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軍花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道德與法治課程變得越來越重要,國家不僅將道德與法治教材納入了部編版教材之中統一編寫,而且對各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開展都十分重視。但是現如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還是十分低下,沒有提高,有效性十分低下就說明課堂教學沒有充分的效果,學生也難以得到充分有效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身為課堂主導者的教學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策略出發。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學學生年齡較小,受制于認知范疇與知識學習而未能形成成熟的思想,他們渴望獲得獨立卻不具備獨立能力,《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能夠給予學生們正確的指導和幫助。而教師的指導必須要與學生的親身體驗有效契合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們明確如何成為守法公民,如何避免虛度生活。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能夠給學生們帶來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教師應該圍繞《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們正確認知《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升學生們的參與深度,實現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的同步提升。
1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小學生的積極意義
從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及目的來看,這一學科可以被納入塑造人類各種思想觀念及完善人類道德修養的教學領域中。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講,道德與法治學科從實際出發,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心理素質及思想基礎,為小學生提供了恰當的道德塑造方向和生活行為準則,從而使小學生在有明確方向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自身,成長為更為優秀的人才。而針對教學機構來講,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正確發揮教學機構的教職本能,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素質型人才,在教育事業方面為國家貢獻不可忽視的力量。從社會角度來分析,對小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規范自身行為,為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提供保障,為國家的日益繁榮富強貢獻力量,也為未來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2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理論結合生活實踐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身心發展還都不成熟,各方面的能力還不夠完善,對于道德與法治中的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可能難以深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結合道德與法治中的生活化特征,將道德與法治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和生活實踐相互結合,從而聯系生活幫助學生更加有效的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有效的理解,也就說明課堂的有效性在不斷提高。比如在《生活離不開規則》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規則”這一概念可能難以深入的學習和理解,教師就可以將其和生活緊密結合,也就是通過生活讓學生理解規則。通過聯系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踐有效的理解理論知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理論知識有了充分的理解,課堂教學就可以說是有效的。
2.2布置活動性作業
在結束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圍繞課堂教學內容來布置活動性作業,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受現實生活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關聯性,并能夠正確看待問題,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比如,教師可以黑板報競賽的形式開展活動。讓學生對有關課堂教學內容的知識進行收集并加工,然后繪制在黑板上。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可以潛移默化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雖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上,活動性作業并沒有直接作用。但是,它對于塑造學生道德品質來說意義非凡,這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基礎。
2.3突出學生主體,促進全面發展
現代教育對學生主體地位的保護和突出保持了高度關注,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地位,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突出,為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塑造提供有效支持。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清醒認識自身處于主導位置,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互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教學進度,掌握學生的學習動向,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為學生們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進而讓學生們保持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表現出興趣不足時,教師要及時發現背后的原因,使得學生能夠快速融入課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4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豐富全部教學內容
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該學科的開放性比較強。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科教材并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通過仔細研究教材中的內容,將更多隱藏教學資源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在深入挖掘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時,還需明確每節教學課堂的重點以及難點部分,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定的學習方向。在將教材中蘊含的隱藏資源挖掘出來后,教師會發現教學課堂逐漸豐富,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學到課堂之外的內容。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育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重要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討教育內容,高度重視對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優化教育目標及教學策略,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更好地完成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申紅麗.有效提高課堂效益:以小學《道德與法治》為例[J].新課程(中學),2017,21(05):105-106.
[2]韓永霞.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4):1.
[3]肖艷華.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