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珩
摘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根據當前社會發展需要而生的一種新型課程形式。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展開實踐活動,一方面能夠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但當前小學教學還存在著諸多不足,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難以有效推進。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將結合小學教學現狀,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與途徑展開詳細地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學;綜合實踐活動;資源開發
引言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學、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實踐以及勞技教育,是一系列依據新課改發展目標要求而生的全新的,能夠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綜合型課程。在小學教育中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能夠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又能夠為社會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儲備人才,還能夠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與整體水平,對提高小學教育的有效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有效開發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本文將從意義與途徑兩部分出發,對此展開詳細論述。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在以往的小學課堂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一般是由被動接受教師傳授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想法皆被掩蓋殆盡,更不用說讓學生發揮自主創新能力去解決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問題。而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當中,能夠基于課程內容,盡情的發揮個人的想象。具體而言,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能夠將個人的想法以親身實踐呈現出來。世間萬物變化多端,小學生通過不斷地嘗試,能夠發現其中奧妙所在。為滿足個人的好奇心,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創新以驗證自己的想象。這對于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意義非凡。
(二)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傳統小學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主要教學目標,而忽略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動手能力的培養。這就使得通過這一教學模式所培養出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既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量,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社會人才只有具備較強的能力,才能夠在變化多端的職場環境中應對自如。因此從小學開始,在加強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也有著鮮明的時代意義。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為學生動手實踐提供了空間與時間。小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直接通過動手實踐來檢驗頭腦中的想法以及在課堂中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此同時,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鞏固其理論知識的過程,還是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的過程。因此開發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勢在必行。
(三)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當前大部分小學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習慣于以一對多的形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也習慣于獨立地接受并分析教師所傳達的知識。這一教育教學模式盡管能夠實現較高的教學成效,但學生在這一教學模式中一直扮演著孤立的個體,并不利于其在今后的生活以及職業發展過程中融入到團隊中去。因此從小學開始,在小學課堂上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迫在眉睫。而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則為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提供了契機。綜合實踐活動較為豐富復雜,一般需要學生通力合作完成。學生相互合作完成目標的同時,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團隊協作意識也逐步被激發出來。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
(一)借力日常生活開發綜合實踐活動
學校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首先可以從日常生活出發展開具體教學。例如在勞動與技術課堂上,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打掃教室衛生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研究性學習課堂上,教師則可以從制作水果電池這一方面入手,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今后學習物理的興趣。在這一實踐活動中,學生對于水果的用途又有了全新的了解,其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也被大大激發。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而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立足教學教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無論是小學教材還是其他各年級階段的教材,都是由教育專家經過多年的精心鉆研所匯聚而成的知識成果。與此同時,學生頭腦中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能夠為其之后實踐活動的展開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立足于教學教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具有較強的專業意義。例如在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上,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電腦的組成》這一部分內容時,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行翻閱教材中有關電腦的組成這一部分內容的講解。當學生自學結束后,教師再根據教材中所介紹的步驟逐步引導學生展開電腦操作實踐。小學生年紀尚小,對于計算機中較為復雜的內容理解及操作起來還較為困難。而學生通過一邊實踐,一邊對照教材講解的形式展開學習,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加深對電腦基礎知識的理解。
(三)結合當地文化完善綜合實踐活動
不同地區都有著其獨特的風俗習慣與文化特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也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展開教學。結合當地文化,完善綜合實踐活動,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能發揚當地文化,進一步傳承我國優秀文化,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例如在重慶地區,有部分小學在研究性學習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開展竹編技術教學。教學的過程同樣也是“竹編技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既具有地域特色,又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綜合能力,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要想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首先要從小學教師出發,引導教師立足于日常生活展開教學。其次再立足教材進一步豐富綜合實踐活動。最后,教師還要善于結合當地文化,完善綜合實踐活動并升華實踐活動的社會意義。只有小學生能夠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當中受益匪淺,小學教師所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才具有真實成效。因此在之后的小學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小學教師還需要因材施教,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提升實踐教學總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沈莉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路徑探析[J].新課程,2021(38):220.
[2]呂楊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整合途徑探微[J].學苑教育,2021(26):49-50.
[3]王迪.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方法探索[J].新課程,2021(3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