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直接決定了音樂的情感基調。在音樂課堂學習中,節奏訓練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直接決定了學生音樂學習效果。但是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節奏訓練效果不佳,制約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鑒于此,教師要優化和創新初中音樂節奏訓練方式,不斷提升節奏訓練效果。本文立足于初中音樂教學,對當前音樂中節奏訓練現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節奏訓練的途徑和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節奏訓練;現狀
在素質教育普及的今天,原先被學生忽略的藝術類學科,如音樂,美術,被重新重視起來。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在音樂課上放松因為學習而感到疲憊的身心,還要教授一些基本的樂理,培養學生的樂感,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快樂。其中,節奏訓練是培養學生樂感的重要途徑,下面是筆者針對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的一些建議。
一、選擇合適的音樂節奏教學內容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節奏教學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的節奏感,會對學生的音樂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在音樂作品中,節奏是尤為重要的,是音樂的重要元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增強對學生節奏感的訓練。對于初中生而言,節奏感的訓練主要是在課堂上培養的,因此,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選擇符合初中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水平的教材。以此為基礎,選擇一些適合初中生的音樂作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選擇一些節奏感較強,有針對性的音樂作品。這樣,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把握,也可以讓學生的音樂節奏訓練更為專業化。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以音樂教材為依托,選擇難度適當的教材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師進行教學。
二、指導學生聆聽自然聲音
音樂來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教師想要讓學生真正了解音樂,就應該指導學生聆聽自然的聲音,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此種方式是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節奏的重要方式。例如在進行《空山鳥語》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正了解鳥叫聲音的特點,教師可以分別為學生播放兩種聲音,讓他們通過聆聽去感知兩種聲音的差異。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兩種聲音進行模仿,以此來強化學生對于兩種聲音的記憶,為他們在進行歌曲學習時更好地掌握鳥聲音的節奏打下基礎。
三、根據作品背景對初中生實行節奏訓練
對作品背景的掌握有利于對音樂情感及節奏的掌握,初中生了解了作品的創作背景后,就可以根據日常生活對作品的節奏有初步了解。像《我愛你,中國》表現的是對國家的熱愛。初中生了解到作品謳歌的是愛國情懷,就可以初步了解到作品比較亢奮。初中生懷著對運動的熱愛,就可以對作品進行更好的表達。
四、結合具體樂器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利用一些簡單的樂器可以促進學生在音樂節奏感方面的進一步提高,這些簡單的樂器主要有小鼓、笛子、哨子等。在初中階段,學會一項較難的樂器是不現實的,在樂器選擇方面,選取簡單的能配合音樂節奏訓練的即可。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模擬打節拍的過程,其實也是他們在掌握音樂節拍快慢、強弱的過程。樂器的使用效果相當于動作訓練中的劃節拍,但是樂器的作用遠遠優于簡單的劃節拍。動作節奏訓練僅僅作為一項輔助訓練,而使用樂器效果更加明顯。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發揮指導性地位,使學生配合音樂使用樂器并處于課堂主導地位,分清節拍,兩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的具體演奏方法都需要教師悉心指導。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活動能力,還促進了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
五、結合音樂各種風格開展訓練
初中音樂教材具有許多音樂類型,如校園歌曲、民歌類等,通過節奏訓練能夠使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節奏能夠表達出音樂的情感,如輕松、愉悅、喜悅的音樂,其節奏自然就會跳躍與歡快,而抒情音樂,其節奏自然會緩慢與沉重。例如,在教授學生《我愛你,中國》時,歌曲旋律樸實優美,在節奏訓練時可讓學生進行即興發揮,用不同的擊掌方法表現曲式風格與輕松的音樂形象。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兩首風格迥異的音樂作品結合,展開節奏訓練,如教授《二泉映月》時,首先教師先為學生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有哪些不同之處,之后讓學生討論兩首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其節奏的不同之處表現在哪里,再開展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節奏訓練。在這種讓學生感受不同風格節奏訓練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節奏感,同時還能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節奏時,能迅速找到音樂的節奏特點,為學生進一步的音樂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六、利用肢體動作協助學生音樂節奏的學習
對于初中生而言,肢體教學略顯幼稚,但是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合理設置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可以鼓舞學生的士氣。當然,對于一些曲調柔和的歌曲,教師應該避免肢體動作的設置,在曲調激烈的曲目中,建議教師設置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肢體動作有利于發泄人的內心情感,幫助學生調理呼吸,加強節奏感的把握。比如在學習到音調過高的詞句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緊握拳頭來幫助學生將音調抬上去,使整首歌曲保持連貫性。總而言之,音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酌情考慮肢體動作的添加。
節奏是一種組合作用的力量,它貫穿于整條音樂場合之中。而節奏訓練,則是以感官方面來入手的。心理上的重視,感官上的熟悉,以及情感上的共鳴,這就是節奏訓練所要達到的目的,同時,這也是成為音樂家的方向上,一個新的起點。初中音樂教學需要節奏的訓練。如普列漢諾夫所說:對節奏的敏感,正如一般的音樂能力一樣,是人類的心理和重量本性的基本特質之一。音樂就是生活,藝術就是生活。
參考文獻:
[1]孫學芬.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研究[J].北方音樂,2020(05):136+145.
[2]王娟.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策略[J].北方音樂,2020(03):211+214.
[3]丁雪蓮.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5):242-244.
作者簡介:舒志鋒,1989年11月出生,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甘肅酒泉,職務:教師,職稱:二級教師,學歷:大學本科,單位:下流水九年制學校,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