值代表著班主任對學生的信任和認可,所以學生會盡心盡力完成輪值任務,主動遵守值日紀律,提高主人翁責任感。從他律到自律是學生不斷成長、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德育教育開花結果的過程。
四、善用激勵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要講方法、講措施、講成效,在德育教育中要善用激勵措施。班主任要多了解學生的心理,對于小學生來說,激勵的作用非常重要,班主任的一句誠懇的“相信你,你能行”,往往比硬性下派任務效果要好很多。班主任的激勵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主動參與到德育實踐中,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筆者任教的班上有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但是他性格孤傲,不太合群,平時愛嘲諷學習差的學生,人際關系緊張。筆者和他進行了單獨的誠懇的談話,采取一對一思想教育的形式,重點教導他懂得尊重別人。筆者請他幫助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每次當他幫助同學過后,都會在班上及時予以表揚,受他幫助過的同學也對他懷有感激之情。在這樣的激勵環境下,這位學生不但融入到班級集體中,而且更懂得了如何尊重他人,性格變得開朗。由此可見,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善用激勵措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開展有效的德育指導,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應該結合學生的成長經歷,根據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情況,設定針對性的教育指導模式,以便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輔助下,逐步提高道德水平,形成高尚品格。
參考文獻:
[1]陳麗娜.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華夏教師,2017(24).
[2]劉娜,于麗美.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J].中國教師,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