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伶 楊云萍
【摘要】我國經過千百年的演變與發展,諸多典故經久不衰,經過日月凝聚發揚,被列為中國傳統文化,在我國當代文化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發揮著特別重要的影響力。促進文化的傳承是語文學科的核心目標之一。語文學習肩負著弘揚傳統文化、繼承民族精神的責任,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既是傳統文化得以繼續傳播的訴求,又是教育改革對語文教學提出的必然要求。當今全球文化碰撞,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對外來文化興致盎然,對中國傳統文化卻沒有興趣。語文課程肩負著傳播傳統文化的重任,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工具,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傳統文化普及給學生。
【關鍵詞】中學語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
引言:面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傳統文化普及給學生。面對外來文化的涌入和逐漸出現的崇洋媚外現象,對中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更是迫在眉睫。語文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傳統文化的傳播工具,作為文化的傳播者,語文教師應自覺承擔起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
一、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
(一)對民族精神與優良傳統的傳承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續,而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文化和精神層面的集中表達。古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二)將民族自豪感化作學習內驅力
中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很多古人作品,它們是古人審美智慧和藝術創造的結晶,其深邃蘊藉的思想和情感內核,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靈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會很自然地形成一種敬仰之情。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內驅力,能引領學生朝著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前進,為學生的學習指引方向,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是個人修養與文化內涵的提升路徑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很多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些觀念穿過歷史長河,在當今社會依然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例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講的是個人與國家的關系;這些古代文學作品折射出時代的哲學、處事之道,能夠為學生提供積極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提高個人修養和文化內涵。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學生會逐漸意識到,知識學習固然重要,文化內涵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更是不能忽視,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是學生充實自身文化內涵的有效途徑。
二、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情感
利用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能從《黃河頌》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從《狼牙山五壯士》中體會到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無私奉獻精神,從《木蘭詩》中感受古代巾幗英雄的颯爽英姿。教師利用傳統文化帶學生領略古代的風采,跟著李白一起看到“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跟著荊軻感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心境,跟著曹操經歷三國征戰。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初中生們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而初中教師要想開展高效的傳統文化教學就需要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選取教材中蘊含傳統文化、道德情趣的教學內容,并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帶領學生一起感受課本內容中包含的生活真諦與道德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傳統文化的思想含義。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不但可以傳承中國的優秀歷史文化,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鑒賞力。
(三)挖掘作品的內涵
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要適當挖掘作品文化內涵,語文課堂教學除了講授知識、閱讀技能外,還要給學生一定的文化滋養。語文教師備課時多花些心思在挖掘作品內涵上,從作者的生平和寫作背景上給學生以大致介紹,再結合背景去體會作者的心境和想要表達的情感,每一個作品都蘊含著作者想告訴我們的道理,讓學生從作品中挖掘,既能印象深刻又能引發深思。例如,《背影》中,父親那蹣跚的、佝僂的背影,在那一刻是那么的偉大堅挺,父親給“我”買橘子的場景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他挺了一輩子的脊背,被生活壓彎了,他那瘦小佝僂的身軀曾經為我們遮擋過多少風雨。從中體會父親的不易,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孝道”的踐行情況。
(四)拓展傳統文化知識
中學語文課本教學內容有限,只學課本所承載的傳統文化有著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要根據教學內容科學地增加一些符合學生實際的傳統文化的知識內容;二要把文本中的傳統文化延伸到課外,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戶外文化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幫助學生學習。
結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學語文教學承擔著重要的傳承作用,這就需要中學語文教師依據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與學生的特點,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指引學生進行高效的語文學習,將傳統文化教育與中學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以此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效果,實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青.如何發揮初中語文教學在傳統文化中的教育功能[J].華夏教師,2020(04):70-71.
[2]李唐朝.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運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2):76-78.
[3]李彥榮.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學周刊,2020(4):9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093.
基金項目:1、本文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新中國語文教材中的紅色文化傳承研究”(19ZDB022)階段性成果。2、2020A24建構主義理論下中文師范專業語文教學法課程研究湖南工業大學校級教改課題。3、文化自信視域下炎帝文化在國學教育中的滲透路徑研究 炎帝文化基地課題YDB202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