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娜
摘要: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內容中有專門的環境地理內容,彰顯著環境教育同高中地理教學活動的密切關系。在現有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盡管有專門的教材,可是在高考教學中,環境教育課程的覆蓋面還不大,因此應該積極轉變教育理念,促進環保教學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全面覆蓋滲透,以培養高中學生的環境意識,同時也把環境保護思想融合在其生活實踐之中。基于此,本文主要從環境教學與高中地理教學之間的相互滲透的意義與重要性出發,探討了怎樣進行全方面、廣領域的環境滲透教育。
關鍵詞:環境教育;高中地理;滲透
引言: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凡是我們肆意破壞地球自然環境的行為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風沙、霧霾、巖石流、酸雨等等,都是人們不遵循自然規律、隨意破環地球的惡果。如何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從而改善環保狀況,使環保活動變成每一位地球人的自發行為,這就需要各地的人民政府將環境治理工作提上日程,以加強環境治理力量,并嚴厲打擊肆意損害環保的犯罪行為,同時,深入而持續地進行環保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在地理課程中,滲透環保教育也不失為一個合理的選擇。因此,身為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老師,可以在地理課程中結合新教材內容適當地滲入了環保教學,其不僅調動了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也同時喚起了學生們的環保意識與行為,從而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的必要性
全球化經濟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嚴重威脅到地球上每個人的生存。如果人類不采取環保行動,地球將不堪重負。據相關資料顯示,地球上的冰山普遍出現融化跡象,導致海平面逐漸上升,許多物種將瀕臨滅絕。從長遠來看,人類將處于極其危險的境地。此時,環境教育也變得更加重要。因為高中學生們作為中國未來社會的接班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由于地理環境課程也是一個和環保有關的重要課程,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的教育也變得更加重要。在高中階段的地理環境教學完成之后,高中學生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將會不斷關心環境,并且一直投身于環保事務之中,這對于推動中國環保事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發現,在對高中學生們進行教育的過程當中,地理教師們把環保教育滲透到了地理環境教學這門課程的方方面面。這對中國的環境保護而言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甚至有機會在對學生們進行滲透教學的過程當中培訓出一些具備專門才能的環保人才。
二、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融入環境教育內容
隨著我國高考改革的發展,高中地理課程建設中的重點是為了進行對周圍地理環境事物和現象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了解、對同一個區域內地理環境事物的共同特征和差異的了解、分析關于人體活動和周邊地理環境間的交互關聯。其中,在研究關于人類活動與周圍地理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中,其課程內容中就不可避免地有將環境保護內容滲透其中,但是在進行其他教學的講解中,教師們更多的是為了進行關于環境保護理論規律的傳授。如要求學生掌握地球的自轉規律以及地球自轉影響下世界各個地方的時間變化,以及對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但是總體上,并沒有真正將環保教育融入區域地理和地球相關規律研究當中。所以,為實現環保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合理滲透,就需要在課程內容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環保意識的融入。一是需要老師從高中地理教育的課后練習中,提出一些關于氣候環境的相關實踐探究題目,從而讓高中生們能夠在完成了對氣候環境基本知識的掌握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由于人類活動的頻繁而給氣候環境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并且面臨著這一現狀,人類所能夠采取的措施到底是什么。二是學校要把環境保護的理念教育看成是高中地理課程各個學年的主要課程目標之一,并通過教學大綱的設計目標把環保教育納入到高中地理課程的各個階段、各個課程、各個實驗活動之中。
三、融入社會實踐活動
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培育地理學科素養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們應該要充分利用環境課堂的規律性、常態性特征,把環境教學循序漸進地納入其中。老師要充分運用學生課堂內所學到的環保專業知識,及時地組織學生開展環保主題方面的實踐活動,比如,通過在世界環境日、國際濕地日等舉辦相關的活動,促使學生從課外活動中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促進環境保護科學知識的傳播與普及,對于營造良好的環境教育氣氛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指導學生積極參與以環保教育為主體的各種實踐活動,利用實踐活動,逐步鞏固學生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環保專業知識,在提高他們環境意識的同時,也喚起了他們的環境保護自覺,積極加入到宣傳環境保護知識、進行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的行列當中,從而使全社會都能夠意識到做好環保的必要性,并意識到環保和人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通過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的觀察也能夠注意和環保相關的實際案例,例如廢物分類,回收和處理污水。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們進行觀察和評估,然后逐步培養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建立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的理念,和對于環保化學的基礎認識。在實踐中,學生們對廢物處理進行了嚴密調查,得出的結論不僅解釋了垃圾對于人體的損害以及垃圾分類的好處,還根據廢物的特性進行了是否可回收利用的探討,對這些無用之物提供了相應的處置辦法。家庭作業是對教師讓學生們對于課程內容的熟悉和擴展,但是社會實踐內容則可以讓化學知識在課后進行延申,學生們在課中和課后都可以對地理課中的環境保護進行深度解讀,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高中的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深入進行環保教學,需要進一步豐富高中的地理教材內容,在地理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指導高中生們發現環保問題,并運用環保思維來解決相應的地理問題。在實際課堂中,地理老師還需要幫助高中學生建立起環境認識系統,如此才可以使得環保教學切實滲透到地理課堂教學,滲透到學生生活之中,為推進綠色生態環境保護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雪妍. 試論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J]. 新課程·中學,2019(6):249.
[2] 吳麗麗. 論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J]. 速讀(下旬),2020(3):110.
[3] 吳昊. 論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7):25-25.
[4] 張克斌. 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研究[J]. 教育界,2020(1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