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天寶
摘要:宏觀辯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提升學生宏觀辯識與微觀探析思維內容也不盡相同,要盡量通過模型建立,實現物質與微觀內容關系的聯系,在圖示繪制過程中,幫助學生加強物質分類理解。本文研究了高效課堂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核心素養實踐方式,由加強模型建立、繪制圖示、單元引導、實驗切入作為化學課堂的教學重點。在這些方法的引進過程中,幫助學生加強化學核心素養的認識,并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效課堂;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核心素養
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是目前高中化學課程教學的核心,面對于高中生課程教學構成狀況來看。在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課堂的組成過程中,有助于學生自我思維的拓展,也符合當前化學課堂教學規律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學習。結合目前化學課堂的構成方案來看,在探索課堂組成觀念的基礎之上完成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并完成學生在物質學習過程中的特定性質觀測,實現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1觀察模型,建立表征聯系
觀察模型,建立表征聯系。在微觀形式上,化學是一門從原子到分子去認識相關認識的學科,在宏觀上化學則是研究物質性質以及表現特點的學科內容。由此,基于教學設計過程,借助模型方案,建立兩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了解到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特性能促進學生對物質觀念內容的認識,也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比如在教學《原子結構與性質》這一課程中,從K層到Q層電子能量是由低到高的離核的距離,則是由近到遠。針對于不同能量級的電子構成狀況來看,學生會由元素周期表的金屬與非金屬特征進行分析,對于不同類型的核電荷數(質子數)、原子序數、基態原子、電子層數以及非金屬單質熔、沸點進行分析。對于同周期的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步減小。而主族元素從上而下,原子半徑則逐步增大。從宏觀辨識角度分析,同周期內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堿金屬第一電離能最小,周期內元素第一電離能都在增大,幾乎都有一定的曲折。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原子之間還會形成相關的離子間所形成的化合物,就是離子化合物,這也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認知的重點。結合一些變式練習,讓學生將其不熟悉的分子進行畫出,并展示相關的結構模型。或者直接通過結構模型,讓學生寫出分式。這樣一來,學生對于原子分子與化學式之間的認識將會變得更加深刻,在支持的利用以及反思過程中,將其進行逐步優化。
2繪制圖示,把握分類本質
在化學這一門學科中,很多學生會接觸到一些化學概念,這些化學概念也是整個課堂構成的核心。但是相較于其他知識而言,化學概念的理解明顯是較為枯燥的。教師可以借助好圖示這一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繁瑣的、枯燥的化學概念知識。借助圖示展示,將化學微觀變化與宏觀變化關系。隨后,實現學生的自我辨別,建立更加完整以及優化的化學關系,為后續學生的有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分子的性質》這一課程中,分子的性質去認識宏觀分子與原子的差別。在本次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學會應用日常現象與課本理論相結合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并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課程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包括分子性質的認識和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在教學準備環節,基于宏觀辨識與微觀分析這一思想。教師可幫助學生認識分子性質,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在課堂上準備好品紅與氨的擴散性實驗,借助情景教學,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把空氣清新劑代入教室之內出現香味,并鼓勵學生從微觀與宏觀這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學生通過分析能夠發現,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等等微粒所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斷運動,由于分子擴散效應也導致氣味的傳播。由于本節課程的知識點較為零碎,從宏觀與微觀角度進行整個知識圖譜的建設,更有助于學生對于所學實時的理解。
3單元引領,進行情景教學
化學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為生活變得更美好,所以,化學課堂教學內容也越趨多元化。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也離不開生活。在一些考試中,往往會出現某些脫離生活會出現的現象。但考察知識點的出現,也造成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差距。這導致所學知識缺乏情景化,所以將化學知識與生活進行聯系。不僅能夠實現知識的串聯分析,也完成了后續的拓展應用。消除了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的枯燥感,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中不僅強調學科內容的情景化,更是注重整個知識階段教學的情景化,倡導將知識進行總結、分析認識。
例如,在教學《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這一知識點時,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的知識了解需要學生做好空間思維的發散分析,教師借助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的微觀模型建設,構建其相關的離子晶體模型,并幫助學生做好學習認識。在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的辨別過程中,學生發現只要是晶體,那么,其結構類型就為普通的混合物。不同教師在課堂上可通過列舉金剛石、二氧化硅的晶體展示,讓學生了解到分子晶體和離子晶體的具體類型。從微觀角度來看的話,原子晶體和分子晶體的化合鍵是不同的,這也是區別兩種晶體的本質原因。從宏觀角度來看的話,分子晶體的熔沸點較低,原子晶體的熔沸點硬度都是高于分子晶體的。對于其性質進行劃分來看的話,原子晶體中存在的共價鍵,而分子晶體中則存在的是分子間作用力,這也是兩種晶體之間的本質差別。
結語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時,基于宏觀辨識與微觀素養的探索,要從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出發。結合相應教學內容,從根本上挖掘學生的資質。了解學生當前階段的學習短板,全面加強學生對微觀物質與宏觀性質的了解。這樣一來的話,學生所學的知識會變得更加牢固。他們在接觸深層次知識時,也會加以靈活利用。這能夠完成當前階段的學習管理,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強, 王瑞欣, 楊松林. 淺談"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實現——基于2018年河南省高中化學優質課的分析與評價[J]. 化學教與學, 2019(9).
[2] 李強, 王瑞欣, 楊松林. 淺談"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實現——基于2018年河南省高中化學優質課的分析與評價[J]. ?2021(2019-9):25-27.
[3] 陶冶. 基于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問題情境創設研究[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