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笑
摘要:群文閱讀是具有創造性的閱讀教學方式,是驅動學生廣泛閱讀,發展語文素養的主要方式。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目標的指導下,筆者選定議題、組建文本、自主合作地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使他們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理解閱讀內容,發展語文素養。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詳細闡述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為一線教師提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在課標要求的指導下,筆者嘗試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法,引導學生們廣泛閱讀,使學生們多讀書、讀好書,豐富閱讀儲備,發展語文素養。所謂的群文閱讀是指以閱讀主題為中心,以組建文本為基礎,以多樣方法為關鍵的教學活動。基于群文閱讀教學的內涵,筆者應用如下策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泛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語文素養。
一、聚焦語文素養,確定議題
議題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中心。簡單地說,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是以議題為中心的,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讀議題進行討論、探究,借此提升閱讀的針對性,尤其通過地對議題的理解,提高閱讀效果。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是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在確定議題的時候,教師需要以語文素養為指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將語文核心素養劃分為了四個維度。在選擇議題的時候,筆者往往以這四個維度為指導確定議題。
以思維能力為例,批判性思維是學生閱讀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關鍵。所以,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筆者以批判性思維為指導,分析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借此確定議題。比如,在組織《窮人》教學的時候,筆者分析了這篇文章。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利用大量的筆墨刻畫了安娜在將鄰居家的孩子抱到自己家之后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動,糾結到底要不要收養鄰居家的孩子。收養還是不收養,是安娜心理活動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人性的具體表現。基于此,筆者確定了“收養還是不收養”如此議題驅,驅動學生們走進文本中,體驗安娜的“兩難選擇”,順其自然地進行批判性思考,窺探到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質。如此確定的議題,不但可以驅動學生有針對性閱讀,還可以使他們通過思索議題,鍛煉批判性思維能力,尤其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受到審美熏陶,發展審美品質。
二、組合閱讀文本,廣泛閱讀
閱讀文本是學生進行閱讀的依據,也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基礎。選擇恰當的文本,有效組合文本,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利用多樣的策略組合閱讀文本,驅動學生廣泛閱讀,在此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鍛煉語文素養。
(一)豐富文本體式,走進經典文學
經典文學是閱讀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極強的閱讀價值。《新課標》中早已明文地要求教師挖掘經典文學資源,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儲備閱讀素材,感受審美因素,形成審美意識,鍛煉審美能力。基于此,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筆者以設定的主題為依據,利用書籍、網絡等渠道搜集與之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驅動學生們廣泛閱讀,感受經典文學作品的魅力。
以“折柳送別”主題為例,在組織《送元二使安西》教學的時候,筆者圍繞這首詩的內容,以及傳統文化內容,確定了此主題。折柳送別是傳統的送別文化的具體體現。自古大量的詩人在送別的時候,展現了這一傳統文化內容。基于此,筆者搜集了《采薇(節選)》(《詩經》)、《折楊柳》(張九齡)等作品,引導學生們閱讀詩歌,品味折柳在送別中的意義,借此建構送別文化認知,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選文矛盾強烈,注重比較聯結
認知沖突是學生進行認知,發展認知能力的關鍵。此外,在認知沖突的作用下,學生們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自主地走進教學活動中,在觀點或觀念的碰撞下,深入思考、探究,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鍛煉思維能力。基于此,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筆者還會立足確定的主題,選擇、組合具有矛盾性的閱讀文本,驅動學生們比較聯結,深入思維,借助思維發展,形成語文素養。
以《大禹治水》為例,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確定了“改變還是堅持”這一主題,同時圍繞此主題選擇了《井底之蛙》《愚公移山》《鄭人買履》等閱讀文本。在選擇了文本之后,筆者重點地引導學生對比《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和《鄭人買履》,思考,為什么我要贊揚大禹和愚公的堅持?為什么要嘲諷、批判鄭人的古板。在此具有矛盾性的問題驅動下,學生們深入到文本中,邊閱讀邊思考,通過比較、辨析深入地探尋到故事主人公堅持背后的原因,進而聯系自身的生活體驗,深入思考自己在面對選擇的時候要做出改變還是堅持。通過如此閱讀,學生們不僅增強了認知能力,還獲取了人生經驗,便于發展語文素養,體驗現實生活。
三、自主合作閱讀,建構素養
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學生主動的閱讀。《新課標》中倡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使學生通過發揮自主性,有效地體驗教學活動,并在此過程中實現有效發展。基于此,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筆者創設自主、合作閱讀活動,驅動學生在理解閱讀文本內容的同時,順其自然地建構起語文素養,提升語文閱讀效果。
(一)創設情境,自主閱讀
情境是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們產生閱讀興趣,自主閱讀的基礎。《新課標》中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特殊的教學情境。群文閱讀是學生們廣泛閱讀的主要方式,在廣泛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們需要面對數篇文章,很容易產生逃避心理,影響閱讀效果。對此,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之初,筆者根據確定的主題和閱讀內容,創設閱讀情境,使學生在場景的作用下產生興趣,進行自主閱讀,夯實發展語文素養的基礎。
(二)提出任務,合作閱讀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的閱讀方式。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聯系主題和閱讀內容設計任務,不但可以驅動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還可以使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加深閱讀理解,同時鍛煉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切實地發展語文素養。
總之,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時候,教師可以應用群文閱讀法,確定主題,組合文本,驅動學生廣泛閱讀,使學生通過體驗多樣活動,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同時鍛煉多種能力,自然而然地形成、發展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許燕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A),2019(12):23-26.
[2]呂桂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J].語文天地,2019(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