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種大眾化的文學形式,網絡文學相比傳統文學能夠更加廣泛反映現實生活中的各個層次和維度,具有更加廣闊深遠的現實意義。網絡女性小說作為網絡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以其獨特性在當下文學環境中大放異彩。在當下文學環境中,通過跨媒介合作,文學能夠更大程度體現出其觀照現實世界的社會功能。《歡樂頌》以現實視角接觸女性人生,展現出非凡的藝術魅力。《歡樂頌》表現了原生家庭對人物的影響,反映了平權社會下男性主導視角,折射出生活的現實性。
關鍵詞:歡樂頌;網絡小說;女性文學;原生家庭;現實視角
隨著網絡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互聯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大規模普及,網絡文學越來越興盛。作為一種大眾化的文學形式,網絡文學相比傳統文學能夠更加廣泛反映現實生活的各個層次和維度,具有更加廣闊深遠的現實意義。網絡女性小說作為網絡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以其獨特性在當下文學環境中大放異彩。寬松的網絡環境、開放的社會思想給女性意識的多元化綻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文學不僅僅通過網絡這一傳播途徑傳遞其價值觀,越來越多的網絡女性小說也以改編成電視劇的方式表達其思想內涵。在當下文學環境中,通過這種跨媒介合作,文學能夠更大程度體現出其觀照現實世界的社會功能。《歡樂頌》以現實視角接觸女性人生,展現出非凡的藝術魅力。
《歡樂頌》在充分體現當下網絡小說共性的同時也展現了它獨特的一面。故事背景設定較其他網絡小說更加廣泛,許多網絡小說將情節展開的背景集中在普通階層中,而《歡樂頌》一改單一的背景元素,將視線橫向擴展,講述了精英階層與普通階層之間的故事。并且隨著影視文學的盛行,小說文本更傾向于劇本,集中表現在環境的相對弱化和人物對話的強化,故事情節更依靠人物語言推動。小說的大環境放在經濟發達、物欲旺盛的海市,五位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異、職業層次不同的都市女性各自攜帶往事和憧憬,機緣巧合住進海市歡樂頌小區22樓,她們在各自的領域里努力拼搏,在事業上打拼奮斗,在愛情上不斷追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小說中,五位性格鮮明的女性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五位性格迥異、處世哲學完全不同的女性相互磨合,發生了許多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背后折射出當代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現小說的現實意義。
一、表現原生家庭對人物的影響
原生家庭理論由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引入,通常意義上,一個人長大后所組建的家庭被稱為新生家庭,而自己出生和成長的那個家庭則被稱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生命個體情感經驗的最初場所,在生命前期其個人人格和自我意識尚未形成,猶如一張白紙,一步步地描繪著社會色彩,逐漸從生物意義上的“人向社會意義上的“人”轉變。《歡樂頌》中五位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性格命運與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如作者阿耐在2013年小說剛完成時闡述創作背景時所說:“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硬件,比如父母遺傳的智商、體質、長相等;另一方面是軟件,成長就像海綿吸水,父母的見識、家庭所處的階層、家庭所處的地域、家庭的經濟狀況等,直接影響一個人所受的初級教育。而成熟,是對成長過程所受教育有意無意的反芻與揚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設置人物形象的時候是以家庭背景為原點向外輻射的,這其中包含著一個家庭對每個成員細致入微的影響,例如經濟條件、家庭成員關系、受教育程度等,這使得每個人物的性格發展都有據可依,看似由情節推動人物不斷成長,但其實作者早就為筆下的角色埋下伏筆。也正是因為這樣,那些看似矛盾沖突的重要情節如樊勝美的崩潰、曲筱綃對樊勝美的偏見、關雎爾的溫順與叛逆等既具有文學的戲劇性但也具有人性的合理性。良莠不齊的網絡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通病就是對人物家庭背景的忽略甚至是跳過,這必然導致人物的虛空,也導致讀者常常不能夠理解人物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家庭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走向,而一個人在社會人際關系中的一切表現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背景中。而在《歡樂頌》中,影響人物性格養成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硬件的角度來看,家庭因素對安迪、樊勝美兩個姑娘的影響相比較另外三個姑娘更明顯。安迪繼承母親的顏值基因,擁有姣好的外貌。同時她對數字也有超乎常人的敏感,這繼承了父親在經濟方面的天賦。看似完美的家庭背后卻是因精神病引發的分裂和破碎,隨之而來的便是孤兒院的成長環境。強大的先天因素使安迪能夠在孤兒院脫穎而出,很快被領養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相比之下,家庭所帶給樊勝美比較正向的就只剩下容貌了,然而這并沒有成為她通向幸福的護身符,在這個同樣破碎的家庭里雖然沒有出現精神病這樣的不安定因素,卻是父母男女不平等的觀念帶給她巨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樊勝美盡管已經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填補家庭這個巨大的無底洞,可是依舊無法滿足母親的不斷壓榨、哥哥的一味索取。在她的父母看來,她的出生就是為這個家庭服務,她理所應當給哥哥經濟幫助。因此,她只能將自己的未來寄托在男人身上,大齡剩女的她和當下大部分女性一樣也被迫走上相親這條道路,并且她表現得更為迫切。她急切地希望可以早日找到理想中的白馬王子,早日擺脫自己不那么光彩甚至是個沉重包袱的家庭。
相反,曲筱綃的家庭親子關系就復雜了許多,遠遠稱不上和諧的家庭成員關系對曲筱綃的性格形成及日后發展都產生重要的影響。總體來說,這個家庭里面的各個成員互相提防、互相算計,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暗流涌動。重組家庭的錯亂又摻雜了爭奪家產的鬧劇。這樣的富二代家庭少了一些普通家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多了一些巨額財產的明爭暗斗。表面上,曲筱綃和父親親昵和諧,而曲父也像許多正常家庭的父親一般疼惜女兒,竭盡全力想要為女兒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然而,在真正觸碰到家族的傳統根基與經濟基礎時,這位寵女上天的父親表現出的完全是另一張企業家面孔,他堅持給曲筱綃同父異母的哥哥具有實權的公司經營權,哪怕無能的哥哥總是把公司經營得一塌糊涂,但是曲父從未對他放棄希望,反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奶奶病重面臨生命危險時,有資格回老家看奶奶的只有哥哥,只因哥哥作為長子這樣不可動搖又令人失笑的血緣地位。這樣看似無法理解的情況卻是在中國當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生活現實。當然,曲筱綃與哥哥的相處也是面和心不和,她這次回國就是為了和哥哥一爭高下,為自己和母親謀取一杯羹。表面上他們應父母長輩的要求和諧地在同一張餐桌上吃飯、聊天、互相問候,而一走出家門仿佛眼前這個人再與自己沒有任何交集關聯,他們彼此挖空心思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調查對方的一舉一動,一有風吹草動立馬向曲父報告,借此打壓對方勢力,提高自己在父親心中的地位。在這樣經濟利益糾葛的家庭中,人們眼中一貫真摯的母女關系也顯得沒有那么單純了。曲母想盡一切辦法讓女兒從美國回來爭奪家產,而這個動機的出發點也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家庭地位。這樣的一個人物從出場到謝幕都充滿著無限的戲劇性,她大大咧咧、嫉惡如仇卻不得不處理家庭中棘手的經濟關系。身為人女她或許希望父母和諧、身體健康,然而在金錢的驅使下,她被迫臨陣磨槍步入職場。在這樣的人物身上,集中體現了極端親子關系對于子女的不良影響。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縮影,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并不僅僅只受到了父母基因的影響,家庭環境會影響孩子的生理特征和性格形成,因而透過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處事態度,這個家庭的親子關系、家庭氣氛也可見一斑。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人類對于幸福這個主觀性很強的感受總是有許許多多不同維度的認知,有的人認為衣食無憂是幸福;有的人認為獨當一面是幸福;有人認為平淡自然就是幸福。但總體來說,幸福是一種令人開心滿足的感受,一個幸福的家庭或者貧窮或者富裕,它總是讓每個成員感到愉快安穩。相反,一個不幸的家庭,總是有著層出不窮的問題。《歡樂頌》中不論是高高在上的職場精英,還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抑或是市井家庭的胡同公主、小康家庭的乖乖女、平民家庭的迷糊小妞,每一個家庭都展現出一個又一個不幸卻又那么合乎常理的故事,讓讀者不自覺地對文本有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認同感。也正是這種對家庭生活的現實性反映,極大地引起讀者的共鳴,體現出小說的現實性內涵,也使得這部作品以更加真實的姿態在一眾網絡小說中脫穎而出。
二、反映平權社會下男性主導視角
隨著女性主義運動從十九世紀興起至今,為女性吶喊的聲音此起彼伏。不可否認的是,從法律的層面出發,越來越多的條律出臺保障女性權益,社會的發展也不斷地走向了平權。然而,當下社會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匪夷所思的說法,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女生讀完學士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讀完博士成烈士”等,諸如此類的俗語背后其實反映了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依舊束縛著當下的中國人。人們理所應當地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女性天生屬于家庭,男性應該為經濟基礎奮斗。基于這樣的社會現實,《歡樂頌》通過五個不同的女性角色表達了作者對當下女性主義的看法。阿耐曾說:“我當然是一個堅定的女權主義者,但是我生活在一個男權社會。”作者借作品試圖表達的是當下平權社會中男性仍占主導地位的女性成長道路,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對生活與工作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當下社會女權的真實圖景。作者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具體闡釋當下的女權思想。
(一)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來看,小說中“五美”的形象設置充分迎合男性的審美觀念。雖然“五美”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她們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甚至興趣愛好都各有不同,但她們都吸引著來自不同階層男士的關注和青睞。這種通過男性的關注來反映女性的價值體現出當下社會對待男女關系的主流思想觀念,同時也揭示了一個主題即女性的婚戀問題。小說通過對這樊勝美和曲筱綃兩位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從不同維度體現出當下存在的重男輕女思想和男女不平等現象。
全書來看,五個女孩子中樊勝美是受到家庭拖累最嚴重的一個人物形象,她表面光鮮亮麗,內心卻千瘡百孔。盡管不理解甚至抱怨母親一而再再而三對自己和哥哥的區別對待,她還是在默默地為家庭買單、為哥哥買單。這樣的家庭環境迫使她不得不堅強自立,在這條自立之路上,她能感受到姣好的外貌帶給她極大的自尊與優越性。然而隨著年華逝去,她不再滿足于口頭上的贊美或是眼神中的欣賞,她希望通過獲得上層社會男性的保護來改變自己的階級地位,從而盡快結束“提款機”一般的人生,改變自己的人生。于是她成為了男人酒桌上的“主菜”、別人眼中的“撈女”。樊勝美這一極端人物形象表現出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觀念對女性的毒害,在這種強大不可撼動的思想毒瘤面前,女性顯得無奈與無助。而更讓讀者感到唏噓的是這種匪夷所思的現象在當下仍然存在。
與之對照的另一個深受其害的人物就是富二代曲筱綃了,從國外回來的首要目標是與同父異母的哥哥爭奪家產。她積極上進,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憑借自己的能力做出了不小的成績。相比好吃懶做、一事無成,導致公司虧損的哥哥,她算得上是不靠家庭、有所作為的好青年。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曲父一邊給予掌上明珠無限褒獎,一邊仍然打算著把家產交給繡花枕頭的兒子。這其中的緣由不外乎因為曲筱綃終歸是要嫁給別人的。在與父親堅持不懈的博弈中,小曲終于認清了父親思想中不可動搖的性別觀念。在父親眼中,長子是最重要的,他的身上流淌的是象征家族身份的血脈,不論他做出多么出格的事情,長子永遠都是長子,擁有他與生俱來的權利。這樣的人設體現出當下社會中的一種現象:表面上,到處都看得到“生男生女都一樣”的大紅標語,父母對女兒百依百順,尊重女兒,而真正在骨子里父母都認為女孩子天生要嫁到外人家里,在適齡年齡找一個他們認為可以依靠的男性安穩度過一生。這就是一個女孩子單調的人生使命。這種表面與實際存在巨大反差的現實情況反映出性別差異思想在人們心中的根深蒂固。
(二)從家庭背景來看,曲筱綃和樊勝美一個是皇家格格一個是胡同公主,兩個人似乎毫無交集,但是她們的家庭卻有著相同的共性。看似囂張跋扈、說一不二的小曲實際上并不是父親最看重的女兒,而受到全家“關注”的樊勝美卻只能感受到“關注”背后的威脅和利用。這樣的兩個人物或許有太多不一樣,可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作為女兒的妥協和無助。
(三)從情節設計的角度來看,“五美”一出場,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男性出面才可以解決。每個人事業的背后都有一個男性角色的支撐,例如安迪背后的老譚、甚至小曲的生意也多靠小包總照拂。最突出的體現就是樊勝美家里的一系列事情,可謂是男性云集。無論是人人服氣的女強人安迪,還是受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富家女曲筱綃更或者是處于平民階層樊勝美、邱瑩瑩、關雎爾,這些女性在敘事中仍然是處于被動位置的,她們不斷地依附著身邊的男性形象。處在較高階層的安迪需要借助譚宗明的力量尋找自己的弟弟。在愛情方面,安迪同樣要依賴男性的評判標準,因為認定自己有家族遺傳精神病,在與魏渭的相處中,總將自己置于一個配不上對方的地位,最終這段戀情以不歡而散告終。在與包奕凡墜入愛河之后,也多次受到包母無端地猜忌和懷疑。同樣作為精英階層的人物形象,無論是天賦還是能力,安迪都絲毫不輸給精打細算的魏渭或者是風流倜儻的小包總,但即使這樣,安迪仍然時常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不是被懷疑是插足別人家庭的小三兒就是被認定是為了圖謀別人家產的“撈女”。當今社會有一種人群分類方法:男人、女人、女強人。足以見得人們對于出色的優秀女性別有看法,人們習慣性地戴著有色眼鏡來觀察“女強人”這個群體,在她們身上貼了太多不公平的標簽。以至于在同等情況下,女性往往要遭受更多的不平等對待。再說曲筱綃,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于男性的。回國后商業資本來自父親的積淀,人脈資源來自男性好友姚濱的幫助,強大的資源才支撐這個富二代在事業上頗有成就。而一直以來屈從男性權威之下的樊勝美就更不例外了,她在父親病重遇到經濟困難時,最終還是依靠富裕階層的魏渭的幫助度過難關。在老家處理無賴哥哥的棘手狀況時,也一直都需要借助包奕凡的力量得以解決。同時,樊勝美對男友王柏川的依賴更是令人咂舌,女性獨立生存的能力在男性面前被剝奪,只剩下軟弱與依附。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出租屋2202漏水引發與樓下住戶的沖突,幾個女孩一時不知如何解決而關門躲避,這時恰好遇到關雎爾的追求者林師兄,在林師兄的和平談判下,事情很快得到妥善解決。作者隱隱傳遞著這樣一種觀念:當五位女性遇到麻煩時,不管她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是否有能力獨立解決,她總是或多或少需要男性出面發揮決定性作用。人們所要發現和注意的,是這種對于女性能力的慣性思考方式,一方面更多的人對“女強人”區別看待,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會將女性的生死存亡與男性緊緊綁定在一起,體現了一種現實的矛盾。在這樣一部具有現實意味的作品中,作者試圖以這種更深厚透徹的“女性視角”表達“女性主義”,從而能夠更深層次地關照女性個體在社會中的角色和地位。作者在故事中未發一言,卻透過一個又一個環環相扣的故事把社會現實一步步展開在讀者大眾面前,以揭發隱藏于現實的陳規陋習和男性話語權。
三、折射生活的現實性
網絡文學在更大程度上延續了文學反映現實社會的功能,與“文以載道”的傳統文學相比,這種多元化的文體保持了作者個性化的寫作立場,作者并不以評論家自居,而是從個人的生活經歷出發,將作者眼中的都市生活精確又個性地記錄下來。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精細地描摹了社會各階層的眾生相,從而體現現實生活的殘酷性以及在殘酷的現實中人們慷慨悲歌、不斷向前的人生姿態。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阿耐曾說:“我寫的《歡樂頌》正好截取五個女孩從成長到成熟的這個片段。”由此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女性成長史。五個女孩同住歡樂頌小區,緣分讓她們從此發生交集,一起經歷過許多事情,但是兜兜轉轉依舊離不開自己原本的社會階層。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老友記》,然而這并不是一部偶然相逢、彼此幫助、一起成為最好的我們的童話故事,真相遠沒有這么溫暖。2202中有三個姑娘都是來自社會中下階層,她們每一天都在奮力拼搏,努力打拼,渴望在大城市立足。可生活的殘酷并不能讓她們如愿,每一個清晨的斗志昂揚都會變成傍晚的垂頭喪氣,依舊每天擔心著房租的著落。而處在上流社會有房有車的安迪和小曲也沒有想象中那么舒適自在。《歡樂頌》中五個女孩關系的微妙真實地折射出生活的倒影。歡笑也好,哭鬧也罷,22樓的故事讓讀者深刻地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生活或者回想起了自己曾經的歲月。《歡樂頌》圍繞五個女孩子日常生活中瑣碎龐雜的故事,實際上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真實的生存圖景,這,就是生活。
也有人認為,《歡樂頌》是一部都市女性成長史。五位女生在殘酷的大城市打拼的同時,一直都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成長到成熟”的過程中體現了女性成長的主題,其中尤以樊勝美與安迪最為突出。樊勝美從最初一心想要依靠男性與婚姻改變自己生活境遇到最后的幡然醒悟,主動與王柏川分手,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的生活,思想成熟的樊勝美變得更加自信、獨立、堅強,更加具有煥然一新的女性魅力。相比樊勝美與家庭抗衡后的成長,安迪的成長更多地體現為個人感性與理性較量后的成長。安迪從最初的不近人情、小心翼翼到最后突破重重心理障礙,變得不再那么高冷,充滿人間煙火氣息,在這個過程中不乏22樓鄰居們的幫助與小包總性感熱情的愛情包圍。除此之外,剩下三位姑娘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長。曲筱綃在與四位珍貴而又樸實的鄰居互幫互助之中,感受到了生存的價值,體會到了朋友的意義。她也從原本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生活逐漸走向認真拼搏、積極進取的奮斗中。乖乖女關雎爾雖然在小說結局沒有完美的愛情歸宿,但是相比以前的關關,她已經不再對父母之命唯命是從,更多遵從自己的內心,思考自己的人生訴求。即使是最迷糊的邱瑩瑩也慢慢變得成熟理智,經歷了一次失敗愛情的小蚯蚓能夠正確看待愛情,在愛情面前大膽追求,不卑不亢。五位姑娘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心靈成長,這種積極向上的女性成長史為當下女性樹立了成功的典范,蘊含了更具正能量的現實性意義。
四、結語
在當下的網絡環境中,《歡樂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影響著當下青年人的思想,同時,它也發揮著文學反映生活的作用。通過人們對文學作品亦或者影視作品的熱議,體現出當下人們對愛情、婚姻、家庭等不同的思想觀念,更加體現文學關照現實生活的社會現實性意義。
參考文獻:
[1]阿耐.歡樂頌[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6.
[2]黃佩佩.網絡女性小說的電視劇改編研究——以《后宮·甄傳》《步步驚心》《何以笙簫默》為例[D].蘇州:蘇州大學,2016.
[3]崔馮.網絡小說的文體特征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0.
[4]童娣.階層鏡像、創傷記憶與女性成長——評阿耐的網絡小說《歡樂頌》[J].東吳學術,2017(2):17-22.
[5]呂玉瑩,趙強.“偽女性主義”宣言書——淺析《歡樂頌》[J].戲劇之家,2016(19):139-139.
作者簡介:張銘,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