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健
【摘要】目的:分析了中醫治未病理論應用于防治高血壓病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實際效果。方法:研究中,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10名老年高血壓病人當成了研究對象。首先,對所有病人的基本資料進行了整合分析,進而根據護理方式的差異將他們劃分成了研究組和常規組,各有55人。其中,常規組內病人采用的是傳統護理措施,而研究組內患者則又增加了以中醫治未病理論為主導的護理措施。最后就兩組病人的實際護理效果進行了量化比較。結果:研究組內病人的血壓控制效果要明確優于常規組患者,之后其服藥依從性同樣明顯優于常規組內的患者。經數據計算可知,P均<0.05,所以結論均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結論:在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護理中應用以中醫治未病理論為主導的護理措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重視相關護理措施的推廣應用,進而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讓其用科學的方式享受生活。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中醫治未病理論;健康教育;應用實踐
近幾年,高血壓的發病率正在不斷升高,因此需要做好這部分病人的臨床護理工作,重點在于通過科學嚴謹高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引導患者對于高血壓的發病原因、治療過程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建立起系統全面的了解,之后還需要提高病人的風險意識并且讓其主動配合各個環節的治療與護理工作。新形勢下,中醫治未病理論出現在這部分病人的臨床護理工作之中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實踐。以下筆者對其實際效果進行了研究論述:
1.資料與方法
1.1常規資料
本次研究開始于2020年8月、結束于2021年8月。具體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10名老年高血壓病人當成了主要的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措施的差異將他們劃分成了研究組和常規組,兩組人數相等。常規組內的55名患者中有36男、19女。病人的年齡在61~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74±2.76)歲。研究組內的55名病人之中共有35男、20女。病人的年齡在60~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58±3.36)歲。經數據計算可知,兩組病人的常規資料并不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因此本次研究工作值得繼續推進。
1.2研究方法
首先,常規組內病人主要采用的是傳統護理措施,內容主要包括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對其進行血壓控制治療。其次,研究組內病人又新增加了以中醫治未病理論為主導的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第一,組建治未病護理領導小組。需要選擇優秀的護理人員以及科室護士長組建治未病護理領導小組,負責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并且監督各項細節工作的落地實施。第二,做好高血壓病人的飲食護理。飲食的調節與控制會直接影響到病人的血壓情況,因此需要提高對于這類問題的關注度。具體來說,高血壓病人的飲食應當以低鹽低脂為主,要盡量避免讓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并且讓患者戒煙戒酒。第三,適量的體育運動。堅持適量的體育運動能夠讓患者的體重維持在正常水平,因此可以降低高血壓的發生幾率。對于高血壓病人而言,適當的體育運動也可以促進機體代謝,并且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因此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應當指導病人養成健康穩定的作息習慣,可以在睡前嘗試用熱水泡腳,以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并且提升睡眠質量。第四,情緒調節和心理護理。首先,需要安排專人給病人講解高血壓的發病原因、治療過程以及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進而引導患者對于這部分疾病建立起系統全面的認識并且提高他們的治療依從性。其次,醫護人員要注意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進而了解并且穩定病人的負面情緒。要引導患者明確良好的心理以及情緒狀態對于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并且讓其學會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各個環節的治療以及護理工作,用科學的方式來享受生活。
1.3觀察指標
研究中,首先以三個月為時間節點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壓變化情況進行了量化對比。在此基礎上,借助于Morisky問卷對兩組病人的用藥依從性進行了量化比較,具體包括0分和1分兩個評價等級。評分越高即證明病人的依從性越差。
1.4數據計算
實際研究中,借助于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各個環節的數據資料進行了整合分析。最后在P<0.05的情況之下即可以認定為數據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病人的血壓控制情況對比
完成所有護理干預之后,研究組內病人的血壓控制情況要明顯優于常規組內的病人,而且數據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對比情況如下表1:
2.2兩組病人的用藥依從性對比
匯總研究數據可知,研究組內病人的用藥依從性評分要明顯高于常規組內的病人,數據差異同樣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幾年,高血壓等慢性心腦血管類疾病的發病率正在不斷升高,所以說必須要重視這部分病人的臨床護理工作。具體來說,需要將這方面的護理干預放在健康教育之上,目的在于引導高血壓病人對于高血壓的發病原因、治療過程以及在實際治療中會遇到的問題與阻礙建立起系統全面的認識。新形勢下,中醫治未病理論已經在這部分病人的臨床護理工作之中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實踐,因此應當由此著手推進相關護理措施的創新改革。
本研究結論證實,在以中醫治未病理論為主導的護理措施的作用下,研究組內病人的血壓控制情況以及用藥依從性均要明顯優于常規組內的病人,而且數據差異均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鑒于上述情況,應當做好相關護理措施的推廣應用,進而提高患者的預后恢復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丹,肖丹,張婷,張冀東,楊玉芳,孫貴香. 運用中醫治未病理論探索高血壓前期中醫健康管理模式[J].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0(03):3-5.
[2]劉向華. 基于中醫治未病理論的高血壓前期中醫健康管理初探[D].湖南中醫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