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 ?要:幼兒戲劇作為一門開放性與綜合性強的藝術模式,在新課程改革下被教育領域所重視,為此幼兒園積極開展了幼兒戲劇教學,引導幼兒在實踐中感受戲劇藝術的魅力。據此本文以繪本為載體闡述如何開展幼兒戲劇教育活動,旨在通過此為幼兒園戲劇活動提供科學的策略指導。
關鍵詞:繪本視閾;幼兒教育;戲劇活動;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4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2-0069-02
【Abstract】Preschool drama,as an open and comprehensive art model,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refore,kindergartens actively carry out preschool drama teaching to guide children to feel the charm of drama art in practice.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carry out drama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with picture books,aim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strategic guidance for drama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Keywords】Visual threshold of picture book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Dramatic activities;Strategy research
幼兒戲劇教育活動,是以繪本為主要載體,圍繞繪本內容進行繪本創編,開展劇場表演的一項教學活動。借此鼓勵教師借助繪本創建多元化的戲劇活動,發揮其綜合性特點。基于此從下面幾點討論在繪本視閾下如何開展戲劇教育活動的策略。
1.選擇戲劇元素幼兒繪本
(1)挑選角色豐富的繪本。戲劇本是一種社會性的藝術,可以反映人生。幼兒在戲劇舞臺上的動作與表情都是對真實生活中狀態的模仿與展現,進而引導其從另外一個視角觀察世界。所以幼兒戲劇比較注重其角色的情感認知,希望幼兒通過此可以了解到故事中角色面臨的問題,與其產生情感共鳴。在此幼兒戲劇中要加強對角色體驗情感的引導,選擇角色豐富的繪本,如《長頸鹿不會跳舞》中角色有獅子、長頸鹿、大象、犀牛等十多位。以清晰的角色定位,為教師設置戲劇角色提供空間。但如果繪本中的角色少怎么辦?在此可挖掘無生命的事物作為“角色”,并通過戲劇的方法將此進行變身,在此需要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將靜態的物體變為角色演繹出來,如花朵、河流、石頭等。如《山田家的氣象報告》中可引導幼兒利用自己平時對氣候的觀察,結合肢體動作,用自己的表情與動作,演繹山田家的天氣,用不同的角色表示天氣,同時還代表幼兒不同的心情,發揮幼兒想象力創造出一個個生動、富有生命的角色。
(2)選擇故事中有沖突的繪本。情節是幼兒戲劇學習中的主要脈絡,通過戲劇表達故事的發展經過。借助對生活事件中的沖突可反映繪本作家的態度,此也是最容易引發觀眾共鳴的部分。在此結合故事的發展順序,開始交代故事的人物、地點、時間、背景,然后在故事中間呈現沖突,如角色之間的沖突、角色與環境之間的沖突等。最后以解決問題與揭開困惑結尾。幼兒戲劇教育中教師可將這種沖突作為創建趣味的資源,讓幼兒主動利用戲劇的沖突聯系上下故事情節,在勇于面對中嘗試解決“沖突”,可助幼兒達成最后的學習目標。如《三只小豬的故事》中就隱藏多種沖突,如大灰狼是否吃掉小豬的內心沖突、大灰狼和小豬之間的沖突等。一個個沖突的呈現,將故事推向高潮,最后以意料之外的結局讓幼兒的精神一直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將“沖突”作為最佳教育資源,無論是繪本中的沖突還是幼兒戲劇表演中的沖突,都會引導幼兒與同伴,教師之間產生思想碰撞,讓其不斷選擇與判斷,增強幼兒合作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選擇帶有沖突情節的繪本對幼兒戲劇教育來說也很重要。
2.結合繪本內容開展活動
(1)鼓勵幼兒即興表演。選擇完繪本后,就可帶領幼兒閱讀,讓其先對繪本中角色的語言與動作等與之前的認知經驗進行同化。幼兒會發現在一日生活中經常能遇到繪本中的場景,如女孩過家家中的保護寶寶的游戲和男孩裝扮孫悟空,打走妖精的場景,都可作為戲劇中的場景,以生活中的常態為背景,為幼兒創建戲劇表演活動情境。通過幼兒在繪本幼兒中的即興創作靈感作為開展戲劇教學的源泉,如《三只小豬》繪本閱讀中,教師提出“你能表演一下三只小豬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嗎?”鼓勵學生思考繪本內容,然后對其進行創新演繹。在幼兒的即興表演過程中,教師可借助故事棒的形式,助幼兒構建表演的空間與畫面,然后鼓勵幼兒即興表演。此時幼兒的表演不再是無目的與無計劃的了,幼兒的表演自發性與過程性也獲得提升,進一步激發其表演欲望。
(2)師幼一同創造趣味性的戲劇游戲。師幼一同創造,即幼兒不再是被動接受,借助其最喜歡的活動形式創建戲劇活動呈現繪本。讓幼兒在身體與思想完全放松下加強對世界的感知,進而不但將繪本故事立體化,還能夠創編故事情節。在此教師可結合繪本的主題與結構,為其創造趣味性的戲劇游戲,讓幼兒通過語言與動作,開展戲劇活動。幼兒戲劇游戲的呈現可以以兩種形式進行,第一,戲劇教學開始前的暖身活動,讓幼兒放松,并預測繪本故事情節進行活動;第二,將幼兒當做戲劇活動的主體,用游戲構建繪本故事。據此可將戲劇教學中的游戲分為:感官游戲、模仿游戲、韻律游戲、暖身游戲等。例如《不要再笑了,裘裘》繪本為示例,創編的游戲為“裝死游戲”,師幼一同商討游戲規則,如傾聽各種動物的慘叫聲,如遇到野獸出沒就要幼兒扮演的“負鼠”不再動也不能叫,否則就會被野獸捉到,先是教師扮演野獸,多次之后再有幼兒扮演,隨著游戲的進行慢慢增加難度,即兩只野獸出沒、三只野獸出沒。游戲將繪本與戲曲聯結起來,讓幼兒能夠以輕松的狀態實現繪本故事戲劇化,在游戲的世界中讓幼兒主動表達自我。戲劇游戲具備游戲與戲劇雙重價值。幼兒在游戲情境中輕松把握角色的心理狀態,同時能夠加強對世界的認知。教師在此要為幼兒提供安全與寬闊的場地,鼓勵積極參與。另外戲劇游戲也是有規則的,在師幼一同制定戲劇游戲規則下,建立行為約束性。
3.組織開展戲劇教學活動
將戲劇與幼兒園教育的幾大領域結合,可豐富幼兒園集體教學的內容,在教師深入分析繪本故事后設計活動,然后重點落實。活動中可引入各種戲劇活動的范式,助幼兒建設戲劇畫面、情節。幼兒教師可以借鑒的活動范式有:創建控件、定格畫面、故事棒、教師入戲、時空轉變等形式。
以《我的幸運一天》繪本戲劇教學為例,先帶領幼兒閱讀繪本,然后詢問幼兒覺得什么事情是最幸運的,并猜一猜繪本中的狐貍幸運的事情是什么?給幼兒一定時間思考,鼓勵其多觀察圖片,看里面的狐貍先生和小豬在干什么,請小朋友們自己模仿動作。然后在活動區域中開展“小豬智斗狐貍先生”,先引導幼兒想象小豬是怎么逃生的,用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來。然后讓幼兒合作,總結并表演出小豬能想到的逃生的方法。活動最后師幼一同討論小豬是怎樣的動物,它是怎么從面向危險到收獲“幸運”的。最后在多媒體音樂背景下,教師再帶感情的朗讀繪本。此類活動就是將戲劇教學與語言領域融合,先讓幼兒想象表演,構建故事的內容,此過程中培養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還通過此將原來靜態的文字畫面“動”起來。然后鼓勵幼兒自發性開展活動,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提升協作能力,在合作中提升自信心。此時教師要多給予學生交流與行動的機會,讓其主動成為戲劇創作人,思考與行動互動。
4.組織幼兒進行劇本創生
劇本的創生賦予其活力與生命,可以“生”出無限可能。幼兒園戲劇教學中的劇本創生,不要是傳統的教師單方面建構,需要師幼一同創生。在繪本載體下,教師扮演創作者的角色,與幼兒一同討論,引導幼兒頭腦風暴,開展創新與表演。結合幼兒的閱讀特點,選取繪本《十只小豬和一百只狼》實施劇本的建構。
第一,確定主題。教師帶領幼兒圍繞小豬與狼的故事開展討論,幼兒在此希望小豬不被狼吃掉,并幫助小豬想到了各種方法不被吃掉的原因,在想象中感受小豬聰明機智的形象。幼兒在小豬戰勝大灰狼過程中,確定了戲劇教育的主題“如何用自己的聰明機智戰勝敵人”。
第二,設計戲劇情節。教師以問題“為什么小豬遇到了大灰狼?”“如果你是這只小豬,你有什么好的辦法逃走呢?”等循序漸進引發幼兒思考與討論,現實開展想象,思考小豬是怎么遇到大灰狼的,然后在集體討論中思考小豬如何逃走。對于有不同想法的幼兒,教師可適當參與指導,有效指導其整理與歸納故事情節。以此助幼兒了解到劇情的轉折,即搬來救兵——老虎,嚇跑了大灰狼。整個戲劇通過豬與狼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系,傳達出戲劇效果。
第三,對話表達。教師通過問題“饑餓的大灰狼看到了這只小豬,他說了寫什么?”“見到這只小豬后大灰狼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小豬在見到大灰狼后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呢?”鼓勵幼兒表達與表演,并通過此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調動幼兒表演的積極性。另外當幼兒的語言表達與動作表演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可通過兩種形式指導。①教師以戲劇中角色的身份進行表演,為幼兒提供良好示范。②教師以旁白者的身份進行語言指導,渲染劇情助幼兒突破瓶頸。
第四,塑造角色。以問題“你想不想表演這只小豬和大灰狼啊?”激發幼兒表演欲望,然后進行表演分配。教師要與幼兒討論好角色的數量,如繪本《十只小豬和一百只狼》那是不是需要有10個小豬角色與100只狼的角色?適當調整角色數量,可以借鑒《三只小豬》,將小豬的數量設置為3,那么大灰狼的數量可以設置在30只。接著討論角色的扮演,很多幼兒不喜歡扮演“壞人”大灰狼的角色,所以在選擇角色的時候可能會發生沖突。針對此教師可采用兩種方法。如主動扮演大灰狼,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激發幼兒扮演大灰狼的興趣,弱化其反派角色。另外,可讓幼兒輪流扮演大灰狼與小豬,體驗兩種角色以示公平。
第五,創建環境。提問“要想扮演小豬,我們要準備哪些道具呢?”“要想扮演大灰狼,我們要準備哪些道具呢?”“大灰狼在抓小豬的時候會準備什么道具呢?”通過與幼兒商量準備什么道具,鼓勵幼兒想象與動手實踐。除此之外還要有服裝的準備,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各種類型的服裝,讓其能夠根據角色的特點自主搭配。
綜上,在幼兒園教師充分認識戲劇教學活動的價值后,就可以繪本為載體,多開展幼兒園戲劇活動。通過繪本選擇方法、活動設計要求與創編中各種要素的分析等,讓幼兒通過劇場演出真正提升自身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真正參與到戲劇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彭秀春.《綱要》視域下幼兒戲劇促進幼兒發展價值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05):10-12.
[2]慈兆泓.“PALM”模式下幼兒戲劇活動對幼兒核心素養群的培養研究[J].林區教學,2020(06):122-124.
[3]張菡,余一夫,屈金玉.臺灣地區學前教育戲劇教學活動的現狀與啟示——基于兒童本位視角[J].當代教師教育,2019,12(03):76-81.