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賓
摘要:體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一環,逐漸又受到了社會的重視與認可,教育目標也從完成教學任務轉變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和健康的體魄,所以需要教師結合這一改革要求,實現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創新,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運動魅力,鍛煉身體素質,培養堅強意志。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創新;教育策略
為適應新課改教育要求,初中體育教師應首先正視自己的教學問題和初中體育的教學困境,從解決教什么、怎么教、怎樣能教好一系列問題入手尋找教學創新的突破點和落腳點。如重視初中生該階段的心理健康素質和身體健康條件,以“體育娛樂”這一主線切入整個教學活動,開發教學資源,使初中生在寓教于樂的體育活動中既釋放了天性,又解放了思想,能從鍛煉活動中真正做到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并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無論在課上體育活動、戶外實踐活動還是家庭保健活動中都能有意識地主動參與其中,并實現用良好的運動態度帶動個人體育素養的提高和體育學習能力、運動技能掌握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體育的教學困境
(一)教師教育理念保守
受到較長一段時間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體育教師自己都將該門學科看作可有可無的教學內容之一,既做不到主動爭取體育活動時間,以滿足體育教育要求,又不能結合初中生該階段的性格特點、身體特點進行教學創新,無法突破傳統的保守的教育理念,致使初中體育一直陷在教學困境中無法得以脫身[1]。
(二)教學方法單一
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較陳舊,導致教學方法單一,或者習慣于運用大撒把的自由教育活動讓學生自己鍛煉,但由于組織性欠缺,挑戰性不夠,導致學生的自主運動意愿較低,無法在體育活動中有所收獲。其次,教師所設計的體育活動、體育游戲又缺乏對于學生差異性如性格特征、身體素養等的了解,導致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學生無法從體育中感受樂趣。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的創新思路
(一)打造合適的學習環境,實現教與玩的統一
適宜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初中生放松自己的狀態,更自主的參與到體育游戲和體育活動之中。教師首先應當從自己入手,以平等的觀念和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創設良好的互動氛圍,而非嚴厲管教。
如組織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的足球比賽活動,抽簽選定自己的位置,教師不再只是裁判員,而可以是前鋒、中鋒、守門員,要與其他學生合作,要聽從其他學生如隊長的安排,通過教師自我放下身段,與學生打成一片[2]。
同時,教師還應當消除自己的偏見認知,給予學生同樣的選擇權。如部分體育教師認為初中女生身體嬌弱,不適合參與競爭性較強的活動,為其安排了諸如散步、慢跑、健美操等的活動,而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導致學生認為自己不被認可和尊重。所以可以安排多樣的活動,如球類練習時可以是原地投籃,可以是小組競賽,甚至可以是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之內的3對3比賽,學生進行自由選擇。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將情境教學法融入到初中體育教學之中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運動本領與技能,并針對個別教學內容提高其教學效率。
如在講解有關于足球傳球、過人、顛球等動作要領時,教師改變單一的理論講解或示范的方式,而利用視頻比賽或趣味足球故事的案例分析方式,先給學生帶來視覺的沖擊,再請學生嘗試著從自己的角度判斷該主題視頻選擇這一比賽過程的原因,然后教師再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其中包含的技術動作,請學生一邊聽講一邊模仿視頻中的動作進行實踐式學習。將比賽情境融入到實際教學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鍛煉主動性,又使教學氛圍更加融洽,教學結果更加優化[3]。
(三)開發多樣的教學游戲,推進教學結果
寓教于樂還體現在體育教學多以體育游戲這一形式開展方面,既拉近師生距離,又促進生生互動。在游戲中訓練技巧與本領,在游戲中感受體育魅力。
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不同訓練目標的體育游戲,如訓練上肢力量的小推車游戲,看哪一組學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僅憑借上肢傳遞收獲更多的“貨物”;或訓練下肢力量的接力跳遠比賽,三人一小組,看哪組能跳得更遠,并可收獲獎勵一份。
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開發特色資源,如民間游戲或民族游戲,讓學生既能參與體育活動、訓練基本技能,又能夠了解游戲或體育背后的民族故事。如將投壺游戲演變為投擲游戲,小組學生隨機選擇身邊待投擲物體,定距離投擲在塑料框中,哪一小組可以在規定時間之內完成最多數量的投擲即獲勝。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訓練了自己的跳、投技能,還會思考用何種角度、力度、選擇怎樣材質的物品投擲效果更好。
三、結束語
初中體育教學要適應新課改要求,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教育,單一進行訓練的方式,融入如賽事視頻、體育活動錄像等多樣的資源,打造師生積極交流、共同互動、共同參與的學習情境和環境。并借由多樣的游戲資源和游戲形式共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體育教育、體育活動對學生身心、思想素質、意志品質等的鍛煉、影響與提高。
參考文獻:
[1] 喻菊琴. 論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創新教學思路[J]. 新絲路:上旬, 2020, 000(003):P.1-1.
[2] 官榮軍. 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的實效性[J]. 女報:時尚版, 2020, 000(001):P.1-1.
[3] 洪青寬. 基于新課改下初中體育教學的新思路與新方法[J]. 散文百家, 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